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30年前,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1988年,火炬计划正式实施,其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始终强调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从创新的角度回望火炬走过的历程,可以看到,在当时中国市场条件、法制环境、基础设施、创新意识和社会文化氛围等方面还很欠缺或不完善的情况下,火炬计划在实施中突出政府引导、市场机制、中央与地方互动,营造局部优化环境的方针,不仅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客观要求,也是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实际上,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增进国民福祉、实现民族繁荣。在火炬旗帜指引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神州大地蓬勃兴起,不仅成为创业热土、创新高地,而且通过致力于经济、社会、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先导区域。
追根溯源,大多数的高新区都崛起于城乡结合部,荒凉是其最初的景象。然而,20年过去,曾经的滩涂变成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创新气氛浓厚、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城区。高新区在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通过建设新兴城市社区,形成了较完善的人居、教育、医疗等社会配套设施,妥善解决了区域内劳动就业、居民生活保障、社会事业发展等问题,从而作为城市原有经济社会体系中典型的新经济力量、新文明因素,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有效地推动了城市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这种新的模式,在将乡村改造为城市的同时,也成为牵引原有城市迅速迈向现代化的“火车头”,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样板。
高新区的快速发展也为社会在经济转型期提供了丰裕的就业机会。20年来,国家高新区提供的就业岗位以年均22.4%的速度持续增长,成为我国扩大就业,特别是知识型人才就业的热点区域。与此同时,作为火炬计划的另一个重要政策工具,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异军突起,数量与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孵化器通过鼓励创业带动高端就业,成为我国创新创业人才的密集区,培育了一大批科技创业者、企业家等国家急需的创新型人才,吸引了数万名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业。孵化器培育的这些优秀的创业者群体,不仅是企业家群体的后备力量,更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阵营。由科技创业的成功示范所形成的创新精神、创业氛围,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可以看到,管理体系的不断创新是维系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火炬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以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为目标,率先打破了原有的传统计划管理方式,更多地采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主要致力于创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环境建设,初步建立了适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
例如,国家高新区在行政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劳动人事制度等方面率先进行了改革和探索,着眼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突破了原有体制和政策限制,建立了“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形成了有序而灵活的制度安排和组织保障。管理机构规模只相当于一般行政区的1/4-1/5;工作人员只有一般行政区的1/8-1/10,其所创造的“一站式”管理和“一条龙”服务等经验已被很多行政窗口单位广为采用,推进了社会管理机构由指令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从这个意义上说,火炬的巨大贡献,绝不仅仅表现在组织项目、发展产业、实现经济与科技比翼齐飞上。更重要的是,火炬通过组织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营造了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有利于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的良好环境,并把不断改善民生、发展社会文明摆在突出的位置,促使科技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以实际行动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发展成效体现科学发展观,成为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也必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