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印刷行业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印刷行业发展概述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6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9.1%,进出口总额超过851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53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和1.4%,外汇储备超过40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综合国力大步跃升。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新闻出版、对外贸易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精神生活提高,2003年出版各种图书19万种、467亿印张,期刊9165种、109亿印张,报纸约1855种、1150亿印张;约有4.5万亿元国内零售消费品和430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需要包装和包装印刷配套;加上其它方面对印刷的需要,这就为我国印刷业包括出版物印刷、包装、商业印刷和其它印刷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截至2003年11月统计,全国共有各类印刷企业92400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人。在各类印刷企业中,从事出版物印刷的企业有9950家,从事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的企业有31300家,从事其他印刷品印刷的企业有51150家。

    在各类印刷企业中,国有企业约7000家集体企业约24000家中外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约2200家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约17000家私营企业约36000家,其他企业6200家。

    2003年全国印刷工业总产值约为2200亿元人民币(其中印刷加工出口300亿元)。约合275亿美元约为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2%。

 

 

第二节   2003年中国印刷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一、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1999年—2003年印刷业产值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3年行业总产值达2800亿元,比2002年的2550亿元增长10%。

       

                         1999年-2003年产值增长情况

    行业持续增长有如下原因;

    1、中国经济强劲增长9.5%,特别是轻工、家电等对印刷需求较大的行业快速发展,拉动了印刷业的快速增长。

    2、中国印刷企业经过20余年发展,具备了雄厚、稳固的发展基础,已经进入快速成长期。

    3、2003年我国印刷产品的关税大幅调低,在加速进口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出口的增长,进而带动了国内印刷市场的扩大。

    4、许多地方政府越发重视印刷业,将之定为重点行业,特别是印刷基础较好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更是将印刷业列入区域发展战略之中。三个区域的印刷业在在各地的总体比重上升。

二、进口规模在扩大

2003年印刷设备进口额超过16.1亿美元,与2002年的12.98亿美元相比,增长24%。近年皆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

    这说明:

    1、国内印刷设备市场的需求十分强劲;

    2、2003年印刷产品关税大幅降低对进口规模的扩大起到促进作用;

    3、进口规模较大的产品是单张纸胶印机、卷筒纸印刷机、CTP、油墨等设备和产品,说明我们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4、从我国技术设备引进的主要流向看,广东印刷业位居全国第一。CTP设备在广东的保有量达到全国总量的50%以上,高档胶印刷机也达到全国总量的40%以上。

三、“印刷十五”后三年的行业规划颁布

    中国印刷业在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后,无论从总体规模、增长速度还是行业技术水平方面,都有长足的提高。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印刷总体能力相对过剩,高水平印刷能力相对不足,大型骨干印刷企业数量少,小型印刷企业数量多、水平低。印刷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因此,需加强对印刷企业进行宏观调控。

    印刷企业“十五”后三年宏观调控指导意见的总目标是:到2005年底,通过进一步“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质量、规范经营”,初步形成一个竞争有序、调控有力、规划科学、增效明显的印刷业新格局。

   (一)宏观调控印刷企业数量,重点发展先进印刷生产力

     1、在宏观调控印刷企业数量的前提下发展出版物印刷。预计全国出版物印刷企业数量增长速度每年不高于3%,到2005年底,出版物印刷企业预计为6000家左右。

     2、积极发展包装装潢印刷。预计全国包装装潢印刷企业数量增长速度每年10%左右,到2005年底,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企业预计为39000家左右。

     3、面向市场,发展其他印刷品印刷。预计全国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数量增长速度每年不突破3%,到2005年底,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预计为57000家左右。

     4、到2005年底,全国印刷企业均应达到《印刷业经营者资格条件暂行规定》要求,全国印刷企业(不含复印打印企业)预计为106000家左右。

   (二)进一步调整印刷企业结构

    积极扶持具有先进技术的大中型印刷企业,严格把关新设立的印刷企业的资格条件,逐步改造和淘汰生产规模过小、技术落后的印刷企业。要积极推进印刷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一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优势企业为龙头,通过吸引外资、联合、兼并、股份制等多种方式对企业资产重组,建设一批主业突出,具有相当规模和竞争力的大型印刷企业集团。到2005 年底,净资产、销售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印刷企业应占国内印刷企业总数的10%以上,净资产、销售收人500万元以上的印刷企业应占国内印刷企业总数的20%以上。另一方面,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中小印刷企业的发展,推进中小型印刷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到2005年底,基本实现企业生产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短周期的目标。

   (三)要进一步调整印刷企业的地域布局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到西部地区投资兴建印刷企业。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高附加值印刷加工业,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

   (四)积极推进印刷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技术进步

    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提高印刷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印刷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印刷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五)鼓励外商投资,努力开拓海外市场

    按照《设立外商投资印刷企业暂行规定》要求,做好外商投资印刷企业的审批设立工作,积极吸引外商投资;提高印刷业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印刷产业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引导印刷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中国建筑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印刷行业现状分析

    我们用“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充实布局、支持创新、外向发展”来概括规划有主要内容。从控制总量来看,2003年我国印刷工业产值为2800亿元,从事印刷的企业数多达9万余家,平均每家企业产值仅300余万元,劳动生产率低。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印刷企业总量过剩。不控制印刷企业总量,就会形成低水平竞争,恶性价格竞争,限制行业的技术进步,降低印刷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危害行业的发展。控制的力度还应更大一些,使印刷企业总量大体不变的情况下,着重优化结构。

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来看,高档印刷能力不足,有实力的印刷企业少。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45086家印刷企业的统计,印刷企业年销售额在500万以上的不到2000家,不到5%,其中超亿元以上的大企业不足200家,不到0.5%。                                                                                       长期以来,进入印刷业的门槛较低,且没有退出机制。因此造就了过量的小企业。它们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与大企业竞争。这一方面将导致大企业的印务量不足、生产能力过剩;二是企业实力弱,没有资金用于改进技术,引进先进的设备,从而导致整个行业企业规模偏小、技术水平低。解决之道是促进印刷企业之间的兼并和重组,增强实力。逐步改造和淘汰生产规模过小、技术落后的印刷企业。从面优化资源的配套置,使优势企业获得更快的发展。

 

 

 

 

 

 

资料来源:2003年国家统计局专项调查

 

    从布局来看,目前,我国的印刷业在区域上已经形成了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为区域中心的印刷势力群。并且,各区域都有自己的优势,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仍有望得到提升和壮大。但我国西部、中部、东北部还处在薄弱状态。引导外资和东部地区印刷企业投资西部,可有效地促进全国印刷业的均衡发展,也可保证东部印刷行业升级。

    支持创新和外向发展是企业竞争力提高及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创新能力不足是印刷企业竞争力不足的主要原因。首先有印刷核心技术的国内企业很少,导致国内产品在功能、质量、效率方面与国外知名品牌差距很大,产品档次低、市场占有率不高;外销比例小,印刷机械的出口不足进口的十分之一。更说明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缺乏。WTO后,我们不仅要积极应战,还应有进军海外的利器。十五规划的颁布可以说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四、中国印刷行业向集团化发展

    被誉为“中国印刷航母”的中国印刷集团于2003年正式下水起航。中国印刷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由中央管理的国有大型企业,是在新闻出版总署所属的原中国印刷总公司,中国印刷物资总公司和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的基础上组建的,是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主要成员单位包括11个全资企业和5个控股及参股企业。新组建的中国印刷集团公司将实现印刷生产、科研、物流一体化,建成以印刷高科技为先导,科工贸一体,内外贸结合,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的现化大型的印刷集团,成为中国印刷的龙头企业。

    集团化经营是许多行业一种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中国印刷集团公司成立是一个信号、一种导向。只有改变印刷企业各自为战、区域分割的局面,才能适应印刷业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印刷市场国际化的需要。而中国的印刷行业,从整体规模上、占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还较低。但从结构、内在质量、整体发展水平、综合实力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面对WTO后国外正规军的大举进入,我国印刷业的游击队很难抗争。印刷企业的分散化、小而全、低水平竞争严重影响了行业的竞争力。因此,中国印刷集团的成立,是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重要一步。集团化以资产为纽带、以资源的综合利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它可以做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优化配置。最终的结果是企业竞争实力的提高、抗风险能力提高、技术应用的能力提高。中国印刷集团公司的成立将会促进全国范围的集团化浪潮。

    五、世界包装组织亚洲包装中心落户中国

    2003年,我国第一个世界性产业中心——世界包装组织亚洲包装中心在杭州全面启动。在杭州建立的亚洲包装中心,是经世界包装组织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建设的,是我国第一个世界性包装产业中心。“亚包中心”是世界包装组织1998年授权在我国建设,并于2000年7月经国家经贸委批准实施的综合性功能产业中心。未来的“亚包中心”包括总部和加工贸易区,以包装制造业为主,融制造、科教、研发、贸易、展示、信息和服务于一体。预计10年建成。在未来几年中,世界包装组织各成员国和相关行业的国际组织将设置办事机构,2006年世界包装大会有望在杭州召开,一些国际机构和跨国公司还将在杭州设立办事处。

    “亚包中心”不同于一般性的制造业基地,作为一个具有强大集聚功能的包装产业综合平台,它落户哪里就将给哪里的包装产业和制造业带来巨大的推动力。面对这样的历史性机遇,日本、印度和中国曾经为争取“亚包中心”进行了激烈竞争。从“亚包中心”的功能设置来看,它寻找的落户地点必须有强劲的包装产业基础、深厚的文教基础、充足的人才供应,以及未来包装制造业发展的广阔空间,杭州在上述几个指标中表现优异,仅以杭州的包装产业为例,杭州市目前共有规模以上各类包装企业400余家,在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去年公布的163家中国包装龙头企业中,杭州有11家,高居全国之首。

    这个中心的建设是实现我国从‘世界包装大国’向‘世界包装强国’跨越的重要举措,对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世界包装正在向绿色包装和环保包装发展,我国这方面差距较大,一流产品二流包装的状况严重限制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也给包装界提出了新的挑战。利用世界包装组织亚洲包装中心这个金字招牌,可最大限度地吸引世界包装强国的优秀企业加盟。带来国外资本、技术、管理,以及国外市场;形成包装界的“硅谷”。这对我国包装产业升级会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会成为我国包装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器’和新型包装产业的‘孵化器’。近年来世界制造业已大量向中国尤其是“长三角”一带转移,作为制造业配套产业的包装产业也在逐渐向我国转移,从产业链的角度看,“亚包中心”带来的效应是多重的:“中心”资源整合作用将推动包装产业创新和升级,并引发连锁反应,拉动上下游和升级,从而对下游制造业尤其是对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带来强大的支撑作用。

    从印刷与包装相互促进的关系来看,“亚包中心”落户中国,必然对印刷总体市场的扩大、提高印刷品的档次和质量、满足多样化的包装印刷、乃至产品国际化都会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六、“三角印刷经济”成为中国印刷的源动力

    中国印刷业,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极其相似,东部发达地区的区域中心也是印刷的龙头地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都是如此。这是集政策优势、资金流向、对外开放、资源配置优势为一体的发展模式。目前,我国印刷业现已经形成三个比较发达的印刷区域产业带。一是以广东为龙头的珠江三角,包括广州、深圳、东莞、中山、佛山、惠州等城市的城市群;二是以上海为主体,江苏、浙江为两翼的长三角,包括南京、苏州、常州、无锡、泰州、镇江、杭州等十五个城市的城市群; 三是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湾,包括天津、唐山、保定、大连、青岛、营口、秦皇岛等城市的城市群。 据专家分析,未来十年,三大经济区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三个区域的GDP和出口总量将超过全国的百分之八十。未来中国印刷业的进一步发展首要的步骤是充分发挥三个“铁三角”的核心作用;其次是利用此三角带动全国印刷业;第三,是用这些先进地区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改变印刷落后地区的现状,促进行业的均衡发展。

   七、印刷设备制造业酝酿着重大的变局

    长期以来,在我国印刷设备领域中,主要的高端产品一直是国外品牌占绝对优势,海德堡、曼罗兰、高宝、小森、三菱、秋山等国外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2003年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产值尚不及同类产品进口额,说明我国印刷机械行业还比较弱小,竞争力不强,但从发展态势来看还是表现出可喜的迹象。

1、印刷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开始加速:国内印刷设备产值增速由3.75%提高到9.64%;印刷设备销售额的增速由8.4%提高到17.78%。

    2、出口增长势头强劲,印刷机械企业外向型发展的迹象在显露。2002年印刷机械进出口额增长1.75倍,2003年又比2002年增36.4%。

    3、合资、合作、并购频繁。

    4、新技术的研制开发速度加快。

第三节  中国印刷设备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一、印刷设备的市场发展现状

加入WTO后,我国印刷设备及器材企业的主要经营者思考最多、流动最快、措施最强的一件大事,就是与国际接轨,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全球经济和国际市场。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将出口工作和对外合作工作提到战略高度来对待,作为企业再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来筹划。

(一)围绕国际大市场,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加速产品水平提升

据粗略统计,印机行业所属的151家企业中,有近85%的企业都在国内外市场上相继推出新产品或改型产品,推出的速度较过去提高近一倍,推出产品技术水平的新技术含量较过去大大提高,其中近20多家综合实力较强的印机企业,做到了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有机结合。

“北人”578规格的塔式印报机、BEIREN300对开多色胶印机、BEIREN200四开多色胶印机、BF4000S表格印刷机BF5000系列柔版印刷机和AZJ系列高档双收双放机组式凹版机等等产品,都与国际上知名的制造商进行了多方位的技术合作,从而赢得了市场上的良好反馈;上海印包集团所属的上海高斯URBH-200型印报机,不仅成功运用合资方先进技术,还吸收世界上最流行的H型排列塔式结构的设计原理,成为出口创汇的主打产品;申威达公司以CE认证为突破口,对微机程控切纸机系列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进行全面改进,同时,对外型进行工业设计,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产品,在欧美市场销售名列前矛;亚华公司由出口PYQ系列产品转向TYM、MW自动模切机系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显示了很强的竞争力;光华公司的PZ4650B--AL四开四色酒精润版机、紫光BBY45/8和BBY40/5B园盘包本机等都荣获上海市优秀产品二等奖;中景集团在四开单双色机高市场占有率的前题下,又研制开发了四开多色胶印机系列产品,并成功地批量生产,顺利进入市场;华光精工的HG252小幅面多色胶印机进入国内外市场后,反响较好,大大提升了短版快印设备的技术水平;营口冠华公司YKl800EL小型胶印机质量稳定可靠,适应欧美市场要求,赢得信誉;长春微机程控切纸机、陕西黑牛柔版机、四川中江利通切纸机、威海滨田小型胶印机、威海小型胶印机及印后设备、青岛瑞普四开多色机、咸阳和丰的包装机械、温州神力集团的包装机械、北京贞亨利单张凹印机、镇江斯伊格的气泵等等都取得了不俗的市场业绩。可以说行业企业瞄准国际市场的需求,抓住"产品方向定位、产品水平定位"的核心,大力推进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品水平的提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从以上列举的实例,可以看出由于我国印机出口产品的种类增多,使得我们能较好适应国际上不同层面的需求,同时,国外的客户也能有较多的选择我们产品的空间。模切机、切纸机、折页机、订书机等印后设备,具有较长的出口历史。

目前,商用小型胶印机、单张纸多色胶印机、报纸印刷机、商用表格印刷机、柔版印刷机和凹印机等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产品,也纷纷进入欧美市场。正是由于产品结构的调整,才形成出口的“两个转向”:由印后设备转向印刷设备,由一般产品转向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在今年的德国杜塞尔多夫印刷展览会上,我国将有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北人、上海印包、华光精工、青岛美光、北京多元、温州群英、营口冠华、中景集团等将以优良产品一展中国印机风采。

(二)产品出口区域扩大,行业出口企业队伍不断壮大

在产品结构调整的形势下,企业产品对市场的适应性越来越强,行业中有近20%的出口企业,在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基础上,对其40多种产品都进行了CE、GS和UL认证,较好地解决了印机产品登陆欧美的"护照"。因此,产品出口的范围得以扩大,由原来的东南亚地区的传统市场,扩展到欧洲、美洲、澳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同时,又对俄罗斯、中东,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开拓了新的贸易领域。

出口企业种既有老牌出口企业,如:上海高斯、北人、亚华、申威达、威海滨田、营口冠华、紫光、紫明、长春印机、温州神力等。又有近年来加入出口队伍的新生力量,如:北人富士、陕西北人、上海新星、浙江嘉璐、温州华威、温州跃华、淮南新盛,浙江通业等14家。据统计,15家会员单位中,有近30%的企业涉足对外贸易。虽然额度不大,刚刚起步,但可以看出:各个企业的出口愿望是强烈的,出口措施是有力的。据统计,行业42家印机企业2002年出口交货值为2.195亿元人民币,比2001年增长10.8%;自营出口创汇达2490万美元,较2001年增长8.5%。2003年虽受非典影响,但出口交货值和自营出口创汇的增长率分别为23.1%和14.3%。上海高斯2003年出口创汇高达1200万美元,较2002年增长178%。

(三)对外合作步伐加快,合作向纵深发展

加入WTO后,印机行业的各个企业都在紧紧针对产品提升技术档次的核心问题,以不同方式开展对外合作、合资。

一种是借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改制之机,互动互赢。上海光华公司利用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机遇,进一步强化光华公司重组改造力度,推进企业发展战略,并购日本秋山公司,实现联动快速发展。香港巨天印务有限公司利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经济改革政策的有利机遇,一举并购湖南省第二人民机器厂,注入资金,改造机制,使老企业、老品牌焕发青春。

 一种是利用我国开放的优惠政策,办独资印机制造企业。台湾有恒机械工业有限公司,1992年在天津技术开发区注册建立长荣印刷包装设备有限公司,10多年时间里共生产200多台高精度自动模切机、全息防伪定位烫金机、糊盒机等精良印后设备,落户300多家印刷企业,在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种是借国际上知名厂商的技术优势,在某些功能配置上合作合资,实施"嫁接"。北人股份和意大利墨尼公司在墨色控制上合资生产;与德国马贝格公司在给纸机上合作生产。这些都将为提升多色胶印机的水平档次,产生积极作用。

 一种是营销合作,相互利用产品销售资源。美国方氏兄弟公司的印前设备与上海印包公司在中国市场上销售合作;日本东京出版机械株式会社借北人集团公司销售网络,将具有国际水平的TSK产品贴上"北人"牌商标进行销售。

 另外,我国企业的产品出口,也在借助国外企业销售资源,走进国际市场。北人在莫斯科成立"北人--莫斯科"公司,专营北人产品,是北人在俄罗斯、乌克兰以及东欧的合作伙伴和出口基地。营口冠华、申威达、亚华等在欧美的市场上,都有各自的合作伙伴。

一种是对国外专家的智力引进,也是提升技术水平的一种捷径。有的请专家搞设计,有的请专家解决工艺难题,有的请专家讲课带徒弟,有的请专家参与管理咨询。对专家的多方面利用,无疑对提高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二、包装装潢印刷机械的未来发展趋势

1、巩固发展平印,压缩凸印。适度增加柔性版印刷、凹版印刷、丝网印刷,鼓励开发各种形式防伪印刷、条形码印刷。

2、加大柔性版印刷设备与技术方面的投入。使柔性版印刷质量接近平版胶印和凹印水平,使平版印刷、柔性版印刷和凹版印刷这三大印刷方式的结构在宏观上逐步趋于合理。

3、研制开发柔性版印刷设备与器材。着眼于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型;柔性版印刷与印后加工(如上光、烫金、模切、压痕等)相结合的联机生产线;柔性版印刷与胶印、丝网印刷等组合机组,并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纹辊应开发激光雕刻的陶瓷辊,网纹辊的着墨孔应开发多种几何形状,以适应承印各种材料的需要。版材应向大幅面、多品种、多规格的方向发展,要使版材的平整度、分辨率达到先进水平。油墨要向水性以及紫外线固化油墨(UV油墨)方向发展。

 

第四节  中国油墨工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中国油墨工业已具备相当规模。生产企业现已发展到300余家,分布于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从业人员2万多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拥有30多家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重点骨干企业。油墨的综合生产能力为每年22—25万吨,占全世界油墨产量的5—6%。中国油墨行业的一些主要产品质量已接近或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除基本上满足国内印刷及包装装潢工业需要外,产品还出口到满、澳、台、东南亚、东欧、美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加入WTO后中国印刷业格局的变化。为促进消费、鼓励投资的一系列以税制为主的政策对印刷业有重大影响。如1999年国家放宽高速印刷机进口限制,使印刷设备整体上了一个档次,所以政策对国内印刷业的影响是重大的。

除汽车、石油外,印刷是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依此推算,我国印刷业的发展空间无疑是巨大的。目前正步入第二个经济高速增长期,预计8—10年间,如无人力不可抗拒因素,保持8%的增长率没有问题。这将使作为第三产业的印刷业有10%以上的年增长空间,使中国印刷业与时俱进。

    三、中国目前有各类印刷企业15万家,从业人员300多万人,每年出版印刷14万种图书,8000多种杂志,2000多种报纸以及有价证券、包装装潢等丰富多彩的印刷品,已经步入了世界印刷大国的行列。但是中国印刷业与世界印刷发达国家相比,在思想观念、整体技术装备、人员素质、经营管理以及综合效益等方面仍然存在差距。

四、据有关统计,中国有关部门预测2001—2005年间,中国包装工业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2005年包装工业产值将达到3200亿元。

到2005年,纸包装制品产值预计达2000万吨,年平均增长率为9%;塑料包装品产量504万吨,年平均增长率为8%;玻璃包装制品产量605万吨,年平均增长率为6%;金属包装制品产量288万吨,年平均增长率为8%;包装印刷量4940亿印,年平均增长率为9%;包装机械市场需求量将达到67万台,年平均增长率为8%。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62725.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建筑工人现状(完整版) 深圳建筑工人现状

近些年来,社会对建筑业农民工的关注已经开始出现新的变化,从以往对于建筑业农民工生存状态的同情与可怜,转变为对当前建筑工人高工资的各种吐槽,诸如“建筑工人月薪过万‘秒杀’白领”、“上大学没用?北京建筑民工日薪300元不输国贸上班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状况分析 建筑周边环境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由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世界其他国家,使得中国的经济、文

建筑行业年会节目创意 行业危机倒逼创意

     服装行业与时尚联系在一起,本是最能够创新的行业,但是2012年开始却陷入了困境,原因很简单——囤货。从李宁到美邦,那些曾经走在行业前沿的企业一下子似乎成了反面教材。  之所以出现“囤货”,在于服装企业大批量生产,然后强迫

全国建筑行业诚信平台 行业如何摆脱诚信困局

     化妆品市场发展至今,大浪淘沙,数尽英雄,众多知名品牌仿佛在一夜间轰然倒塌,安全事件频出,重金属检测超标,行业渠道混乱……化妆品行业各类问题被频频曝光,消费者的对化妆品的消费信心也正被一点点蚕食。  中国化妆品市场目前正

建筑行业转行三大方向 营销创新三大方向

     营销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需求,因此,我们必须了解未来十年内,尤其三到五年内的消费者特点是什么。未来十年,现在的80后将是中国的“主流”,他们将是中国最主力的消费人群。80后一代通常是独生子女,他们生长的环境与60后、70年后

声明:《中国建筑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印刷行业现状分析》为网友败了江山输了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