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草根文化 《互联网草根革命》 第一章 互联网草根革命时期的技术5



维基百科全书于2001年1月开始投入运行,新生的维基百科全书不仅吸引了原来参与Nupedia项目的作者,还从Slashdot这样的大牌科技社区网站吸引了众多的志愿者,数目可观的志愿者的加入使得维基百科全书的条目数迅速增加,在2001年底就超过了两万条。截至2006年5月5日,英文版的维基百科全书就包含了114万多个条目,全部版本的条目总数则超过了380万条。维基百科全书具有内容相互独立的200种语言的版本,这200多种不同语言的版本中条目超过100条的有132种,其中包括开始于2002年10月底的中文版本。虽然查阅和编辑维基百科全书都不要求用户注册,注册用户的特权仅限于创建新的条目和即时编辑条目,但维基百科全书的注册用户还是迅速增长,并在2006年2月超过了100万。根据Alexa提供的数据,维基百科全书网站的访问量在2005年内翻了6倍,访问排名在全球网站中跃居第31位。

传统的百科全书,是动员各个领域的权威人士,花费许多工夫来完成的。相比起来,维基百科全书则是靠发动千千万万个普通老百姓打人民战争来完成的。这种模式的百科全书写作方法能否保证条目的质量呢?答案是肯定的。

德国的计算机杂志C’T在2004年10月将维基百科全书同布洛克多媒体百科全书(Brockhaus Multimedia)以及微软的Encarta百科全书进行了对比,在专家们比较的分布在不同领域的66个条目中,维基百科全书的得分最高,为5分制中的3.6分,布洛克多媒体百科全书的得分是3.3,而微软的Encarta百科全书的得分只有3.1。根据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自然》2005年12月15日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就科学条目而言,维基百科全书的准确性可以和大英百科全书相比。在比较的40个条目中,维基百科全书每个条目平均有4处差错,而大英百科全书则有3处,差别并不显著,同时,在总共发现的8处严重错误中,维基百科全书和大英百科全书各有4处,更是半斤八两。此外,专家们还认为,维基百科全书的技术类和时事类条目也有很高的质量。

维基百科全书具有同大英百科全书类似的写作风格,与大英百科全书相近的准确性,但是其内容的丰富性已经超过了《大英百科全书》 ,维基百科全书的条目不仅包含大量的插图,而且还包含着大量多媒体的内容,其时效性更是印刷版的大英百科全书所无法企及的,因此,维基百科全书以其无可辩驳的实用价值,超越了具有238年历史的《大英百科全书》,成了普通百姓最喜欢的百科全书。

维基百科全书的权威性来自参与的广泛性,因为使用了Wiki技术,维基百科全书允许任何人无限制地编辑所有内容。用户在查阅维基百科全书的条目时,不仅能看到最新和最受欢迎的内容,还能够查看以前的编辑纪录。同时,作为集体智慧的结晶,维基百科全书允许任何人不受限制地复制及再发布百科全书的任何部分甚至全部。毫不奇怪,维基百科全书吸引了大量的读者,在这大量的读者当中,有一些就成为了维基百科全书条目的编者,在大量编者的参与下,维基百科全书就有了更高的价值,就可以吸引到更多的读者,从中又能涌现出更多更优秀的编者,这一现象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需求方的规模效益。它是维基百科全书网络效应的体现,它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即:内容越好,读者就越多;读者越多,编者就越多;编者越多,内容便越好。

维基百科全书之所以能扳倒无比权威的大英百科全书,不仅仅是因为维基百科全书有更多的条目,质量上与大英百科全书不相上下,而且对公众免费提供查阅,最关键的一点是,维基百科全书的内容是鲜活的内容,所谓鲜活,一方面是指维基百科全书的内容在分分秒秒地增长,不断吸收最新的知识成果;另一方面是指维基百科全书在经过了众多用户的编辑、评价和分类以后,具有了高度的条理性,更容易被普通用户消化吸收。

aihuau.com

维基百科全书扳倒大英百科全书的案例很值得我们深思,让我们不得不由衷赞叹“群众智慧结晶”的伟大,中国古代的一些哲理名言其实已经揭示了这其中的道理,古人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还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所言非虚,但这其中有一个条件,就是群众必须是组织起来的群众,是觉醒了的群众,而不能是如同一盘散沙的乌合之众。有组织的觉醒了的群众才配被称为人民,才具有无往不胜的草根力量。在过去,将群众组织起来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选拔一个具有崇高威望的领袖,这个领袖登高一呼,马上应者如云,紧密追随领袖的群众便有了强大的战斗力。如今,信息技术为群众提供了一个多对多交流的平台,群众有可能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不断的互动,协调彼此的行动,通过自组织,形成强大的合力。

维基百科全书的编辑体现了一种真正的民主精神,不会因为一些人的贫困甚至愚昧无知而剥夺他们的发言权。但要让这个民主的制度能真正实现价值,必须让每一位维客都接受这样的原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芸芸众生之中,很少有人能象任何一个大英百科全书条目的编撰者那样博学多才,但也有很多人掌握一些其他所有大英百科全书条目的编撰者都不知道的知识。比方说,随便哪个人,都认识一些人,或者去过一些地方,是别的人所不认识或者没有去过的。因此,人们都要有自知之明,只在自己知道更多的领域发表看法,在自己一知半解的地方,最好还是能做到沉默是金,三缄其口。维客们如果能遵守这一原则,那么维基百科全书就可能象Linux这样的开源软件一样健康成长,否则,维基百科全书真正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公共厕所”,充满无聊无知或者无耻的言语。不过,Wiki的美妙之处在于,Wiki内容的高质量并不要求每一个维客都遵守维客伦理,只要多数维客遵守就可以了,这在现实中是很容易做到的。维基百科全书中包含有维客守则和维基礼仪两个条目,这两个条目也是经过众多维客的反复商榷才基本成型的,所以得到了多数维客的认同。

不过,维基百科全书的运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常见的问题有新用户测试时随意修改条目内容的问题、商家利用维基百科全书滥发广告的问题以及少数人蓄意破坏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维基百科全书逐步形成了一套自我保护和自我完善的机制。例如,维基百科全书的条目存在被人恶意篡改甚至破坏的问题,虽然蓄意破坏的人并不多,但俗话说,一个老鼠害一锅汤,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会败坏维基百科全书的声誉,同时也危及维基百科全书的价值。维基百科全书一旦发现恶意破坏的情况,它就会通知被恶意篡改的条目的作者来审查修改、恢复以往版本,同时还会封闭恶意破坏分子的IP地址。

将网络日志和Wiki做一番比较很有意义:一方面,两者都允许普通网民进行最大程度的参与,或者是自己原创,或者是点评他人;另一方面,网民通过日志表达的是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透过激情的文字,博客传递给别人的是自己的喜好或者厌恶的情感,而维基表述的则是客观的事实知识或者自恰的逻辑知识,通过散发着八股文气味的文字,维客们希望给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学识。网络日志发展的终极是涉及到的人群形成了统一的民意,而Wiki的最高境界则是获得了某方面的真理。

随着维基百科全书的发展壮大,在其示范效应下,世界各地陆续出现了一批其他的Wiki应用,其中有些是对维基百科全书理念的修正,有些则将Wiki技术用到了百科全书以外的领域。例如,Wikinfo不满于维基百科全书要求作者保持客观中立的政策,就创办了允许作者表达个人好恶的新百科全书Wikinfo(www.wikinfo.org)。中国从2003年开始也出现了一批基于Wiki技术的网站,如叶群峰于2003年8月创办的中文维客网站“网络天书”(www.cnic.org),有百科全书倾向的中文维客站点还有维库(www.wikilib.com)和互动维客(www.hoodong.com)等。

 互联网与草根文化 《互联网草根革命》 第一章 互联网草根革命时期的技术5
Wiki技术具有典型的草根革命时期技术的特点。首先,Wiki使用了WEB界面的编辑工具代替了复杂的HTML语言,从而使内容维护变得极其容易。其次,Wiki技术有很好的可试性,它通过文本数据库或者关系型数据库实现了版本控制,即使有人对某一条目进行过修改,其他人也可以随时找回以前的版本,这就能在保证内容完整性的同时给每个人以测试的机会。第三,Wiki具有明显的网络效应,越多的人参与,内容便越丰富,最终获得的版本的质量也越高,Wiki便越有价值。从技术的角度看,Wiki不仅可以应用在互联网上,在内部网上也有一些很好的应用。例如,一些大的公司利用Wiki建立自己公司内部的知识库,有困难的问题,经过公司员工在Wiki平台上的协同攻关,最终获得解决,解决的方法就被记录在Wiki知识库里,成为了公司的公共知识积累。同样,Wiki还可以应用到学校的教学中,通过协作解题,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同时还能提高学生驾御材料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百科全书的编写是一个功绩足以同万里长城的修建相媲美的浩大工程,但在上百万人的参与下,维基百科全书基金会却在三、五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这一伟业。我们知道,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时必须用强力逼迫民工参加劳动,那么,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千千万万的志愿者投入到了编写维基百科全书的事业上了呢?促使人们参与到维基百科全书事业的理由多种多样,有人是为了获取来自创造和传播的快感,有人则是为了建立一份千秋功业。《连线》杂志曾经就维客为什么甘愿在维基百科全书上投入这么多精力的问题采访了一些著名的维客,贡献排名天下第一的维客拉姆赛(Derek Ramsey)每天在维基百科全书上平均投入4~6个小时,他说:“我非常认同维基百科全书的理念,这驱使我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编程技能。”排名第三的迈尔(Daniel Mayer)曾经编写过累计超过4万篇的百科全书条目,每天平均投入的时间超过了3小时,他说:“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在成年以后就心灰意懒,承认我们能够甚至想要了解的知识都存在着一个确定的极限,我就是要挑战这一极限。”他认为,维基百科全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使知识民主化,他为自己能成为这一事业的一部分感到万分自豪。排名第四的德克森(Bryan Derksen)以及排名第九的伊利斯(Seth Ilys)在维基百科全书的大量付出主要源于他们在自己专长的领域中对完美和至善的追求。排名第32的格林斯坦(Stacey Greenstein)还表示,“做我们愿意做的”的自由正在向“做我们需要做的”的责任转变,因此,他要尽他所能成为维基百科全书社会的一个好公民。

可见,Wiki和网络日志一样代表了互联网应用发展的新方向,体现了互联网开放、共享、自由的精神,堪称互联网草根革命时期的支柱技术之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62065.html

更多阅读

异术 《金融异术》第一章

系列专题:《金融异术》第一章拉尔夫·阿卡姆波拉(Ralph JAcampora)在从事技术分析时,你必须要学会兼收并蓄,因为你的方法总会有无效的时候,如果缺乏足够的灵活性,你就是在自取灭亡。在40年的从业实践中,拉尔夫·阿卡姆波拉始终在当代技

经济减速 金融 《金融市场指南》第一章 04 世纪之交的减速

从所有的衡量标准来看,金融市场在20世界90年代的增长都是极为迅速的。在这十年的初始,金融工具的活跃交易只限于少数一些国家,主要涉及到都是证券、债券和股票这些两个世纪以来就占据主导地位的类型,并没有什么新的工具。然而,21世纪的最

声明:《互联网与草根文化 《互联网草根革命》 第一章 互联网草根革命时期的技术5》为网友怪大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