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政府正在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积极地推动国内的农业现代化。这个集体无意识的举动是中国政府把工业经济的发生规律和特征简单、肤浅地投射到农业经济上的结果。工业经济和城市社会的虚假繁荣正在给世人制造一种越来越强烈的幻觉,即农民的收入太少,城乡贫富差距正在加大。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推动农民致富,就需要推进农村社会吸纳市场经济,使农业走上资本主义的工业化、规模化的现代化之路。
面对这个如火如荼的进程,透过市场经济给人们带来的纷繁的假象,我们不禁要问:城乡的贫富差距是在扩大吗?农民与市民相比真的是那么贫穷吗?而中国政府不遗余力地推进农业现代化真的能为农民致富吗?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必须给出一个判定的标准,即衡量一个家庭富裕不富裕,不是看其每月或者每年的收入总量有多少,而是要看其收支平衡后所拥有的货币与实物的总量。
对于这个衡量富裕程度的判定标准,我还要做出一些技术上的分析与说明。
甲、实物价值衡量的问题
一个物品有没有使用价值,取决于该物品的属性;一个物品有没有市场价值,取决于有没有人需求它;而其市场价值的多少,是由其所处的环境中现有的数量和需求的数量共同决定的。使用价值是不变的,而其市场价值则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同是用于居住的一亩地,在农村的市场价值就与在城市里的市场价值有着天壤之别。
使用价值是以实物的形态体现出来的,而市场价值则是通过货币来表达的,后者依附着前者。因此,一个社会的真正财富是看其拥有多少使用价值的实物,而不是那些随时处在变化之中的货币量有多少。
乙、收支总量的问题
收支总量就是收入和支出的总和。收支行为发生于市场交易活动中,收支总量的多少反映的就是市场交易的频繁程度。市场交易的频繁程度取决于具体的社会经济形态。现代工业社会一般呈现出来的是市场经济,由于工业的专业分工导致人们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交换依赖性加强,这加剧了交换频率的提高;传统的农业社会表现出来的则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由于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自然完成的,并且生产出来的产品基本都是生活必需品,因此农民的独立性较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交换频率就明显降低。
交换频率直接决定着一个社会的货币总量的多少,即交换频率越高的社会,其货币总量就越高,每个家庭的收支总量也就越高;而交换频率越低的社会,其货币总量就越少,而每一个家庭的收支总量就会越少。
有了这两个说明,我们就很容易对城乡社会的富裕程度进行对比了。一般工业都聚集在城市社会里,大部分市民从事的是工业产品的生产,由于这些产品多是生产资料和奢侈品,他们必须把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完成交易换来货币,然后再利用货币才能获得生活必需品。因此,城市里市民的一切衣食住行都需要货币的支持。一个家庭必须有大量的月收入,保证购置生活必需品的支出,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市民的收入高本是这种市场经济中较高交换频率所导致的,高支出总量是工业社会市民生活的特征。
广大的农村社会,农民们由于在田地上种植的多是粮食等生活必需品,而且生产资料不像工业那样完全依靠市场交易获得,他们的市场交易活动就比市民们明显减少。交易频数的减低直接导致的就是农民们的收入少和对外的支出少。低支出总量是农业社会农民生活的特征。
我们国家在以工业社会的市民生活标准去对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进行比较时,必然会以农民与市民收入高低或者以货币的总量对比去衡量城乡的贫富差距。这就造成了这样一种假象,即城市的市场交易越频繁,货币总量越多,市民的月收入越高,反衬出农村就越贫穷。事实上却是,城市里的货币总量增加了,而实物数并不一定增加;市民的收入增高了,但是其支出也会随着增长,继而生活水平有时反而下降了。印证这一观点的最明显的现象就是:现在农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住房和自主耕种的田地,而收入较高的市民还有一大部分依靠租房居住,有的即使有了房子,也是负债累累,贫困拮据。
以收入多少来片面地衡量城乡差距把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引入了歧途。国家为了象市民那样去提高农民的收入,就要提高农村的市场交易频数;而为了提高交易频数就要消弱农村自给自足的程度,增强农民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交易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而要增强农民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必不可少的就是把大量的农民从其分散的土地上赶出来,使其从新沦为农业资本家的长工或者临时工,继而减少他们自给自足的能力,逼迫他们参与更多的市场交换,包括以往根本就不用到市场上去购买的蔬菜和粮食等生活必需品。因此,在提高收入层面上,农业现代化无非是要把原来农民依靠自给自足的生活资料拉入市场交换中,让其转化为看得见的货币。
然而,现代化的农业把市场竞争和规模化经营引入农村社会将会导致农业资源的重新配置,而重新配置的结果就是大量的土地资源被集中在少数的农业资本家手中,而大多数农民则转化为依靠从农业资本家那里依靠出卖劳动力而赚得工资的农业工人。农业现代化把大量的农民从其与土地的紧密联系中抛到市场交易中,农民的收入提高了,但是他们提高的这部分收入却是依靠牺牲原来自给自足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换来的。因此,他们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提高。不但如此,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变得一无所有,而比以往更加贫穷。
农业现代化无疑就是要把安居乐业的农民推向奔波于市场的不安定的生存状态之中,那些农业资本家在兼并大规模的土地和垄断大量的粮食作物时,也增强了广大农村社会对这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需求,继而抬升农业的货币总量。在现代农业虚假繁荣的背后,隐藏的是少数农业资本家占据着绝大多数农村财富而大多数农民重新进入赤贫状态的真相。
农业现代化终将是一场得不偿失的扰民行动,它不仅会破坏农村自然形成的自然生态环境,也会破坏其社会生态环境,继而把农村推向一个动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