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朝代更迭的国家,在中国家电消费的现代史上,同样存在日系、韩系家电王朝更迭的现象。从2013年回望,以2000年为界,前20年日系家电在中国市场一路领先。后13年被韩系家电超越。 以中国市场手机、电脑的智能终端为例: 三星(韩国)智能终端中国市场份额21.8%,同比去年增长97.5%。(排名第一) 索尼(日本)智能终端中国市场份额3.6%,同比去年增长25.4%。(排名第五) 三星平板电脑中国市场份额排名第四3.5%,日本品牌榜上无名。 …… 作者曾在日本松下企业服务,洞察日韩竞争优势的逆转,我认为关键因素有二: 政治心结导致战略模式偏移:中日关系微妙和动荡的政治原因对日本企业和中国消费者是一个深痛之结。这种政治心结深层次导致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品牌塑造缺乏长期的“植根战略”,即不会在中国市场塑造一个长久的品牌,而是采用阶段性的撇脂战略,以较现实的销售回报为主。这一点,从日系企业在中国的战略投入可以看出。日企在中国的战略投入主要为加工生产投入和产品广告投入,前者为降低成本,后者为产品销售,但在品牌如何融入中国文化,如何培养一种让中国消费者认同的品牌“稀缺价值”的元素上,日本企业做得很不够。
![家电消费者画像 韩系日系家电 中国消费者心灵之争](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9594169833064.jpeg)
中国消费者心灵之争: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赢在产品战略上:即领先一步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填补需求,日本企业对质量管理和精益生产产品过度沉溺。但最后输在品牌战略上,日本家电企业近十年缺乏粘住中国消费者的系统性品牌战略和支撑品牌的战略性产品,例如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厨电、IT、通讯产品,都缺乏全面创新性的产品。尽管前一代消费者(50后-70后)对日本家电产品先天喜好,但消费者以年龄结构为群体是会发生价值转移的。当后一代中国消费者(80后-90后)形成,日本家电产品缺乏支撑品牌的战略性产品,在品牌上缺乏梯带培植战略。导致品牌在消费者年轮梯带上断档,最终日系产品就被遗弃。 中国市场日系家电主要以索尼、松下、夏普、东芝、三洋、日立、能率七大品牌为代表,目前除索尼、松下多元化电器、能率专业化热水器在中国尚有强大的竞争力外,其他四大品牌基本淡出中国家电视野。 索尼、松下采用的家电全产品链战术进入中国。 索尼的中国以视听(彩电、影碟机)、个人通讯(手机)、IT产品(手提电脑、平板电脑)、影像产品(相机、摄录机)为主轴。 索尼的中国市场竞争战略很孤傲,只以精益产品品质和性能赢市场,并以较高的撇脂战术获得利益,在中国市场一度非常成功,2000年,索尼在中国市场销售60万台高端彩电,利润是中国五大彩电厂的利润总和。 但索尼的战略短板也很明显,索尼的产品大多不兼容,自成体系,配件几乎不通用,也不兼容,为的是多赚专业配件的钱,售后服务也不好,配件和维修费很贵,有的修理项目几乎占整机的一半,而且几乎不提供家电上门服务。这种封闭的产品策略以拒人千里之外的经营理念,在中国精益产品短缺年代很成功,但当中国本土产品和韩系产品赶上来,索尼的苦酒便自己品尝了。 松下产品线更宽,除了涵盖索尼的产品线以外,更大幅度推出白电产品如冰箱、洗衣机、空调,并一度推出厨电系列、小家电系列、个人健康护理等产品。 日系厨电硕果仅存的能率注重燃气具纵向一体化战略,近年则专注开发中国高端消费的厨电市场,努力实施培植中国中高端消费群。 韩系家电以三星、LG为代表,更多是三星品牌的全面发力。 韩系家电在中国的战略模式很明显: 国际品牌影响力+创新性视觉+可比价格+战略性产品突破。 国际品牌影响力是韩系家电在品牌影响力赶超日系家电,如三星赞助三届奥运会,全面树立国际化大品牌的影响力。 创新性视觉是指韩系家电在品牌表征和产品表征上形成一种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而不像日系家电过度沉溺于精益生产,导致成本偏高,但产品综合视觉形象滞后。 可比价格是韩系家电产品价格比日系家电产品价格更具优势,同类产品价格比日系家电低10%左右。 战略性产品突破是韩系家电注重选择战略性产品打造,起到粘系、改造N代消费者的作用。 韩系家电三星一直注重以手机、电脑为两大战略产品,全面占据个人外在交际的面子消费市场。三星手机在2000年前后,抓住新老一代消费者(50后-70后、80后-90后)的交替带,嵌合两大部消费者。 而LG以冰箱、洗衣机占据家庭价值消费,早在2000年前,LG就以艺术家电主推奢华型的冰箱、洗衣机,三开门冰箱超过13000元,日系冰箱在3000元-4500元,洗衣机超过7000元,松下洗衣机3600元。 三星在彩电、冰箱、洗衣机上也不示弱,三星彩电走的是高性价比之路。 在2012年第三季度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三星以5630万部的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市场份额近31.3%,两倍于位列第二位的苹果。 近期三星凭借Galaxy S手机拿下了23%的份额,傲视群雄。从1997年开始,三星手机始终位于中国市场前三甲的位置,在轮流坐庄的手机市场(如摩托、诺基亚到现在的苹果)。 反观日系手机2000年前进入中国市场,后定位过窄、机型落后是关键,松下推出的D90、D92系列手机采用镍质机壳,相当轻巧,机身粉白色,针对18岁-25岁的年轻女性,如果纯粹从时尚的角度看,当时这两款手机是中国最早打时尚牌的,但松下忘了,当时中国手机的主力消费群是35岁的成功男士,女性用手机并不多。 上海极品策略品牌营销策划机构对2011年-2012年日韩家电各大类产品做过一个对比,各大品类家电优劣势一目了然:总结分析日系家电和韩系家电的竞争对比,日系家电核心竞争力综合逊于韩系家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