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女士在安徽老家经营着一家连锁美容店,生意红红火火。不久前,她突然接到女儿小赵的电话,听筒里传来让她揪心的哭声,“妈妈,我受不了,我真的住不下去了。”听到小赵的哭声,赵女士心急如焚,当即作了决定,把花费了自己4年心血的美容店关了,买了当天的车票急匆匆赶到上海。(《新闻晨报》7月21日)
作为大学毕业生,毫无疑问已经是成年人,却不能适应毕业后“孤独”的生活,忍心“让妈妈放弃家里的事业来陪她上班”,是不是太过矫情与娇气了?要知道,“断奶”孩子当独立。经过大学4年的成长,毕业生被高校“断奶”后,没有理由不具备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遗憾的是,像小赵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有太多的大学毕业生缺乏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据报道,今年毕业的上海高校本地生相继离开校园后,外地留沪的大学生离开热闹的寝室住进了出租房,但他们当中很多人突然发现,自己不能适应“非寝室生活”,孤独不停地侵袭着他们,令他们无法忍受。 “也可以说是有点溺爱吧,但不觉得过分,她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我真的不放心她一个人住,经济上有多大损失就顾不得想了。”一些家长之所以固守担心和焦灼,无非是基于“长不大的孩子”的考虑。惟恐孩子单独在外不习惯,不仅不容孩子受半点委屈,还要时时处处充当好家庭保姆的角色。其实,父母不应对孩子的不适应过于担心,这只是他们适应社会的第一步,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最终一定能够克服这些生活上的困难。退一步讲,即便是真心为孩子好,父母也大可不必刻意营造“温室”并提供“星级服务”。可以说,正是父母无限制的庇护,给了孩子长不大的理由,甚至剥夺了孩子独立自主的权利,以及独自生活的勇气。 可怜天下父母心。考试时陪考,求学时陪读,毕业后陪住,我们不禁疑惑,一路“陪”下去的代价会是什么?如果在家长心中,孩子永远长不大,父母能够永远照顾自己的孩子吗?凡事都要这样无微不至,只会继续增大家长的压力和辛苦程度,尤为严重的是,从长远看,也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和健康身心的发展。毕竟,我们的父母不能总是陪伴在孩子身边。 为了能够让孩子吃好、穿好,能够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经济上有多大损失就顾不得想了”,殊不知这样做,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容易养成孩子的惰性和依赖性。遗憾的是,我们的家长没有抱有足够的警惕,对孩子的这些不良习气,缺少应有的规范和引导,会把孩子给惯“废”了。可以预见的是,长此以往,当父母老去的时候,孩子失去了父母的庇护,会出现怎样一种景象。 鲁迅早于80多年前就在《我们现在怎样做家长》一文中,就对家长本位的封建家长制予以了不留情面的理性批判,并主张大人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和独立人格,强烈反对凡事由家长包揽的育人方法。如今的家长却是过之而无不及,实在是绝妙的不可思议。没有人怀疑,父母的爱是最博大、最无私的,他们把所有的真爱、所有的情感都灌注给了儿女,而丝毫不顾及自身的辛劳和艰辛。但有些爱本身却是一种伤害。“啃老族”的层出不穷,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凄凉和无奈,更需要深刻的反思。作为时代骄子,此时此刻,面对父母大爱无言的深情和无怨无悔的付出,你想到过如何去偿还吗?你尊重过你的父母吗?体谅过你的父母吗?难道忍心以“不适应”换来父母的忧虑,用“长不大”将父母的脊背压弯?也许,涉世未深的你尚没有条件和能力报答父母,但在生活问题上保持起码的独立,独立自主以减轻父母的压力和负担,却是必要的,也是力所能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