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工程机械产业界,英文“Used equipment(UE)”通常被用来表示二手设备,按字面意思来看,使用过的设备即为二手设备,哪么这种字面上理解的是否与市场实际相符合,是否能够适应我国二手工程机械市场发展的需要呢?
2007年,商务部在其发布的《二手设备流通技术标准》中对二手设备做出了明确定义,该文件认定以下三类设备属于二手设备范畴:已经使用过的设备,仍保持原有的基本使用价值或者全部使用价值;经过新、旧部件混装或经过修理、翻新,恢复或保持原有技术性能的设备可认同为二手设备。此外,未经使用过的库存积压设备,虽然超过质保期或部件产生明显有形损耗,但仍保留原有技术性能的也被纳入了这个范围。这一概念与国家发改委在《进口二手挖掘机验收规范》中对二手挖掘机的定义一致,由此来看,随着国内二手工程机械市场的不断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对于二手设备的认定已经有了明确标准。、
与新设备不同,二手工程机械由于历史使用环境、保养状况、使用年限不同,设备本身质量千差万别,发动机排放、噪音、设备工作效率没有像新机一样的统一技术,《进口二手挖掘机验收规范》在其引言中明确指出:目前,国内进口二手工程机械质量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二手设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以及噪声和尾气排放超标等问题。实际上这类问题不仅仅存在于进口二手设备市场,它是设备本身的自然规律所决定的。但是,单纯的技术规范只能解决市场准入问题不能解决市场监管问题。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二手工程机械交易量迅速上升,当时的二手设备主要来源于日本,其中很多设备存在排放不达标,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屡次出台政策限制二手设备进口。反观国内,近年来,随着设备市场保有量的增加和施工组织方式的改变,尤其是个体工程机械用户的增加,国内二手设备市场交易量开始逐年上升。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市场监管机制,设备流通领域存在颇多问题,在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下,二手设备交易中欺骗行为较多,交易纠纷时有发生,二手设备的售后服务问题也成为困扰市场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从市场调查情况来看,目前国内二手设备交易中80%以上属于私下交易,尽管这是二手工程机械市场发展初期的必然现象,但这种交易形式使用户始终处于劣势地位,一方面对于设备质量用户只能依靠经验去判断,缺乏必要的参考依据;另一方缺乏市场价格指导机制,高价低质交易现象普遍存在,用户对流通监管机制的建立充满期待,其中主要包括:
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标准
对于进入市场进行二次流通的旧设备,必须建立完整的市场准入标准,从技术层面,对流通设备进行安全环保检验,防止报废设备进入市场。一般情况下,二手设备经销商在设备进入在流通之前,都会对设备进行全面检修,但是由于缺乏技术准入标准,维修后设备依然存在排放、噪音超标问题,有些经销商甚至利用报废设备进行贸易诈骗。严格市场准入标准限制存在安全隐患的拼装设备、报废设备进入流通,从而保证二手设备的整体质量。
规范市场流通秩序
在国内二手设备市场发展初期,私下交易是目前市场的主要交易方式,很多用户都是通过二手设备经纪人进行设备买卖的,尽管这种交易方式形式灵活、易于操作,但这种民间交易方式并不适合于大宗的二手设备交易,作为生产资料型的高科技产品,二手工程机械的技术性能低于新机水平,售后故障概率较高,因此用户希望二手设备交易能够同新机销售一样提供一定的售后服务。这就需要二手设备经销商具备完善的市场服务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并在设备交易过程中接受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管。
设立区域性设备交易中心
二手设备交易是实现资源二次分布的一种有效手段,建立区域性的二手设备交易中心,一方面可以为用户搭建二手设备买卖平台,通过二手设备交易中心实现设备的区域化再分配。另一方面,在目前市场情况下,可以通过规范化的区域性二手设备交易中心规范和带动二手设备交易行为。
大力倡导设备翻新业务
一般情况下,二手设备在上市流通之前,经销商都会对设备进行大修,但大修设备与翻新设备在性能质量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设备翻新可以使设备的性能水平基本恢复到出厂标准,还可以通过增加智能软件等提升设备技术化水平。为此,对于具备翻新价值的设备应当积极鼓励翻新,以整体提升二手设备性能质量。
总体来看,伴随国内二手设备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全行业经历了市场认知、理论研究、概念确立、制度初探等发展进程,在扶持和促进行业发展方面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制造商、代理商和二手经销商都做出了积极努力,但市场仍不成熟。对于前行中的中国二手工程机械交易市场而言,在市场发展的同时尽快摸索制定贴合行业实际的市场规范,有利于促进市场的繁荣,也有利于设备资源的合理化分布,更主要的有利于市场的后续发展。任何一个行业,在行业发展的同时制定行业保护政策往往好于事后救治,从这点上来看,尽快制定行业准入、实施行业准入、规范市场发展秩序是促进国内二手设备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