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演变 前店后厂模式的形成和演变



一、 “前店后厂”模式的形成

20世纪60、70年代,香港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大力发展服装、玩具、塑胶、电子等工业,并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跻身于亚洲“四小龙”之列。70年代末香港的制造业面临着地价攀升、工资刚性上涨、成本增高、竞争力下降的巨大压力。其时恰逢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香港的制造业得以向广东北移,将珠江三角洲作为生产基地,既带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腾飞,也推动了自身的经济发展。在长期的合作中,粤港两地已经形成了互补互利、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经济合作关系,逐步形成了“前店后厂”式的合作模式,也就是珠江三角洲凭借土地、人工、生产成本低廉的优势担当香港制造业的生产基地,而香港则充当珠三角的销售渠道,通过香港的国际营销渠道,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两地间的合作经历了从分散到整体、从局部到全面,从简单的生产要素互补到结构性合作、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拓展,合作领域从以贸易投资为主扩展到各个领域的多元化局面,加工生产领域从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本密集型拓展,从以企业间的分散合作为主向企业合作与行业间的对口交流合作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从以民间合作为主向民间与半官方合作以及政府职能部门间业务对口合作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合作区域也逐步从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开放区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扩展到了广东的东西两翼和山区。可以说在近20年的粤港 “前店后厂”这种经济合作模式下,两地的经济呈现了同步发展的成就和格局,大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概念逐步形成,成为亚太地区一个活跃的经济体。

 

二、“前店后厂”模式有待升级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种“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逐渐显现出它的一些弊端,已经无法适应两地各自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不利于两地间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合作发展。

(1) 旧的合作模式受到合作基础削弱、粗放式资源合作造成竞争力低下的威胁。

一方面,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劳动力和生产成本的逐步提升,该区域产品的价格优势也将逐步消失,旧的产业合作模式基础趋于削弱。而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的成长也威胁到旧的合作模式,改革开放20多年来,珠江三角洲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工业、商贸、投资等领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上已经超过了港澳地区,具备港澳地区所缺乏的开发科技产品、发展科技产业所必需的科研力量和技术人才。该地区的企业在合作中逐渐发展壮大了自己,部分领域超过了香港企业,许多方面已由竞争关系取代了原来的合作关系,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已不甘于从事加工、装配等低附加值服务的“工厂”的地位了,因此,“前店后厂”的模式迫切需要升级,将重点转移到高层次、高技术含量的大规模企业经济合作上来。

另一方面,旧的合作模式中经济增长是粗放式的,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缺乏优势。80年代香港劳动密集型产业北移,形成低层次的“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企业和原来的没什么本质不同,增长方式仍处于粗放状态,主要靠扩大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而不是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综合生产率,产品在国际市场主要靠低价格来竞争,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的激烈化,这种合作模式难以保持竞争力。这要求提升原有的合作模式,寻求能创造产业技术进步动力的模式,高新技术产业合作被提上日程。

 

(2)入世后的市场开放对旧的合作模式造成有力的冲击。

中国入世后,将会在未来几年里逐步开放各个领域,外国的资本和企业将更加容易进入,同样中国的资本和企业也将容易出去。广东省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经济重镇,凭借其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人才优势,必将成为外国企业抢滩中国的首选目标之一。香港在与广东省多年的合作中一直占有窗口和桥梁的优势,是充当中国大陆与国际间合作的重要中介。国内的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香港和其他国家的来华投资的竞争环境趋于一致,中国实行外商投资的国民待遇,取消优惠政策,这将更有利于技术力量强的跨国公司,而对劳动密集型的依靠低成本竞争的中小企业来说,竞争条件将更加严厉。因此,低成本的粤港劳动密集型产业合作面临着市场开放的竞争挑战,如果香港不能顺应中国入世的潮流,适时改变与内地的合作策略以及应对外资同行的竞争,则香港不仅会被目前这种“前店后厂”低层次的合作模式拖垮,而且还会丧失其极为有利的中介地位。

总体看来,目前的“前店后厂”合作模式基本上是一种自发的、小规模的、分散的、短线的互补合作,随着粤港两地纷纷踏入经济结构转型阶段,如果两地间的合作依然停留在传统的以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的“三来一补”形式,则该区域的产品将在国际市场上由于缺乏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而丧失竞争力。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对于毗邻广东的香港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但从整体来说,如果能够加快两地间的融合,进一步整合大珠江三角洲区域,提升“前店后厂”的合作层次,不要只停留在低层次产业合作上,不要只依靠初级的资源要素合作,而要在高层次的技术产业合作上寻求新的优势,这样才能有利于香港摆脱目前的经济困境,提升整个大珠江三角洲的国际竞争力。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演变 前店后厂模式的形成和演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62881.html

更多阅读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一,课堂构思1.本节课一大特点是历史概念难,理论性强.学生要掌握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关系,"铁幕""冷战"等内容.2.要加强对教材的整合,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大胆对教材取舍.3.尽量运用本节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扩展学生视野.二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高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课标要求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

蒋姓人的繁衍、播迁与演变 综 繁衍计划

蒋姓人的繁衍、播迁与演变间,有子蒋斯千,也即蒋介石的祖父。蒋斯千(1814一1894)字玉表,虽不为官,但人却相当能干,在他的努力下,家里经济来源由农而商,在溪口镇上开设了一家以经营盐、酒、石灰为主的商店,店名为玉泰盐铺。这是溪口镇上惟一经营

声明:《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演变 前店后厂模式的形成和演变》为网友发光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