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书屋 大豆三味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刘长杰  海伦、哈尔滨报道

  5年的历史,正在改变5000年的历史。

  5000年前,中国开始栽种大豆。而入世5年间,大豆产业成了中国农产品中最不为人理解的异类。

  “种植大豆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已经渗透进了我们的血液,如果不种,就像缺了点儿什么。然而,这5年来的经历,正迫使我们一步一步地放弃大豆。”姜国超指着黑色的土地说,我们的生活没有一天离开过大豆,但一望无际的豆田,正从我们的眼前迅速地消失……

  黑龙江省海伦市,这个著名的中国大豆之乡,在过去的5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甜蜜:2002—2003

  “谁也没料到入世后我们的大豆会变成金豆。”姜国超说,这难道真的是一场阴谋?

  豆农姜国超并非等闲之辈,这个海伦市前进乡兴乐村的村民,不仅是个大豆育种能手,他还有一个响亮的头衔——海伦青年大豆协会会长。

  黑龙江的第一轮大豆热出现在1997年以后;1998年,当地大豆价格第一次摸高到1.30元/斤,前进乡60%的土地由此种植了大豆。同年,中国开始大批量进口大豆,此后三年间,大豆价格从1.20元回落到0.89元。

  “种植大豆玉米,等于锻炼身体。”姜国超回忆说,那两年当地农民种地不挣钱。

  2001年,大豆市场受国内需求增大的拉动,再次回暖,价格由0.90元起步,最高达到1.10元。这一年,尽管自己的大豆种子销路很好,但一直关注入世进程的姜国超,有些担心大豆的价格靠不住。

  然而,在入世之后的两年间,大豆市场不但没有陷入低迷,反而呈现出近乎疯狂的增长势头。

  2002年,海伦大豆价格涨至1.20元;2003年,已经扩大到80%的土地都种植了大豆的海伦市,进入了一个“金豆时代”。

 三味书屋 大豆三味
  这一年的9月,大豆价格从1.20元开始,涨至1.40元;春节后,价格再次上行,到2004年4月,到达1.80元的历史天价。……所有人都为之疯狂。

  “收豆子的人到处都是,连睡觉都在涨价。”姜国超的爱人说,那两年囤积豆子与攥住钞票的感觉很相似,你不但可以“想换啥就换啥”,而且还能随时出手变现。

  “金豆”产业链的威力,在2003年得以充分体现。海伦不但出现了海北(中国)芽豆交易市场,而且还建立了大豆交易中心。谁都在抢购和囤积大豆,这其中既包括黑龙江省2000多家的榨油企业,也包括海北镇的芽豆中间商。

  “2003年的10月到次年4月,每天的交易量都是1000多吨。”海伦大豆交易市场总经理林士辉说,“真是非常风光的半年!”

  与此同时,似乎很多理想都在一夜间开始树立:始自2001年的黑龙江省“大豆振兴计划”开始加速,农业部力推的“海伦国家级高油大豆基地建设项目”落实,九三油脂海伦大型压榨厂奠基……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理想最为风光和诱人,那就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县级城市海伦,把自己的未来,押在了“大豆城”上。

  “狼根本没来。”2002年,顺势在“大豆联合体”基础之上成立了大豆协会的姜国超,给自己的电脑接上了互联网,除了挽着裤脚和爱人一起下地种豆,他还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敲击键盘。

  “入世受冲击最大的将是大豆”,这句专家的预测,在2003年海伦大豆歉收、价格疯涨的背景下,成为一个笑谈。尽管注意到了当年美国、巴西的豆子歉收,但乐观的网上信息,让姜会长放松了警惕。

  事实上,放松警惕的并非姜国超一人。

  苦涩:2004—2005

  2000年之后的四年,是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的黄金年,每吨500元的压榨利润,让中国的大豆压榨能力迅速达到了8000万吨/年。事实上,中国较为经济的大豆压榨能力,应该在3500万吨的规模。大豆原料的巨大缺口,让中国的大豆企业疯狂地囤积大豆。

  “正是在这样的阶段,中国企业开始追美盘。”九三油脂副总周有金说,芝加哥大豆期货的价格,从那时起,就开始时刻影响国内大豆的价格。

  2004年4月,随着芝加哥大豆期货掉头向下,国内大豆“崩盘”了。从这一年的9月到2006年的8月,大豆价格从1.80元一路跌到1.50元,然后是1.20,1.05。

  “结果,只有那些参与期货交易的大型企业,才能幸免倒闭。”中国大豆网副总刘鹏认为,大豆现货每吨1000多元的下跌,不但亏掉了油企前三年的利润,而且也直接导致黑龙江本地近八成的压榨企业出局。

  此后,诸如华粮、华豆等很多大型的民营压榨企业开始出售自己的工厂给外资。

  “就连我们中间商也亏钱。”海北镇吉盛粮油公司总经理孙家强说,“04年当年,我们就亏掉了20万,这恰好是我们一年的利润。”

  和孙家强一样,在其后的两年间,遍布海北街头的200家收豆企业,无一不亏损。

  2004年,干旱;但半年来疯狂的大豆行市,让海伦的大豆种植面积超过了80%,很多连续重茬的土地,依然播种了大豆。天灾人祸之后,单产降低,市场奇缺的大豆,价格却并没有走强。当年10月,大豆以1.40元开收,到2005年春节前,已经跌落到1.20元;2005年10月以后,海伦大豆跌落到1.18元。

  “进口实在太多了,差不多是国内产能的4倍。今年的进口量恐怕要超过3000万吨,但即便如此,美国还是新产出了8500万吨的供应量。”刘鹏并不否认进口是导致中国大豆价格持续下跌的首要原因,但是他反问,不进口大豆,我们当下巨大的胃口,怎么满足?

  价格的迅速下跌,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很多海伦的豆农开始惜售。姜国超估计,这其中,有超过10%的豆农一直将大豆存放至今。海伦昨日的“金豆子”,变成了此时的“闹心豆”。

  姜国超没有坐以待毙,他开始收集互联网上的信息,综合分析后,指导大豆协会的农户在大豆下跌到1.50元的时候,悉数卖出。协会的多种功能,迅速传开,在此后的两年间,大豆协会的会员农户由当初的10户,扩大到了183户。

  然而,互联网还是让姜国超更加迷惑:2004年的大豆崩盘,是在4月份——我们播种大豆完毕之后,这是有意,还是巧合?

  前两年的大豆辉煌,是美洲大豆歉收之故;现在的大豆低迷,是因为美洲大豆丰收。姜国超惊讶地发现,在国内产能尚不能提供50%原料需求的情况下,中国大豆是否丰收,对于市场来说,已经变得毫无参考价值。

  “中国的大豆价格,完全取决于美国的期货市场价格。”周有金说,这连豆农都知道。

  酸楚:2006—?

  2006年,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比上一年减少了1/4。然而,自然没有体察人们的良好意愿,今年大豆的生产一直陷于多雨和低温的双重夹击之中。籽粒不饱满,病虫害多,到了9月,大豆单产同比下降了20%还多。

  “在中国,大豆和铁矿石一样,都短缺,都需要进口,但是,大豆的价格怎么就不像铁矿石那样上涨?”这样的疑问越多,姜国超越沮丧。

  在进口大豆货源充足的情况下,今年10月新豆一上市,就从1.20元下跌到1.13元,而这样的价格,已经低于海伦大豆的实际种植成本了。

  更为糟糕的情况出现在8月之前,当时的市场陈豆,已经下跌到1.05元,都没有人收购;而海伦大豆交易市场的情况更惨淡,这个2005年每天交易量已经下跌到300多吨的专业市场,如今交易量只有100吨左右。“更有甚者,从今年的9月到11月初,我们的市场竟然没有一斤的交易量。”林士辉总经理说,交易市场生存艰难。

  海北芽豆市场的交易情况也遭重创。不断下跌的豆价,导致200家粮企中,能够维持经营的不到30家。而在这30家之中,也只有3家常年收购大豆。

  11月10日,漫天飞雪中的海北镇诚信粮油公司前,有6辆前来卖豆的粮车在排队。豆贩李师傅对记者说,因为九成的农民都不愿在成本以下销售大豆,他们村原来50辆的大豆收购车队,如今能够出来的,也只有3辆了;诚信公司的栾总经理则抱怨说,现在,他们每天收购的大豆量,都不如过去的1/10。

  “农民的大豆库存在增加,我们却在迅速减少。”九三油脂的副总周有金说,如果今天的这种情况持续下去,那么春节之后,一直以“非转基因”豆油压榨为主业的九三油脂,将陷入无豆可用的困境。

  一边是九成的豆农惜售大豆,而另一边却是油企抱怨无豆可用。难道就不能用高一些的收购价格来解决这些难题吗?

  “这怎么可能!”周有金和刘鹏二人的回答,异常干脆。周甚至举例说,以今年5、6、7三个月的价格计算,黑龙江省大豆收购价格为2400元/吨,加上运输等费用,价格为2650元/吨;而进口大豆,只要油企出价到2380元/吨,就可以要求货轮运至国内的任何一个港口。

  市场竟是如此无情。这一次的海伦大豆,从之前的“闹心豆”,变成了当下的“无奈豆”。

  还有一系列的变化在过去的2年间悄然发生:黑龙江省的“大豆振兴计划”,因为豆农减少播种面积、减少产量而失败;农业部力推的高油大豆项目,因为工作不配套、油豆价格低,而让发展油豆种植的农民最终吞下了苦果;“非转基因”概念的推广不力,客观上销蚀了黑龙江大豆的核心竞争力;而九三油脂海伦的大豆压榨工厂,也在风声鹤唳的市场环境中成了烂尾工程……

  一切的美好似乎都定格在了2003年,那一年,姜国超获得了“海伦市十大杰出青年”,此后,荣誉的光环离他远去,再未光顾;随着那一段黄金岁月的消逝而远去的,还有那个曾经让海伦人魂牵梦绕的梦想——“大豆城”。

  在海伦市409万亩的耕地中,2003年,大豆的播种面积是230万亩;2006年,是170万亩。海伦市发改局局长张永良预测,2007年,这一数据能保持在100万亩已是万幸。播种面积的大幅减少,已经动摇了海伦作为“大豆之乡”的地位。“尽管如此,但我们无权要求农民继续种植大豆。海伦大豆产业何去何从,只能看国家。”张永良万般无奈。

  张永良的担心不无道理。在海伦市前进乡,就连“铁杆儿豆农”姜国超,都已经号召他的大豆协会会员农户明年开始放弃大豆,改种玉米。“无论我的种子多优质,技术多先进,我种大豆的收入依然不如种最普通的玉米!”姜国超背叛大豆的背后,一身疲惫。

  然而,这样的变换,又能高枕无忧多久呢?

  “不会太久。玉米,就是下一个大豆。”深谙大豆历史的周有金说,“现在,中国已经变成了玉米的净进口国,而全世界的出口国只有一个,美国。”

  ***注:此为原稿,发表在经济观察报上时,题目已改为《黑龙江海伦大豆三味》,且有删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62761.html

更多阅读

绍兴鲁迅故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们前往绍兴去探访鲁迅故里。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巨匠,他文笔犀利辛辣,抨击时政,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毛主席曾评价他: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鲁迅曾说,他的文章适合两种人读。一种人是在人生道路境遇中由一帆风顺突然遭遇打击挫折,当社会

声明:《三味书屋 大豆三味》为网友青春万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