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中秋---月圆、月饼、月色
中秋题记:“中秋秋月夜,人圆情更浓。举杯邀桂香,沉醉天地间。饮尽蟾宫水,明月浮梁屋。异乡赏月时,思亲倍感增。月色入窗来,忽觉泪满襟。何日再相见,欲待明年月。”
从古到今,中国文化的传统已经把思乡之情融入到每个中国人的骨髓里面去了,中秋佳节把这种思乡文化的传播变成了一种常态。不管一个中国人离开家乡身在地球的何处,都会在节日的煽情气氛中悄然泪下,通过感情和亲情的释放延绵自己的根,这是中国思乡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之一。“当我仰望星空,为什么我的眼睛充满泪水,是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得太深。”如果星空是个媒介物,那么泪水就是穿透星空的核武器,整个土地都毁灭在核武器的扩散中。中秋的赏月不仅仅是才子佳人们风花雪月的柔情和文人墨客们的抒情,更多的是一种人气旺盛的象征。全家老少或知己好友把酒临风,举头望月,一览美景,畅酣淋漓地谈天说地,其乐融融也。这时候,才情借助于良辰美景如锦上添花之感,但那仅仅是更好地表达它的气氛,并不是它所追求的。因此,赏月不是追求才情的,是追求人气的,但有才情的赏月会把人气推向无可比拟的高潮。高潮就像我们生活中的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机遇也如耀眼的星空划过的一条条令人目不暇接的五色光芒,我们不是看客,就是追求者,才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月饼似乎成了中秋的代名词,如果离开了中秋佳节的语境,充其量不过是个普通的饼而已。我大胆地在想,武大郎的烧饼为什么没有风靡中秋,应该归咎于武大郎娶的老婆是潘金莲而不是嫦娥姐姐。嫦娥姐姐没有机会尝武大郎的烧饼,也就无法为武大郎的烧饼正名了。既然嫦娥姐姐排除了武大郎的烧饼,那么能称其为月饼的只有是嫦娥姐姐尝过的,究竟是谁送过去的,那就留给历史学家去考证吧。月饼应该认为是赏月的结果,既然大家都醉心于中秋的月亮,那似乎朦胧又柔和的月光笼罩了人们的身影,美丽静谧的天空流动着蟾宫的桂香,飘动着嫦娥姐姐的体香及舞动着白兔的英姿,真是太美了,那我们把它吃下去,永远地珍藏在我们的记忆中。月亮是吃不到的,那我们只有虚拟一个类似于月亮的东西吃下去,月饼就呼之欲出了。赏月一定要有月饼陪伴的,月饼也就成了中秋特有的一道风景线。月饼的价值也只有在中秋才能体现出来,就好比蟾宫的嫦娥姐姐一定会在中秋把月亮打扮的漂漂亮亮一样的道理。
赏月过后,一切恢复了安静,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从此就不需要用月亮衬托感情的需要,只不过中秋是所有人的交点,平时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只不过平时是分散的思念点。即便如此,思乡的步伐每时每刻都在不同的时空里前进着,不是谁刻意去寻找思乡的痛苦,而是人类是天生的感情动物。也不是我们无意识就有了这种思乡的诉求,而是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离开了群体,人类不是智性地萎缩,就是灾难性地毁灭。等到地球驱逐了人类的时候,我们已经飞到月球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