当科技遇到湿地
―――――杭州梦溪生态科技园规划近期,圣博华康与中国开发区协会合作,共同为贝利集团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生态科技园的规划,园区命名为“梦溪园”, 在功能和使命上承继着中国科技园区发展的责任。910年前,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市)的北宋大科学家沈括,集一生学识和见闻之精萃在这里撰写而成《梦溪笔谈》。《梦溪笔谈》中所记述的许多科学成就均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称《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梦溪笔谈》是中国科技史的里程碑,是中国科技转化并向生活融合的开始,也是社会变革促进科技变革的必然结果,更是时代精神和文化氛围变化的体现。而在今天,科技的每一步发展,无不展现着多元化、人性化、美学化、生态化的变奏特征,以理想驱动、富含独创精神的民间经济力量已经成为这种科技变奏的主体。因此,中国开发区的建设在借鉴“硅谷精神”的同时,也在延续着民族智慧的脉络。人类生活的景观,实际上是人类的创新在大地上投影。人类在不断地为实现某种创新而改造和创造景观。直至其实现了这种创新后,新的更高级的创新又引诱他去追求、去发明新的技术、采用新的生活和居住方式,从而在大地上写下新的景观。这可以被认为是人类个体和社会进步的轨迹。从田园,到花园,到公园,直到高科技企业园,都充分反映了人类在技术进步的帮助下,不断实现创新的历程。在时代不断更迭发展过程中,为补充工业化时代郊区化城市景观在满足人们近自然而居的前提下,将城市的工作场所和休闲娱乐设施外泄入郊区,从而形成了边缘城市。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居住一自然一工作一交流一娱乐”的和谐。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和城市发展背景下,企业园逐渐从工业生产型的基地,发展为研发性的高科技企业为主体的、以创新为生命和以人为本的高技术中心。从单一的生产功能,发展到融工业、生活、娱乐、社区、交流为一体的功能综合体,和自然与人文有机结合的景观综合体。未来的生活景观中,网络技术将把工作场所延伸入居住场所之中,居住一自然一娱乐场所将更加紧密地在物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而工作场所进一步淡化,不妨可称之为工作场所的溶解:溶入自然之中、家居之中和休闲娱乐之中。但网络技术并不能完全取代人面对面的交流的需要。因此,合作和交流场所仍将存在,只是会与自然及休闲环境更加融合,这也正是高技术园区设计的一个可预见的趋势。新的城市组织重构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服务性行业特别是全球一体化的金融业的发展而加速。而在80年代出现了飞跃,这种城市组织重构的一个典型现象是办公园区(OfficeCampuses)的出现,它抹去了郊区化城市中的郊区与中心城市之间的明显界线。这些外泄的城市组团在某种程度上已与核心城区相对独立。这种主题性企业园区在内容上和功能上补充了郊区化城市,也补充了城市中心的不足,并最终必将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城市在溶解、在更新和改造的同时,留下来的是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和空间,而具有了新的功能。新型园区在满足人的自然与居住、工作和创业协调化的要求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计算机、因特网以及电子商务平台将使人们的要求在新的层次上加以实现,这意味着新的城市景观格局的出现,即所谓的网络景观(E—topia)、“信息城”或“比特城”(CityofBits)。高新技术园或企业园、或现代办公园区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和城市景观发展背景下形成,也只有在这种背景下来认识才能对其规划设计有所理解。在上述社会发展与城市形态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城市和大地景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更为微观的尺度上,企业园的发展也经历了内容和形态方面的演变。这一演变实际上沿两条轴线进行,一条轴是企业性质,企业逐渐从低技术含量的轻工业向高技术企业演变;第二条轴是形态和结构,从小规模单一的生产型基地向大型的集生产、生活和娱乐为一体的综合体演变。现代的企业园是由工业园直接发展而来的,这些工业基地一般分布在靠近城镇的边缘,由一群建筑组成,多半用于轻工业生产和零配件加工以及仓储。从内容上讲,第一代的企业园区是基于工业而不是基于研究和商业及办公的。传统企业及办公区是城市历史和发展的结果,社区生活有机地融于城市生活网络之中。开发商和规划设计师们试图将市区的社区生活与企业及办公场所相结合,而形成新的社区环境。第二代产业园区不是将自己孤立于大城市之外,而是填充在一些在城市郊区已建成的居住社区之间,从而使郊区化过程中较分离和孤立的,缺乏服务设施和就业机会的郊区得以繁荣起来。它们同时利用产业更新的机会,将原来的轻工业基地重新发展和改造。以往企业园区的成功使得企业园的发展需要更大的空间和扩展余地,而这在城市边界范围内是很难满足的,这就导致了第三代园区的产生。这一代企业园无论在规模、区位及密度上都有了深刻的变化。园区规模的扩大和近郊廉价土地资源的减少,最终使园区向远郊区发展,并摆脱了对公共交通系统的依赖,而主要依赖私人汽车交通。规模决定区位,区位又决定交通方式,而交通方式最终影响建筑密度。在一个较大的规模上,园区不但为企业,也为公众和社会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它为高科技产业所必须的创新环境的形成创造了一个理想的景观和氛围。第三代园区一般在一个新城的外围,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功能分区规划的工业区或商业区中发展起来的,而第四代园区则本身包含着综合的土地利用,是一个多功能的综合体,可能包括居住、商贸、教育、创业、休闲娱乐等等。这是由于创发性的科技企业为主体的主题园区的一切需要,它们需要基于生态环境下的内容变革。梦溪园生态科技园正是在这样的历史与科技变革的时代应运而生,让科技产业得以在西溪湿地上升腾和发展。一个成功的园区不是靠物理规划途径来实现的,更重要的,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回归梦溪园,我们会发现,科技行业对生产、生活全方位的扩散、融合,促使一批原先默默无闻的,高度专注于某一特定产品或领域,强调深度,绝不稍微做大就想多元化,并把自己产品和专有技术方面的独到造诣与无边界营销体系结合的特色企业,在社会需求价值愈加独特化与个性化的时代,焕发出惊人活力和独一无二的个性,这类企业将是梦溪园带来无限想象空间的价值裂变源头。当科技发展几乎成为一种自然的力量,就像湿地中的芦苇丛与漂浮的轻风那样自然,但取得成就的方式、激荡的情感和思想却启发了每一个追求进步的灵魂,梦溪生态科技园承载着现代科技变奏的梦想,重新发现和发展了科技的自由本源,使科技与生活融合共生衍化成无限可能。当科技梦想从天堂西溪再次升腾的时候,这方圣土必将成为中国科技园区进化中的一个闪亮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