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养生主原文及翻译 庄子《养生主》篇中动词“割”和“折”新释



先秦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养生主》是一篇著名散文,为其代表作之一。此文中学课本节选篇题作《庖丁解牛》(全日制学校高中课本《语文》第四册)。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说:“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句中动词“割”和“ 折”,各家古文选本的释义互有略异。但无论从何说,都觉得讲不通。综合起来,仍不能求得真解,因此理当另有训释。

现在几乎所有的古文选本注解都认为:“割”,指割牛肉,谓不顺腠理的强割;“折”,指砍牛骨,砍折牛骨或砍断牛骨。此训似乎已成定论,中学教本亦袭用其说。这样解释,实际上认为这是两个断句,谓语是回答原因的。句意即: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更得勤,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牛体结构,生割硬砍。从解牛之事实情理而言,无疑是对的,句法分析也说得过去。但就词义本身及上下文义来看,这个解释就欠妥当,因为不确切。

 庄子养生主原文及翻译 庄子《养生主》篇中动词“割”和“折”新释

“割”怎么会是“不顺腠理的强割”呢?无形中多出了两个修饰语“不顺腠理”和“强”。 “折”一定是指砍牛骨吗?不难看出,注释者是立足于情理,而忽视了词义的本来面目,并生拉硬扯着词义来凑合情理。有本高校古文教材说:“良庖岁更刀,割也”,意思是“比较高明的厨师,一年要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割肉的”。这更蹊跷了,几近于荒唐。这里面隐含着一个错误的逻辑推理:用刀割肉一年要换一把刀,比较高明的厨师是用刀割肉的,所以比较高明的厨师一年要换一把刀,哪有这样的道理呵?这个三段论中的大前提是不可靠的,庖丁的刀不就是用来割肉的吗?却绵绵“十九年矣”!

不管是从文义来看,还是从词义本身来看,文中的动词“割”不当“割肉”讲,“折”也不当“砍牛骨”讲。首先,“割”和“折”不是针对牛肉、牛骨而言,而是针对解牛用的刀刃而言的。“割”的本义应该是“断绝”(《说文》:“割,剥也。”又:“剥,裂也。”)《后汉书8226;刘玄传》云:“割既往谬妄之失”,此即用其本义。“折”与“割”为对文,可以互训,皆为“断”、“折”义——这里指解牛的刀被砍折、砍缺、砍钝了。句意为:良庖每年换一把刀,也把刀砍缺了;族庖即使每月换一把刀,还是同样把刀砍折。紧接着下文“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意思就畅通了。而且通过这种比较,更显出了庖丁用刀技术的高超,是一般厨师所不能相比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62553.html

更多阅读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孙权劝学全文翻译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讲述了三国东吴名将吕蒙听从其主孙权的劝告而读书学习的历史故事,揭示了开卷有益、虚心学习的道理。卓越教育老师为大家整理相关资料仅供参考。  原文  

《宫心计》计中计作者:朱骥

《宫心计》计中计作者:朱骥《宫心计》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电视连续剧。剧中情节环环相扣,字字切题。表现出中国古代特别是唐朝宫廷斗争的尔虞我诈、波诡云谲中的生死博弈。在这场生死博弈中,最后取胜的自然是唐宣宗李怡(陈豪饰)。有人指

声明:《庄子养生主原文及翻译 庄子《养生主》篇中动词“割”和“折”新释》为网友洸年羈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