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是对的,人类能够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经验,就是人类不能从历史中学到任何东西。
乔治·萧伯纳
Hegel was right when he said that we learn from history that man can never learn anything from history.
George Bernard Shaw
朋友从安徽出差回来,谈起的所见所闻不由让我感到了冬日的凉意。
朋友去的是经济还算发达的一个市,这座城市的开发区内有一家著名的拥有自主知识品牌的汽车厂和白色家电厂商。朋友告诉我,该汽车厂现在对每位员工仅发放300多元的伙食补助,其他工资奖金暂停发放,而家电厂家的生产线已经部分停工,工人待岗在家。
其实,我已经从在惠州工作的哥哥那里听到过类似的说法,他所在的工业区一半的五金厂家关门歇业,而他所在的公司订单数量也已不足去年的60%,按照他们公司老板的说法,“打拼了这么多年的家底,不忍就此作罢,能撑多久撑多久吧”,口气多少有些无奈。
种种迹象表明,或许我们之前的态度过于乐观了,我们面对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大萧条”离我们越来越近。
一般而言,提起“大萧条”,所有人都会想起1929年至1933年之间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因为那次经济大萧条的影响比历史上任何一次经济衰退都要来得深远。
而现在的经济危机,仔细品味,却与1929年开始的经济萧条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同样是经济持续繁荣之后的萧条,同样是世界范围的危机,同样为全球各国带来着巨额经济损失……
1922年开始的美国经济复苏和繁荣,创造了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奇迹。1923~1929年秋天,美国每年的生产率增幅达4%,整个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也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发财致富成了人们最大的梦想,投机活动备受青睐,享乐之风盛行。
此时,人们对经济前景的过度自信也集中地体现在股票市场,耶鲁大学的教授欧文·费希尔在1929年秋天还宣布:“股票价格所已达到的高度看起来好像是持久的。”道·琼斯指数从1921年的75点升到1929年顶峰时的363点,平均年增长率高达21.8%。
1929年初,狂热的美国股市如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但在10月24日,纽约证券市场突然崩盘,有人说当时股票价格的下降速度连交易所内的自动行情收录机都赶不上。到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以上,证券持有人的损失高达260亿美元,以此为标志开始了长达近5年的经济大萧条。
2007年次贷危机之前的世界经济形势就像1929年大萧条时代之前一样光明、一样欣欣向荣。全球需求旺盛,原油价格一路高歌,从30多美元一桶上升到140美元附近;从美国股市到欧洲证券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也上演着一幕幕的上涨行情,国内A股的三年涨幅更是高达500%。有谁能想到次贷危机能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
“大萧条”时代过去了八十年,或许人们正逐渐淡忘着它带给世界的创伤:在这几年中,美国多达5000家银行倒闭,至少13万家企业倒闭,汽车工业下降了95%,到1933年,工业总产量和国民收入暴跌了将近一半,商品批发价格下跌了近三分之一,商品贸易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占全国劳工总数四分之一的人口失业(1932年失业人口美国1370万,德国560万,英国280万)。当时伦敦《泰晤士报》针对大萧条对英国产生的影响而写的一篇社论中写到:“失业,仅次于战争,是我们这一代蔓延最广,噬蚀最深,最乘人不防而入的恶疾,是我们这个时代西方特有的社会弊病。”
前几天看到有学者讨论国内“倒闭潮”的出现,中小企业,特别是技术水平较低、以代工为主要业务的中小企业面临着资金链的断裂和订单缺失,而国外汽车和房地产行业的衰退、全球金融巨头一个又一个陷入困境都预示着这轮危机的加剧。
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造成了各国政府提高了经济的计划性,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走的是一条计划经济市场化之路。在遭遇到百年不遇至少是五十年不遇经济危机情况下,我们应该吸取经验教训,使我们的改革之路少走弯路。
虽然,在文章的开头,我引用了乔治·萧伯纳的那句话:“黑格尔是对的,人类能够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经验,就是人类不能从历史中学到任何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