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光伏贸易摩擦最终和解是件好事。不过,价格承诺也让企业失去了价格优势,只有开拓更多的新兴市场和国内市场,企业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 8月6日,中欧光伏“价格承诺”协议正式实施,中欧贸易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摩擦案最终以和解告一段落。 作为协议的一部分,有94家中国光伏企业与欧委会签署的最终价格承诺,设定的价格底线为0。56欧元/瓦,同时中国输欧光伏产品每年总量不得超过7GW。 在94家企业名单中,注册地在西安的有4家企业,分别为西安佳阳(普瑞)新特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阳普瑞”)、西安黄河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河光伏”)、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股份”)、国营黄河机器制造厂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黄河机器”)。 上述光伏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普遍表示,中欧光伏贸易摩擦最终和解对企业来说是好事,不过,价格承诺也让企业失去了价格优势,只有开拓更多的新兴市场和国内市场,企业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 5家陕企签约 欧盟针对中国太阳能电池产品发起的反补贴调查与反倾销调查始于2012年11月8日,并从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欧中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妥协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 “47。6%的高额税率对企业的影响不可想象。”佳阳普瑞常务副总经理仇勇表示,目前国内光伏企业的毛利润本来就很低,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就让大部分企业亏损了。 不过, 8月2日,欧盟委员会声明指出,欧盟接受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商提交的价格协议方案。协议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接受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商提交的“价格承诺”方案,二是对参与该方案的中国企业免征临时反倾销税。 据了解,“中欧光伏价格协议”8月6日起正式生效实施,有效期至2015年底。根据协议内容,欧盟从8月6日起放弃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的计划。同时,协议设定的价格底线为0。56欧元/瓦,且中国输欧光伏产品每年总量不得超过7GW,超出限额的中国光伏产品仍需缴纳47。6%的反倾销税。 记者了解到,此次价格谈判,中国有94家光伏企业签订了上述协议,而没有参与协议签订的中国光伏企业仍要向欧盟缴纳高达47。6%的反倾销税。 其中,陕西的佳阳普瑞、黄河光伏、隆基股份、黄河机器和深圳市(陕西)拓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地为陕西渭南)等5家企业也参与了协议签订。 仇勇说,从价格承诺的0。56欧元/瓦来看,尽管企业的利润被削减了,但是依旧有利可图。 由于与中方达成“价格承诺”协议,一些中国光伏企业将被免于征收高额反倾销税,但欧盟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及相关部件产品反补贴调查仍将继续。 欧委会公告说,暂时不会对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产品征收临时反补贴税,但最终是否征税需要等调查完成后才能确定。“年底将向相关利益团体公布双反调查的分析结论。待结论通过这些团体同意后,欧委会将在12月5日前最终公布是否征收反补贴关税的决定。” 加速行业调整 “价格承诺后时代”,对企业来说还是很艰难。 “只是松了一口气,欧洲市场算是保住了,但是也不能高兴得太早。”仇勇说,“价格承诺”方案中限定,中国输欧光伏产品每年总量不得超过7GW。但目前中国的光伏产能5倍于这个配额,可以想象今后配额争夺战的激烈程度。而且,这个配额不是绝对一成不变的,接下来中欧双方每年关于配额的讨论还是一个问题。 另外,此次签约的只有国内的94家企业,其余的企业需向欧盟缴纳高达47。6%的反倾销税。这会导致多家企业亏损甚至破产,光伏行业洗牌仍将继续。 而调整了两年多的光伏行业,在隆基股份董事长李振国看来,已经进入最后的整合阶段。规模小或竞争力弱的企业正在退出市场,市场份额快速地向优势企业集中。 对此仇勇并不担心。因为据其介绍,自欧盟双反调查开始,佳阳普瑞就做出了调整,开辟了非洲、南美和东南亚地区等更多的海外市场,从当前情况来看,业绩很好。而欧盟已不是公司的海外市场重点。 国内单晶硅生产巨头隆基股份此次也在签订“价格承诺”协议的名单之中。不过,隆基股份的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目前产品供不应求。”隆基股份一位内部人士表示。 尽管隆基股份的市场并不在欧洲,不过此前仍被列在欧盟双反名单中,“此次签订价格协议对我们来说也算是件好事。”上述人士坦言。 据了解,今年5月份李振国曾向欧盟贸易委员会提出,将单晶硅片从“双反”名录中剔除。 8月8日,隆基股份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2095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硅片销量12447万片,其中,公司实现海外业务销量为8564万片,同比增长420%,占上半年总销量的69%;公司单晶硅棒的产能利用率达到95%,单晶硅片的产能利用率达到100%。 对于未来的光伏应用市场,李振国分析认为,将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不断降低而持续扩大。“中欧光伏‘双反’案最终以价格承诺的方式得以解决,这将带动国内单晶硅片市场的巨大增长。因为欧洲客户在同样价格的情况下,更愿意采购能带来下游成本降低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 此外,李振国表示,2014年底公司产能将达到4GW,将占据全球单晶硅片超过25%的市场份额。 寻找国内蛋糕 其实,光伏在国内市场的潜力巨大。 “‘价格承诺’协议将持续两年时间,到2015年国内光伏行业的产业结构将可能得以优化,光伏产能会转为内销为主。国内需求的增加,也大致能与光伏出口的缩减相抵消。”仇勇说。 就陕西来说,光伏产业链较为完善,今年有望降低光伏产业对国外的依赖度。 来自陕西省工信厅的数据显示,目前,陕西光伏产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8亿元,已形成多晶硅、单晶硅棒/多晶硅锭、硅片到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光伏系统集成的完整光伏产业链,实现多晶硅4000吨、硅片3GW、电池片1。7GW的产能规模。 另外,为推进太阳能发电产业加快发展,陕西发改委日前还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积极推进光伏发电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开发的新格局,重点拓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推进太阳能发电产业由陕北向关中、陕南地区全面展开,并计划2013年—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GW左右,到2015年总装机容量达到3。5GW。 “订单饱满,生产线上实行工人两班倒。”陕西电子集团旗下黄河光伏的一位员工表示,“以前,产量都不是很饱满,员工一般都是干半天休半天,工资也拿不上。4月中旬以后,忙碌了起来,加班费也挣得多了。” 其实,作为太阳能光伏重点出口大户,黄河光伏也一度受到“双反”带来的冲击。 为此,公司做出了战略调整:从只重视出口转为现在的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一起抓,从只重视大户到现在的大小用户兼顾,从只卖电池板到把重点放在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的交钥匙工程上,主动调整打开市场,过去远销欧洲和美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在国内、省内的大型公共场所点亮工程、居民楼宇屋顶、高速公路隧道照明设施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承建的省内几个大型太阳能智能电站也在加紧施工调试。 随着这些战略调整,“公司今年的订单比去年提高了一倍多。”黄河集团副总经理兼黄河光伏总经理孙当民表示。 正在积极备战的还有陕西电子信息集团。去年公司建设了50MW的光伏电站,且已并网发电。去年5月底,公司还在定边开工了100MW,今年9月将并网发电。而据集团董事长田盘龙透露,公司最近又准备在定边签约500MW的土地、在横山签约150MW的土地,今年再启动200MW。 “国家和陕西省已经陆续出台太阳能光伏产业并网发电、金融、土地等综合扶持政策,随着这些鼓励绿色能源发展的利好政策兑现到位,陕西太阳能光伏产业将会逐步复苏。”仇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