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桑西移”:银政企合作共赢的典范



    “东桑西移”:银政企合作共赢的典范

  ——对保山农业产业化“虎榜企业”的调查

  近年来,保山市农村信用社实施银政企合作共赢战略,以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和新农村建设为重要机遇,迅速调整信贷结构,将茧丝绸业作为继糖业、茶叶、烟草之后的又一绿色支柱产业加以信贷扶持,重点扶持2001年“浙桑入滇”在云南保山投资开发建设蚕桑基地和丝绸加工业的首家企业——来自浙江海宁的云南保山利根丝绸有限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贷款余额保持在1700万元左右,2007年,企业总资产达到1.3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6500万元,实现工业产值1.3亿元,职工达到870人。隆阳区和施甸县已被国家商务部列为“国家级蚕桑基地”,被认定为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被评为保山市外来投资先进企业、隆阳区2006年度“虎榜企业”。

  一、银政联动,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是“三农”,引力在政策,动力在资金,表现在市场,核心在龙头企业。因此,扶持龙头企业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所在。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中,目前最有效、最成功的模式是政府导向,银行助力的“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在种桑养蚕、丝绸织造的发展过程中,保山市政府根据自然条件确定种桑养蚕基地,并给予农户、企业一些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企业根据技术要求负责厂房建设、设备引进、技术辅导、基地建设、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等环节,农户根据自家条件确定种桑养蚕规模,信用社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根据信贷条件确定对农户和企业的资金扶持额度,从而形成政府、企业、农户、信用社风险共担,利益联动,以公司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给予土地优惠。在公司入驻工业园区时,隆阳区对其所需的工厂用地,按政府开发成本价的42.4%供给;对公司在西邑乡八鸭塘开发的5000亩蚕桑基地,公司只需承担每亩70元的地租,不足部分由隆阳区级财政安排资金补助给农户。

  规范市场秩序。严格蚕茧收购市场管理,保护公司农户利益,坚持“谁扶持、谁受益”的原则,规范蚕茧市场流通秩序,切实保护龙头企业的利益。对投机倒把、扰乱市场秩序的茧贩子,依法给予严厉打击;对合法经营的民间作坊所需的茧丝,由公司以市场价或低于市场价的价格销售给经营户;对农户生产的蚕茧,由公司按“随行就市,按质论价,现金兑付”的原则,实行最低保护收购价统一收购。既让桑农度过了发展初期的“脆弱期”,又规范了龙头的收购行为,保障了蚕桑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提供资金保障。在公司收购蚕茧时,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没有银行的支持是难以想象的。2004年8月,正值公司蚕茧收购季节,是公司最需要资金支持的时候,保山市隆阳区农村信用联社授信公司500万元,提供贷款300万元,避免了给农民打白条现象发生,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授信额度也不断增加到3000万元,目前流动资金贷款余额已经达到1700万元,全部属于正常贷款。2007年初,是公司丝绸制造的起步阶段,需要投入资金3600万元引进世界先进设备,国家开发银行以基准利率提供贷款2000万元,有力的支持了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

  二、政企合作,树立农业产业化典型农户

  农业产业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发展产业,既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也要注重企业效益,只有企业得到发展,农民提高收益,产业才能巩固,产业化之路才能走得更远。要树立种植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农户,作为农业产业化典型示范,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从而连遍带动农民发展蚕桑。

  财政扶持产业。2001年以来,隆阳区、施甸县、昌宁县多方筹措资金,大力扶持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种桑所需的桑苗和地膜,由区(县)蚕桑办统一采购后分发给农户,桑苗由农户和区(县)级财政各负责50%,地膜款全部由区(县)级财政负责。新植桑园连片种植面积在300亩以上,需解决桑水工程配套的,纳入全区(县)水浇地项目计划,区(县)级财政按规划设计总投资的70%给予补助。对新植桑园连片种植在30亩以上的,缺乏水浇条件的,经区(县)蚕桑工作组核实后,种桑当年每亩给予50元的浇水补助。

  工业反哺农业。在保山,蚕桑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作为蚕桑发展的龙头企业,保山利根丝绸有限公司“发展不忘回馈社会”。2006年、2007年,公司投入350万元,以工业反哺农业的形式,融入新农村建设之中,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对农户种桑补助、小蚕共育补助175万元;二是资助新农村建设示范村35.5万元,重点资助隆阳区育德新村和施甸县永福村,主要用于蚕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道路建设、蚕粪无害化处理池、文化活动室等;三是资助建造两所希望小学50万元。其中隆阳区板桥镇浪坝希望小学30万元,施甸县水长乡九条沟村希望小学20万元;四是启动资助贫困大学生项目。2006年、2007年两年,资助特困大学生92名,资助金90万元,并采取连续资助的方式,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五是积极参与“千村推进万户脱贫”工程。已落实挂钩扶贫村两个,通过蚕桑产业扶贫,使之早日脱贫致富。

  2008年,公司将计划工业反哺农业500万元,用于种桑补助、桑水工程、蚕桑科技推广等建设。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55万元,实现工业产值1.8亿元,利税2000万元。

 “东桑西移”:银政企合作共赢的典范
  截至2007年末,全市涌现出板桥、芒宽、由旺3个桑园面积超万亩的乡镇,15个面积上千亩的蚕桑专业村,5万桑农户均收入超过3000元,部份精明强干的蚕农,已经成为亩产值超过4000元和人均收入超过1000元的种桑养蚕典型。

  三、合作共赢,开创农业产业化致富新路

  银政企通过七年多的合作,实现了农工贸一体化经营,促进了蚕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开创了农业产业化致富新路。保山市政府在“十一五”期间确立的发展目标是:将蚕桑产业发展到30万亩、年养蚕43万张、产鲜茧1.5万吨,营业总产值15亿元,为农民增收、财政增收培植出一个双富的新支柱产业。

  规模不断扩大。至2008年春,全市5万户农户参与种桑养蚕,桑园面积达到14.55万亩,其中:隆阳区9.15万亩,施甸县4.3万亩,昌宁县1.1万亩。整个基地涉及三个区县,遍布31个乡镇。“十一五”末,全市桑园面积将达到30万亩,其中:隆阳区15万亩,施甸县10万亩,昌宁县5万亩。

  设施逐步完善。一是建设小蚕共育445幢12700平方米,小蚕共育率85%以上,其中蒲缥、瓦渡等6个乡镇共率达到100%。二是蚕种配套建设,年产30万张的蚕种繁育场已经投入生产,为蚕桑生产提供优质蚕种。三是加大收烘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建造茧站便农售茧,已经建成7个茧站,2008年计划新建5个茧站。四是加强技术队伍建设,优化技术服务。建立健全县(区)、乡、村三级技术网络,按每500亩配备一名辅导员,已配备336名辅导员。

  效益日趋明显。新植桑园当年种桑、当年养蚕、当年见效,三年后进入盛产期,亩产值可达1500至3000元,与种苞谷相比,亩均效益成倍增长。2007年全市生产蚕茧2880吨,实现农业产值5500万元,工业产值1.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100万元,解决劳动就业岗位780人。2008年公司将实现农业产值9500万元,工业产值1.8亿元。农民形象的将蚕桑比喻为“摇钱树”、“绿色存折”、“家有五亩桑,脱贫致富奔小康;年养十张蚕,五年盖座小洋房”。目前,企业已经进入丝绸加工生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四年累计上缴税金1700万元,实现了财政增长;企业总资产达到1.3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6500余万元,实现了企业增效。

  产业逐步升级。在蚕桑基地巩固提高,企业实力日益增强的基础上,及时提升工业升级、延伸产业链,进入丝绸深加工环节。已经建成20组自动缫丝生产线和100万米丝绸织造生产线,还要建设10组自动缫丝生产线和200万米丝绸织造生产线。轻纺工业城建设也已经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二八〇八年五月五日星期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62937.html

更多阅读

创建互助共赢的和谐社会 创建文明城市和谐社会

创建互助共赢的和谐社会(提要)田小邕2011年9月11日互助:我们要做的事;共赢:我们能够实现的目标;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就在我们的互助共赢之中实现!一、信仰层面“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合作共赢 英文 行业大势,合作共赢

承蒙西北医药精英联盟邀请撰稿,非常荣幸。西北医药行业精英联盟是我一直非常关注的西北地区做的非常好的联盟平台,这个平台凝聚了西北医药人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的精神和智慧

高姿:合作共赢的促成者

   随着高姿品牌知名度的日益提升以及在美白品类上的优势的逐渐显现,高姿与大型化妆品零售连锁系统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自2010年高姿与全国知名零售连锁万宁合作以来,通过近两年的发展,高姿又与屈臣氏、娇兰佳人以及广西惠之林等知

声明:《“东桑西移”:银政企合作共赢的典范》为网友第种死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