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虽然阿志因找不到工作向学校打报告要求暂缓就业,班主任依然不断催促,声称如果不交就业证明就拿不到毕业证书。记者日前就就业率造假现象在广州大学采访时发现,该校像阿志这样没找到工作但被要求交就业证明的学生还有一些,但因不支持造假而与学校争执的学生却只有阿志一个,大部分学生都从不同渠道弄到了假的就业证明。(《中国青年报》7月21日) 不交就业证明,就不给办毕业离校手续,很多没找到工作的学生都受到过类似的来自校方的压力。为了顺利拿到毕业证书,就发生了这样的怪事,毕业前,一男生拿着一摞盖好章的就业证明发给没找到工作的同学。据报道,目前,关于班主任催要就业证明的原因,同学中流传着两个版本:一是学校要求班主任老师一定要完成85%的任务,如果完不成,老师就要在假期继续留在学校;二是班主任老师每收到一份就业证明,学校就会返回给他们10元的补助。不论如何,既成的事实是,迫于学校的压力,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屈从了学校的霸王式规定,通过各种非正当途径,采取造假的手段,获取了所谓的就业证明,拿到了本应无任何附加条件便可得到的毕业证书。
显而易见,就业率出现水分问题,是利益追求在作祟。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有关研究表明,目前的就业市场并不能有效配置并接纳这么多毕业生,在无法解决这个难题的时候,有关部门就用就业率指标这种行政手段来解决市场问题,在各种利益驱使下,必然会出现虚假就业率。
当前很多地方在就业率指挥棒的指引下,已经开始操作一种由高校、学生和企业合谋的“零报酬就业”,把就业率当成了“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使得虚假就业率为祸甚烈。广州大学费尽心机地“制造”就业率,“逼”学生编造就业证明,在时下中国绝非个案,而是有着很大的普遍性。可以说,自国家首次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开始,就业率水分就不曾缺席过。教育部按照就业率来控制高校的招生名额和衡量专业存在的价值,促使学校不得不在就业率上做文章。据报道,不久前,安徽省教育厅陆续接到一些学生家长、学生本人类似投诉,称少数高校采取扣押毕业证书等方式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数字。
为了提高就业率,就粗暴地强迫尚未就业的学生出具就业证明,无论动机如何微妙,其行为本身都是违法的,侵犯了学生的基本权益。不出具就业证明就不给毕业证,是学校单方面附加的霸王条款,行为本身已经违规,践踏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针对就业难问题,学校应提出具体解决办法,应通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靠实力和信誉打造出高就业率,而不是舍本逐末,费尽心机地“制造”就业率。就业率很重要,但不是惟一的衡量指标。如果就业率仅仅限于数字,只要是假、大、空的,是建立在践踏学生的权益基础上的,就不会对毕业生求职有丝毫裨益,也不利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要求学生用就业证明换取毕业证,再次为我们的教育体制敲响了警钟,也再次为我们改进现行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挑战。学校是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的,是以塑造合格人才为己任的,而不是“制造”就业率的。是时也,当是响应号召、顺应潮流“以人为本”之时,也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之时,而不是固守以往“学校说了算”的霸王习气,更不是逆流而动“宰割学生”的时代,那种“惟就业率是瞻”的观念和做法,是该抛弃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