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永不止步》连载(30):“造牌运动”



系列专题:《安踏,永不止步》

★★“造牌运动”

安踏在突然之间销售扶摇直上,并强力打开整个中国市场,挨挤在一起的同镇兄弟鞋企,纷纷看在眼里、热在心里。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外贸订单为主要业务的鞋企看到了单纯外贸、代工方式局限性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容量巨大的国内市场。

品牌代言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一,借助明星的巨大影响力,快速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并有效增加消费者记忆;二,品牌形象的塑造及企业实力的传播,拉动产品销售的同时吸引分销商加盟;三,为品牌注入一种明星所具备的某种气质、精神或内涵,让消费者形成偏好,品牌成为独特竞争优势;四,帮助品牌给消费者带来安全感和信任感,增强品牌受关注度;五,把消费者对某些明星的喜爱,嫁接到品牌上来,实现产品销售。第五种情况,在鞋服行业的效用尤其明显。明星代言,本身是一种品牌推广活动,但是它还没有把这种推广力量充分发挥出来。我们需要把这种认知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品牌最大的存在群体,不是企业,而是消费者。加上电视这种快速、大众的有力传播工具,还有明星,品牌很快就可以得到广泛的传播。

 《安踏,永不止步》连载(30):“造牌运动”

安踏领先了一步,但是没关系,它不就是请了个孔令辉,再到央视砸钱,他们也会。据统计,在安踏的“怂恿”下,曾有多达1400起代言行为,在晋江这个东南沿海小城市持续上演,这一模式被用得泛滥成灾。

谢霆锋、郑伊健、伏明霞、王楠、蔡振华、李永波、林丹、TWINS、陈小春、成龙、甄子丹、吴京、周华健、周杰伦、孙燕姿、刘国梁、萧亚轩、苏友朋、林志颖、吴奇隆、何润东、刘玉栋、黎明、周传雄、张娜拉、刀郎、刘德华、李亚鹏、郭富城、羽·泉组合、陈冠希、孙继海、F4、古天乐、邓亚萍……

这一切还在继续——

爱戴、潘玮柏、蔡依琳、李宇春、陈楚生、张杰、张怡宁、斯柯拉、王皓、冯坤、巴特尔、巴蒂尔、尤纳斯、黄奕、佟大为、黄晓明、张柏芝、S.H.E、弗朗西斯……

似乎一夜之间,数百家晋江鞋企就和如上眼花缭乱的明星产生了关系。然后,几十个也想赌一把的鞋企,把他们的代言人搬上了CCTV-5。2000年以后,中国的观众似乎都看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CCTV-5从早到晚,让人眼花的明星,拿着差不多的运动鞋,喊着各式各样的口号。但是,观众并没有记清,哪个明星替哪个品牌呐喊。2000年,晋江鞋业品牌上央视5套的有16个,2001年为36个,2003年则达到44个……

这只是在制鞋行业,随后这股强劲风潮迅速蔓延到服装、食品行业,又是成把、成把的明星聚集于这个只有649平方公里县级市晋江。随着这种巨资投入、成群式、“疯狂”的品牌推广,一大批品牌涌现出来,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发展。

“安踏”、“特步”、“德尔惠”、“361°”、“鸿星尔克”、“匹克”、“亚礼得”、“露友”、“美克”、“名足”、“舒华”、“七匹狼”、“柒牌”、“劲霸”、“利郎”、“雅客”、“亲亲”、“盼盼”、“蜡笔小新”、“福马”……

所以,晋江就拥有了“品牌之都”的美誉。

关于晋江运动品牌对于CCTV-5的重要影响,存在多种版本的说法,或许有出入,但是外界戏称其为“晋江频道”却广为人知。

有的报道说,CCTV-5在2000年之后的几年里,这个频道的广告几乎为其下辖的一个镇的运动品牌所包揽。陈埭的运动鞋企,每年在这个频道的广告投放额总和都过亿元大关。

有的报道说,CCTV-5每年都会专程来到这个县级市晋江开招商会。一来,这些客户非常集中,二来他们越来越重要,需要他们提供更主动、更全面的服务。

有的报道则说,央视五套1/4广告来自福建晋江。或许这个还算客观一些。

还有报道说,央视五套每年的广告收入是5亿人民币左右,其中3亿是福建一个县级市——晋江贡献的。时间当然是限定在那几年。

《环球企业家》的报道亦有提及,2001年,晋江运动鞋在中央电视台至少投入了2亿广告费;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曾路教授认为,晋江运动鞋企业在全国投放的广告费至少达到10亿。

陈埭成了广告人、明星经纪人、明星的金矿,越来越多地聚集到这里。

或许最大的收益者,是高高在上的央视,因为它每个月都坐收白花花的银子。

不久,晋江的“品牌现象”受到了全国的关注,同时这种所谓“晋江模式”也遭遇到了强烈的质疑,这些声音来自于营销界、品牌专家、学院派学者,来自于管理咨询、广告机构。事实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风光无限的现象并没有持续多久。雷同的模式、千篇一律的形式,极大地稀释了这种有力传播方式的力量,扎堆的品牌更是加剧了这种效果。

有一些“好事”的调查机构,曾对此做过专项调查,结果显示:42%的人根本不关心这类品牌,29%的人认为大同小异,牌子太杂;35%的人能回忆起几个明星,但记不住牌子,28%的人认为这类品牌,根本无法与耐克、阿迪达斯媲美。让人愕然的是,仅有1%的人能把一个品牌及其代言人对上号。

数量繁多的牌子齐造牌,有如太阳一边发出耀眼的光芒,一边快速消耗企业自身有限的资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知名品牌,是这次疯狂的、粗犷的方式造出的几个品牌,幸运实现蜕变而成长起来的。后来,他们大多借助于专业的广告公司,实施系统化、规范化的品牌战略、规划,进行科学的品牌建设工作,实现崛起。有多少个品牌淡出了我们的视线,或一开始就未被认知,在这些品牌背后倒下多少个?不会有消费者去关注。

如果那时还需要进一步壮大的鞋企,能够扎实提升企业内部管理、外贸业务的开拓,避开这个风潮;或是通过差异化的、独特的、系统化的品牌规划策略,打造品牌。今天我们就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三四年之后,在这股风潮淡化之后,三六一度凭借高强度的营销投入,重新启用“央视+代言”的模式,在中国羽毛球队的顶力支持,实现快速崛起,如今已成为晋江系领先者之一,在中国运动用品行业拥有重要影响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61775.html

更多阅读

《安踏,永不止步》连载(八):单身赴京

系列专题:《安踏,永不止步》单身赴京   晋江是一个容易萌生商业细胞的地方。   丁志忠约从11岁开始,就有机会泡在制鞋作坊,自然从小对鞋及生意充满了兴趣。   1987年夏天,也正是18岁的丁志忠初中毕业之时,他间接提出了一个让人

《安踏,永不止步》连载(七):改变安踏的一个决定

系列专题:《安踏,永不止步》耐克给陈埭带来了运动鞋产业的梦想,丁和木则给家族播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后来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她的名字就是安踏。丁和木先生凭借一腔做事业的激情,把整个家族(准确说是他的后代)导向了运动鞋行业,并为其中的

《安踏,永不止步》连载(六):丁和木

系列专题:《安踏,永不止步》开篇就扯了诸多关于泉州、晋江,特别是陈埭的事物,无意于“人杰地灵”之说,目的是为其后的陈埭鞋业的崛起做铺垫。在陈埭这样一片神奇、鞋的世界里,安踏,没有创造奇迹,又创造了奇迹。丁志忠与安踏,就是这片土地诸

《安踏,永不止步》连载(33):世纪之交:“由大到强”

系列专题:《安踏,永不止步》世纪之交:“由大到强”2000年对于安踏而言是重要的转折年,从这一年开始,安踏踏进了“由大到强”的“大”这个起点。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的模式,存在着两种争议——由大到强,还是由强到大。前者的观点认为,企业应

《安踏,永不止步》连载(32):“订货证”

系列专题:《安踏,永不止步》“订货证”丁志忠1992年接过公司副总一职——主管起销售,就开始认真“折腾”起了销售网络。几年来,丁先生借助于安踏小有的一点资源,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努力。如果用小学生的“一边”、“一边”造句的话,我们可

声明:《《安踏,永不止步》连载(30):“造牌运动”》为网友微笑等待晴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