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众好友相聚,自然要畅饮几杯。友人知我身在酒业,于是提议饭钱他们埋单,酒水由我赞助。本人存酒不多,且种类繁杂,品质参次不齐,惭愧无同一品牌的整件白酒。只好搜罗不同牌子凑齐一箱赴宴。席间多人微酣,尽情舒怀,对所饮酒品,有荣有毁,问及褒贬缘由,答曰一看口感,二看品牌。至于工艺如何,漠不关心;固态液态,截然不知;何等香型,一知半解,反被问与香型何关?有好友指我戏言,工艺也好,香型也罢,是尔等专家之事,肉食者谋之,普通百姓只晓得吃好酒、吃名酒。所谓吃好酒,就是喝口感顺畅、口味醇香之佳酿;所谓吃名酒,就是喝知名品牌、畅销品牌之美酒。之所以如此选择,一为享受,于畅饮中体会玉液之甘美;二为体面,于小酌间彰显身价之显赫。大凡饮者,均唯此意也。
以上虽然是朋友间的笑谈,但却传递出了一个非常普遍的消费心理:消费者喝的是口感和品牌,至于什么香型并不重要。 长期以来,白酒的优劣都是由专家们“品鉴”而定,专家们忙的不亦乐乎,白酒香型也随“品鉴”日益增多。虽然白酒香型的创立是科学进步的自然产物,对于白酒的品质提高和品种丰富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香型探讨其实仅仅只是停留在学术和技术的层面上,与品牌的市场表现关联不大。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单纯追求白酒香型与产品销售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消费者毕竟不是专家,对于层出不穷的香型他们往往知之甚少,也没有兴趣深入了解。因此,香型不是普通消费者进行产品选择的主要参考,也不是企业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救命稻草。而口感的优劣、品牌的知名度才是市场经济环境下赢得消费者青睐的核心焦点。 茅台酒有口皆碑,并不意味着所有酱香型白酒都是上乘,而是缘于消费者对国酒品牌极高的美誉度;国窖1573的畅销,并不是老百姓买浓香鼻祖的面子,而是其顺应了消费者口味变化的市场需求;青花瓷汾酒的受宠,并不是清香型白酒就一定能风靡市场,而是因为人们对杏花村长期积累的品牌情愫。同样的道理,剑南春、水井坊、口子、枝江、稻花香、洋河、扳倒井、泰山特曲、红星、牛栏山、西凤等白酒的畅销,或者是因为他们经过市场历练的品牌效应,或者是受益于产品口感的突破和改良,或者是取决于市场营销的有效手段。与单纯的追求香型没有多少关系。白酒品牌的市场表现如何,可以打上了文化、历史、品牌、品位、成功、个性、休闲、时尚、艺术的符号,却未必需要恪守香型不放。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和意识形态的巨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日趋理性,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白酒品牌和口味的要求渐成主流,由专家评酒到消费者评酒的转变,由注重香气到注重口味的转变,由喜欢某一香型到忠实某一品牌的转变。必然成为中国白酒市场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