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菇产业存在问题 有关中国救援产业的若干问题



紧急救援产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领域之一,其进程是改革开放不可避免的趋势;中国救援产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现在正在分娩期。能否正常顺产,就看我们能否解决好相关难题。这些难题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原来存在的相关方面能否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新的运行机制;如:管理民航的航空体系,管理医疗的卫生体系,能否在新的产业形成过程中配合协调。

其次是需要在发展过程中支持的方面能否配合协调,如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就需要教育部门和民航、医疗部门的协调。

再其次是政府管理能否及时的跟进,如这个新兴产业的管理部门是谁?现在国务院应急办能否担任行业主管,还是交由民政部代管?

最后是救援产业与保险业的合作能否顺利接轨。救援产业本来就是保险业的延伸,没有保险业的认可和协助,救援的市场化机制就无法形成;救援产业只有与保险业密切结合起来才能生存和发展。

在救援企业创建和救援产业初创的实践中,我们对一些问题有了认识和结论,现在提出来与有志于救援产业的同仁和相关领导进行探讨;作为抛砖引玉,以期对中国救援产业发展的起到一点促进:

一、紧急救援使用直升机和搜救飞机,与第一时间应用医疗手段的结合,如何顺利结合。

所谓紧急救援是在当事人遇到意外时,社会其他人或组织的及时施以援手,使当事人及时脱离困境的行动。这些意外包括社会的、自然的各种事故、灾害等,当事人可能遇到并出现人身的、法律的、财务的种种困难和伤害等。因此,紧急救援行动需要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包括直接帮助、医疗急救、法律援助、交通救助等等方面。而接警与及时相应是第一步,这在今天通讯业高度发达的情况下,解决相关问题并非难事。但是,如何到达当事人身边及时施救却并非易事了;除了空间范围的广大,还有地形地貌的复杂,气象气候的多变,交通条件和手段的种种限制。即使在交通十分发达的现代城市,我们往往也受制于交通堵塞之苦,难以及时内抵达当事人近旁。对于一些人身受到伤害的当事人而言,及时到达出事地点,甚至是挽救生命的第一要义;因此采用最有效的交通工具和手段,是紧急救援最重要的要求和条件。

无疑,当今世界条件下,最快捷、最有效的交通手段和方式,是直升机的应用;所以,西方发达国家无一例外的救援交通工具和手段,首选直升机。直升机由于其最少受到地形地貌和气候气象影响,而倍受欢迎。无论在城市高楼大厦之间,还是荒郊野外之滨,甚至浩瀚大海之上,能够迅速到达出事地点和当事人身边的交通工具与手段,非直升机莫属。当然,这是在一定范围内讲的;因此,直升机场或起降场的合理分布就是必要的和必须的。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在直升机15分钟或一小时之内到达的范围内,都设置一个救援点或救助站;以便在发现救援事件的时候及时赶往事发地。

解决了救援的及时性问题,接着就是救援的现场手段问题。如果是当事人没有受到人身伤害,只需直接帮助或法律援助、交通救助,那么紧急救援的任务就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往往当事人在事故或灾害中人身受到伤害,甚至生命出现危机,医疗急救是必不可少的。在城市救护车能够及时到达的地方,人们已经熟悉了医疗救护车的急救方式;但是在救护车难以到达的情况下,采用直升机医疗急救就是唯一有效的方式了。汶川大地震中直升机的应用给了中国人民最大的教育,没有人会对直升机的有效性提出怀疑的。

不过,直升机的应用也有自己的限制,特别是在市场化运作的情况下,需要经济性的条件下,一架直升机的载员是严格限制的;除了驾驶员,一般会配备两个人:一位管吊索,一位担任下降救助。如果下降救助员同时是为医生,吊索管理员就应该是兼做护士。即使直升机落地救助,离开直升机的只能是医生和护士;所以救援直升机配备医护人员是必须的、有利的。城市120救护车上,除了驾驶员,一般也是配备一名医生、一名护士的;不过救护车上的医生和护士是专职的。救援直升机是不可能只配专职医护人员的,除了不经济外,更重要的不是专业航空人员是难以长期坚持空中作业的。

救援产业的职业化,要求救援直升机上的工作人员必须是专业化的;所以,过去航空人员只管飞行任务,医疗人员只管医疗卫生的情况必须改变。欧洲的救援职业人员在专业方面是混同的,作为救援职业人员同时学习和掌握飞行与医疗专业技术;而与我国目前对救助员的要求有质的差距,这是救援产业发展中必须及时克服的。我们初步考虑在创建救援职业教育机构时,对救助人员的培训中增加航空运动方面的要求;如索降、跳伞和飞机驾驶基础等。而在直升机和搜救飞机飞行人员的培训中,增加医疗救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与一般空乘人员掌握的急救知识与技能相比是更为高级的。这样来保证救援产业的职业人员能够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中国救援产业的整体素质达到高水平。

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紧急救助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没有这方面的要求;是因为我国直升机的应用还没有真正涉及到产业化管理。全国只有交通部海事救捞局的航空救助队采用直升机救援,所以没有针对全国的航空救援职业标准。随着全国性紧急救援产业的发展,救助员职业标准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航空专业与医疗技术兼顾的问题;这是新创产业必定会面临的课题,是需要民航管理和卫生管理部门认真研究和解决的。

二、为培养大批专业人才,必须创立全新的教育机构;协调教育管理部门与行业管理部门,如民航局、卫生部之间的配合。

前面谈到民航与卫生部门对紧急救援产业的管理问题,随后在培训和培养大批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建立现在教育体系里没有的救援专业和教育机构是不可回避的;因此,教育管理部门加入到这个产业管理的序列里就是应有之义了。

我们知道,救援产业化对中国来说完全是全新的事物,所以现存的教育体系里没有相应的专业和机构。要建立中国救援产业必须培养数十万的专业人员,以形成遍布中国城乡各地的救援企业组织;而这样一支队伍不经过教育机构的专业培训是难以形成的,仅靠企业实践来培养人才,时间太长、浪费也大,既不经济也不合理。创建中国的救援职业教育机构,包括中等的学校、高等学院是必要的和必须的。

救援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非完全与以往的行业毫无相通之处,某些方面与原来消防、急救等行业是相通的;但是,由于产业化而必然产生职业化,专业会与那些行业产生不同的要求和方式。虽然可以从消防、急救行业中借鉴一些专业技术和技能的训练方式方法,但是形成符合救援产业本身需要的专门技术和技能训练方式方法,是不能或省的。特别是救援专业本身又存在与其它行业不同的特殊要求与技巧,只能从国外救援产业中学习和在自己发展的过程中总结和创新。这当然离不开教育管理部门的配合与监督,以便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救援产业职业教育规范和体系。

在新的救援产业职业教育体系中,除了与所有教育系统相同的公共科目外;建立救援专业本身需要的技术、知识和技能教育培训体系,需要救援产业和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的大力合作与密切配合。而这样的工作是需要双方主动和积极实施的,单凭救援产业方面一己的努力是难以奏效的。而这里当然免不了更高一级的管理部门的参与与支持。

三、救援产业行业管理部门需要落实。

目前,中国救援产业尚未形成气候,作为一个行业还没有被各方面承认;国家行业管理序列里没有救援产业既是明证。因此,像中国这样一个从计划经济走出来的国家,企业没有行业主管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救援产业应该归属那一个原有的行业管理部门,还是新建一个部门来管理;确实不是杞人忧天,是现实的紧迫问题。

今年,国务院成立的新独立部门有应急办一个;不管是否可以认定救援产业可以归其领导,起码中国对处理紧急事物需要常态化是认可的。这样一个处理紧急事物的管理机构,是否应该担负起中国救援产业的职责,当然需要讨论;不过以现有的部门,如民政部来进行管理是否合适呢?本人以为不妥。理由如下:

首先是民政部虽然担负着赈灾救灾的任务,但是都是重大的自然灾害后的事物;一般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处理,难以交由他们处理,凭现有的力量和机构是管不了的。

其次是救援产业化是市场经济的范畴,而民政部管理的是事业性质的事物;这两者是不同性质的,不易混为一谈。

再其次,救援产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是作为保险业的延伸,应用的主要手段是航空救援,重要的任务之一是院前救助;这些行业管理都与民政部明确分工,不易混同的。

最后,即使救援产业中包含有法律援助的内容,也只是涉及或应用法律手段;而并非是需要在现有司法管理之外另立一滩的。

我们已经阐明了救援产业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知道救援产业涉及保险、民航、医疗、法律等行业和部门;这是一个新兴的交叉的、边缘的产业行业,因此简单的依靠原有的产业行业管理机构恐怕是难以为继的。一个新的产业出现,建立一个新的政府管理机构怕也是必要的和必须的吧!何况,这样一个产业原本就不是单一的和小规模的。

救援产业的复杂性,从前面的论述中可见一斑;那么规模性如何呢?

 中国香菇产业存在问题 有关中国救援产业的若干问题

首先是救援产业的跨地域要求。救援行动的及时性要求,必然是救援企业的布局十分广泛和多样;否则没有办法实现救援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和现行直升机的性能,没有上千个直升机场或起降场是不可能实现全面覆盖和到达及时性的。那样的救援业是残缺的,不能形成产业化的。而理想标准的救援基地网络化,就必然是救援企业的广泛建设与大规模布置。

其次是救援装备的数量化和现代化要求。中国救援直升机按照覆盖区域与地理多元化、气候复杂性的要求,配备数量在数千架以上、机型在十余种之多;因此,一支专业技术人员众多、配备多种设备的现代化航空队伍,就将是必然存在的。还有更多的职业人员也是不能或缺的,因此救援产业在中国需要几十万、甚至百万就业人员是不为多也的。

再其次,从国际发达国家的例子看,保险业务的发展必将带动救援业的成长。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才刚刚起步,目前的保险覆盖程度只有半数而已;如果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保险业将会比现在翻番。以此推算,救援产业未来的发展一定会随着保险业的发展而发展。具推算,中国救援产业的市场份额将会有一年上千亿元的市值,

四、救援产业与保险业的密切合作制度化。

救援产业是保险业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保险业的必然延伸。没有保险业的发展,救援产业的商业模式就难以成立、也难以发展。中国救援产业的创建,是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的一种必然。

就中国救援产业目前的进度看,还没有得到保险业的认同和支持;这当然是救援企业还没有达到行业要求的水平,还不能为保险业提供必要的利益。消费者在市场化的保险下,没有得到救援业提供的服务,自然不会为此支付报酬;为此,保险业也就不会产生支持救援企业的动力。现在市场上出现的个别救援卡,虽然是救援企业与保险公司合作发行的产品;但是,远远没有实现支持救援企业发展正常经营的目的。

救援企业只有在交通救援、旅游救援、医疗救援、意外救援方面展开真正的服务业务,让消费者认可并乐于参加救援保险时;保险公司才可能主动支持救援企业,与之共同发行全面合作的救援卡。现在个别的局部的救援卡发行,只是救援企业开展市场经营中遇到个别保险公司的理解,双方展开市场尝试而已。

不过,当前中国保险市场出现的内外竞争正在不断给保险业施加压力;保险公司要积极拓展市场、争取市场份额,与救援企业的合作是必要的、明智的。保险的同质化是竞争的一大弊病,要与同行拉开距离,采取产品个性化、特质化是不二法门;其中,与救援企业联手发行有效的救援卡是当然手段。只有给消费者实实在在的提供救援服务,保险才不至于仅仅成为事后赔付的产品;而具有全面保护消费者利益和把损失降到最低的真正意义,因而得到消费者进一步的认可和青睐。这样的合作必然是救援与保险及消费者的多赢。

从国家政府管理的角度讲,充分认识救援产业与保险业的密切关系,从而积极引导和支持救援产业的发展,是扩大内需、促进和谐的必要方法。就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和国际环境,给救援产业装备大量中国还不能充分生产的直升机和搜救飞机,借以打开航空市场和救援市场,是十分必要的和可行的。为此,建立救援业、保险业联动的市场机制,通过证监会实施救援基金的设立,一定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中国救援业的创立和发展不但是在各种危机中挽救十数万生命,还能够拉动国民经济多种产业行业的进步和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笔者从上个世纪末加入中国救援产业的创立,近十年的努力尚未结果;但是,这些实践中得出的认识和结论却实实在在是科学的,相信在未来几年里的市场发展中得到检验。希求此文对中国救援产业的创建和发展提供一点有意的启迪即以足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62309.html

更多阅读

沈阳经济区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沈阳市产业结构

沈阳经济区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一、现状与优势产业基础较好,产业实力雄厚,形成了构建沈阳经济区的独特优势。沈阳经济区是中国最早建立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这里有“钢都”鞍山,是全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煤都”抚顺

分销渠道管理分析:目前中国分销渠道存在问题

《分销渠道管理分析之一、目前中国分销渠道存在问题》  这些问题是近年来长期困惑制造型企业的普遍问题。大量的经销商,普遍反映:生意难做、利润薄、竞争无序,厂商合作问题多、生意越做越累。做了十多年专业经营的经销商不知道生意该

法制办工作的若干思考 对中国企业家精神的若干思考

[摘 要] 本文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企业家精神的内涵进行界定,其中企业家的能力要素是基础,创新是手段和动力,而竞争优势则是目标;第二部分分析了中国的企业家精神受到一些外在环境因素影响的差异

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 中国建筑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

2001年以来,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2%。2005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4746亿元,建筑业增加值达到10018亿元,占GDP的5.5%。可以说,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中国建筑业面临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但在中国建筑

声明:《中国香菇产业存在问题 有关中国救援产业的若干问题》为网友别跟我磨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