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国经济多年来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能源需求量和消耗量也稳步增长。中国目前已经随美国之后成为了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i]。传统能源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因此各国除了对石油等传统资源大力开源节流外,寻找替代能源也是极其重要的发展方向。
LPG(液化石油气)就是一种良好的替代能源。液化石油气是石油产品之一,英文名称Liquefied Petroleum Gas,简称LPG,是由炼厂气或天然气(包括油田伴生气)加压、降温、液化得到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气体。LPG是以三个或四个碳原子的烃类(如丙烷、丙烯、丁烷、丁烯)为主的混合物,常温常压下是无毒、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辛烷值高、抗爆性能好、热值高、储运压力低等优点。LPG主要用作石油化工原料,用于烃类裂解制乙烯或蒸汽转化制合成气,可作为工业、民用燃料,同时也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车用清洁替代燃料。
在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下,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出发,都对我国加快发展LPG产业提出了迫切要求,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同时,发展LPG产业在现时代下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我国已具备发展LPG产业的条件
1、我国能源安全问题为发展LPG产业提出了战略要求
要保持经济和社会高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能源供应必须充足,鉴于能源供应不足已经成为中国崛起的最大障碍之一,能源安全在中国大战略中的地位悄然上升,并越来越成为中国战略考虑的重点。中国能源安全的基本方针是“大力开发两种资源,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即立足于国内能源资源,不能完全依赖国际市场的供应,其次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积极参与和开发国际能源资源。无论从经济发展的目标,还是环境保护的目标看,调整和改善中国传统的能源结构,促进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多样化都是中国可持续能源战略的必由之路。
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高增长周期,日益显著的重化工业特征决定了我国能源消耗将迅速增长。2002年以后,我国重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逐年提高并且超过了60%。同时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对能源的消耗从总量和速度上也迅速增加。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55-60%[ii]。我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了能源消耗比重比较大:由于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处在低端位置,形成了进口多为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而出口多为一般制造业产品的国际贸易结构。单位价值的进口与单位价值的出口消耗能源不同,事实上造成了国际间能源需求的转移。在这一进出口结构下,随着进出口量的增加,能源需求向中国转移的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我国的技术水平决定了能源利用效率不高:我国目前单位产品的能耗水平较高。据统计,我国八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水平高47%,而这八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的73%[iii]。面对日益加大的能源需求量,由于受石油资源和开采能力的制约,国内石油产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2000年进口原油及成品油8832万吨,出口1871万吨,进出相抵,当年净进口石油6961万吨,2000年石油消耗量2. 3亿吨,近三分之一依赖进口,而未来发展特别是私家车的快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将会大幅提高,如果石油出现短缺,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危及我国能源安全。因此发展LPG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及产业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
2、高新技术的发展为LPG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LPG的生产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早在1892年,荷兰就首先利用天然气进行试验,获得了液化甲烷,从而为石油气的液化奠定了理论基础。20世纪初叶,沃尔特斯林博士(Dr.Walter Snelling)对汽油进行稳定性试验,发现汽油挥发出的气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为液体,并成功地从天然气中提取了丙烷和丁烷[iv]。德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和东欧一些国家也相继生产和使用了LPG。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对石油资源的开发和炼油化工工业的发展,不仅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的LPG有了迅速发展,而且一些资源贫缺的国家也大力地发展LPG。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自行研究开发的新技术,我国LPG生产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当前技术进步和创新的速度加快,高新技术不断研发和涌现,使得LPG生产能力和效率不断进步。LPG生产技术围绕节能、环保、高效等要求而不断进步,设备的大型化和控制集成化,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汽车及发动机生产技术的提高使得更多汽车使用LPG清洁燃料成为现实,目前世界上已经有许多国家大规模开发、应用了LPG燃料汽车。专用LPG燃料汽车装置和LPG汽车加气站的设计、制造、质量检验,早已形成规范,技术上已相当成熟。这些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应用为LPG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技术上的保障。
3、可持续发展战略为LPG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
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开始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建立在两个基础上的,一是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二是深化和扩展环境保护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真正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战略。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由于追随前苏联的工业化“赶超战略”,而走上了一条用高消耗、高污染换取工业高增长的发展道路。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计划经济逐步解体,市场经济逐步确立,使中国步入了一个长达20多年的高速增长期,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也同样达到了令人震惊的新高度。从中国今后人口、经济增长的趋势看,人口、经济同环境的紧张关系难有大的缓解,环境、资源方面压力大、问题多、基础差这样一种不利状况还会延续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部和外部条件都受到严重制约。
能源既是重要的经济、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又是重要的污染来源。解决好我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LPG作为新型清洁替代燃料,能有效减少传统燃料带来的污染排放物。尤其是LPG用作汽车燃料,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有害废气的排放量,而且具有低速性能好的优点,最适宜在车辆拥挤、人口密集的大、中型城市使用。LPG作为车用燃料在当今世界是最为普遍的一项节能环保技术,目前全世界有54个国家采用了LPG汽车[v]。
因此,实现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实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发展LPG能源产业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本文正是在上述背景下进行研究的。
二、发展LPG产业的战略意义
发达国家凭借先进的技术水平和雄厚的财力支持,大力开发推广LPG。由于发达国家城市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有90%是由汽车排放的[vi],因此发达国家的清洁替代燃料汽车发展较为普及,LPG汽车数量较为稳定。在一些新兴国家如韩国、波兰、保加利亚、墨西哥以及中国香港等地近些年大力推广使用LPG汽车,使得世界LPG汽车在几年内数量翻了一番,目前LPG汽车总数已经超过1千万辆,从而直接导致了车用LPG消费量增长。有些国家将LPG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在原料供应、生产技术和推广使用等方面都建立了系统完善的体系与模式,并通过技术开发与进步,大力促进和鼓励使用LPG。我国该产业一直没有得到长足发展。在当前的经济新形势下,研究与发展LPG 产业,建立完善的发展模式和政策体系,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LPG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LPG产业的发展对深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LPG产业(尤其是车用LPG的广泛应用)的发展与汽车工业、能源产业紧密相关。根据世界能源会议资料,我国煤炭储量位于俄、美、澳、德、印度、南非之后,居世界第七位,而我国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却位居世界第一。上列七国中,除中国之外,无论其油气资源丰富与否,都早已摒弃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费模式。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以煤炭为主的格局一直未曾改变, 2004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是煤炭67.7%,天然气2.6%,石油22.7%,水电(含核电)7%[vii],如图1所示。我国必须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要加大对国内外油气资源投入和开发的力度,通过发展LPG产业,不但有利于建立安全的多极能源结构模式,还可以降低对煤、汽油、柴油等传统能源的依赖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维护国家能源战略,确保能源安全。同时煤炭是我国的主要污染源,通过发展LPG产业,增加清洁能源,减少污染能源的使用,实现能源结构的调整。
图1:2004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
资料来源:《2005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LPG产业的发展对促进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工业化进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能力,特别是能源需求量不断提高,造成生态资源的过度利用。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内能源供应增长速度不能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使得能源发展对经济发展形成“瓶颈”制约作用,特别是石油供应短缺严重,每年需要大量进口。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促使了石油需求量的快速提高,通过大力发展LPG产业,能够部分解决石油市场的供求矛盾,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人类在消耗自然资源的同时,不断将大量废物排入环境中,引起环境质量的恶化,破坏生态系统,危害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据联合国环境署统计,现在每年排入大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达10亿吨以上。尤其是汽车的大量使用,其所排放的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汽车排放物已经成为城市污染的重要因素,据相关资料介绍,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我国有7个城市位居其中,因此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署。LPG清洁汽车燃料,其作用是改善汽车发动机的燃烧性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是一种优良的清洁替代燃料。因此发展LPG产业,既有助于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又促进可持续发展。
[i] ISBN 7-80163-740-2,周大地,《2020中国可持续能源情景》,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9,第一版,第4页
[ii] 余爱斌,《行业研究》,国信证券,2007.1.25,第6页
[iii] 张朝中,《在和平崛起中实现我国的能源安全战略》,《脑库快参》,2006年第16期,第4页
[iv] 慧聪网,《LPG的问世和发展》,http://info.oil.hc360.com/html/zt/zt-yhq/
[v] “清洁替代能源发展政策研究”课题组,《车用清洁替代能源发展研究报告》,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2006,
[vi] 《机动车与环境污染100问》,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公众服务网,http://www.gdepb.gov.cn/ztzl/jdcyhjwr/t20060209_35078.htm
[vii] 崔选民,《2006中国能源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4,第一版,第1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