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所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项制度从初创到完善都要有一个过程。本科生导师制源于国外,在我国目前还是一项新事物,尚处于试行探索的起步阶段,很不成熟。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实行学分制,而且不少高校学分制已实施了较长时间,但本科生导师制的推行和实施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还有待于我们去发展和完善。只有在推行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研究,弥补其出现或潜在的漏洞,才能使这一“舶来品”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扎根成长,使之日臻完善。
从当前部分高校试行的情况来看,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的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几点:
(一)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
首先,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部分高校各级领导对学分制的实质、特点、利弊等认识不清,更不能科学地制定出本科生导师制方案,从而造成各学院或系科对本科生导师制不重视。其次,相当部分教师不能处理好书与育人的关系,一些高校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学生自身的事,把教书和指导学习、教书和育人,人为的割裂开来,同时部分教师认为做兼职本科生导师,时间上、精力上都会对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产生影响,因而不愿承担此工作。
(二)师生比例失调。
1999年以来,高校开始扩大招生,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但与此相对应的师资队伍建设却严重滞后,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本科生导师的数量不能适应本科生导师制发展的要求。在校人数过快增长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多方面的压力:师生比由过去1:7增加到1:100甚至达到1:125,这种师生比的严重失调给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导师对学生的针对性指导也越来越少,“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指导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更是无从谈起。在这种情况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就存在一个两难选择:一是为了公平,所有学生均应有导师。这种制度安排将导致一个导师带的学生过多而难以保证质量,达不到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二是为了保证质量,每位导师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在合理的管理幅度内决定所带学生的数量,这样又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没有导师,明显有失公平。目前在很多学校一个导师所带学生数往往超过10人,甚至20人。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有的老师还带研究生、博士生,再加上沉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导师们的时间更是捉襟见肘,想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对本科生面临的各方面问题进行指导是不可能的。根据本次网络问卷调查,在已经试行导师制的学校中,即使有较为合理的制度安排,但由于导师数量和时间的限制,本科生导师制没能得到充分的实施,充分发挥其优点,有52.8%的同学认为导师没有按校方的要求行事,有大约65.9%的同学认为与导师见面的次数太少。
(三)本科生导师的工作量大、报酬少,不能充分调动导师的工作积极性。
与不担任导师的教师相比,本科生导师要承担着更为繁重的任务。本科生导师不但要完成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有的还要带自己的研究生、博士生,还要对本科生进行教育和指导工作。在学校的工作中,本科生导师要比一般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大多数导师所得到的报酬却远远不能反映他们对学校教育做出的贡献,本科生导师的报酬相对来说普遍偏低。这种情况一方面不能充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导师队伍;另一方面,导致现有的导师队伍的不稳定,许多人不愿继续担任导师工作,即使是学校从制度安排上规定一些老师担任本科生的导师,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许多导师就会人浮于事,对本科生导师这一工作敷衍过关,从而严重影响着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和发展。这也是调查中,许多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情况不甚满意的重要原因。
(四)本科生导师的遴选和管理工作。
根据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是导师太忙,学生与导师见面的机会少,次数少,导师对自己的关心与了解不够,对自己的情况掌握不多,大多数学生对本科生导师的具体责任范围不是很清楚,不知道学生对导师的考核标准,还有很多同学认为本科生导师只不过是学校为了赶潮流、追形势、走过场而已,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挑选合格的、有责任心的老师担当本科生的导师是本科生导师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对导师的挑选过程中,要注重对导师素质的要求,务必要建立一支业务好、政治素质高、有责任心、热情向上的导师队伍。一般应要求有中级以上的职称、已过了教学关、懂教育规律、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熟悉本专业教学计划、各教学环节的相互关系及全部培养过程,具有专业学习指导能力的教师来担任导师。学校对本科生导师的“任职资格”应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学生与导师互选的办法,遴选出合格的导师来。在对导师的管理中,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导师与学生的互动机制,导师工作量的计算不具体,导师的奖惩制度不完善,综合评定考核倒是业绩的工作还不到位。
(五)配套制度不健全和不完善。
学分制条件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不是孤立的,它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来相配合。而现在很多高校都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教学指导条件、选课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实习实验制度、导师指导制度等学分制的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另一方面,高校的人事制度、学
生工作、则务管理、后勤保障服务等等方而,不能配套跟上,使学分制条件下本科生导师制难以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