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根错节的意思 盘根错节话桑田



嘉靖是个连宫门都不愿意出的皇帝,修道炼丹已经把他搞得神神道道,忙得不亦乐乎了,所以,他这个皇帝压根儿就没有带几个人微服私访南巡的偏好。因此,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中国农民的现实主义生活态度已经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水平。

 盘根错节的意思 盘根错节话桑田
浙江本来就田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粮食进口省;从地理和气候环境上看,的确是种桑养蚕的好地方;尽管蚕丝可以卖出高价钱,但蚕茧也不能当饭吃(蚕蛹是否能当饭吃,史料上无记载,百度搜索誉满天下的粤菜菜谱,也没有查出一个相关词条)。所以,在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江搞改稻为桑,首要的工作不是动员农民放弃种田,种桑养蚕,而是必须先建立并完善国有粮食供给系统,保证平价粮能够按时足额供应,否则,农民又没有商品粮户口本,吃不着皇粮,迟早都得饿死。自从公元前221年第一个皇帝赢得政权以来,中国农民早就采用嵌入式的转基因技术把这个道理置入DNA双螺旋体,为的就是保证这条保命的信息能够代代相传,永不丢失,永不变异。当然,在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发展过程中,中国农民也有过一次例外,结果就吃了大亏:那是发生在改稻为桑400周年的1960年,一项大炼钢铁国策的强力推行,把中国农民饿得吃观音土都没控制住食欲及阻止大规模非正常死亡。还是农民的儿子总结得好: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各代农民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这些都是后话了。

回到四百多年前的嘉靖四十年,在缺粮的浙江地区,想强迫农民不种田,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世纪90年代有一首通俗歌曲就记录了当时情形: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像一张嘉靖的脸/难以做到放弃种田/要让水稻走远/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却都没有准备/让它猛烈地来/让它好好地去/到如今/年复一年/我不能停止怀念/怀念你/怀念种田

但愿那海风再起/只为那倭寇不再下手/恰似嘉靖的温柔

  

aihuau.com

今天的人唱着这首歌可以高高兴兴,但古代的人,就没有福分听卡拉OK了,他们真的没有想到,为了推行改稻为桑的国策,官府居然在上游断了农业用水,还调来抵抗日本小鬼子的国防军,骑着高头大马下田踩秧,肆意破坏春耕生产。更没想到的是,对于阻止他们毁田的良民,他们竟然随便就扣上汉奸的帽子,一句话就定罪,要把人往死里整!

好在浙江还有一个戚继光,他不仅抗倭是英雄,抗狗官也能现场发挥超一流的水平。那一年三月的那一天,杭州知府马宁远带着县太爷们,领着国防军正干着毁田的坏事。戚继光在得知自己的兵不在前线却被调来欺压百姓之后,便火速赶到了出事现场。当他看到自己的士兵正在与手无寸铁的农民发生肢体冲突时,一声号令,集合队伍,抡起马鞭就是一顿好抽。他问那些不明真相的官兵:“又是断水,又是踏苗!当兵吃粮,你们吃的是谁的粮?”

站在一旁领导这次重大活动的杭州知府马宁远,自恃有国策和红头文件在手,昂起狗头、理直气壮、自鸣得意地大声说道:“当然是皇粮!”

“皇粮是从哪里来的?”戚继光乘势再问。

马宁远哪知这是戚继光设下的圈套,脱口而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粮当然是皇上的!”

“说得好!那你们断的就是皇上的水,踏的就是皇上的苗!”戚继光转身问士兵们:“知道断皇上的水,踏皇上的苗是什么罪吗?”

所有的士兵都知道自己将军问话的用意,大声回答:“死罪!”

“明白就好!”戚继光大声令道:“集队!回兵营!”

虽然戚继光把士兵带走了,但麻烦并没有结束,官府不肯放人,百姓忍无可忍,闹到了总督衙门。在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历史上,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官府认为百姓是刁民,而百姓却把官府当成有执照的土匪。

为了防止推行国策过程中的偏激行为造成不稳定因素,浙直总督兼浙江巡抚胡宗宪当机立断,指示马宁远:“抓的人立即放了。新安江各个堰口立刻放水,让农民插秧种稻。”他这样考虑是有道理的:国有粮库收购不到足够的粮食,“外省与往年一样,一粒也不愿意多给”,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强力推行改稻为桑,农民今年没有了粮食收成,粮食储备又不足,必然会出现大面积饥荒,而出现大面积饥荒,必然引发民变。作为封疆大吏,他不能不权衡:“如果为了多产三十万匹丝绸,在我浙江出了三十万反民,我胡宗宪一颗人头只怕交待不下来!”他这话倒是实在话,并不是仅仅用来镇住手下人的,涉及到地方政局稳定的大事,他不敢稍有侥幸心理。所谓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嘛,古今皆如此,至于后来的人把政治突出到不要经济了,那只能说是走火入魔。胡宗宪看得很清楚:桑是经济增长的问题,田是政治稳定的问题,所以,他力排众议,放弃了用强硬手段推行改稻为桑的策略,改为慢节奏分步实施。

当然,更让胡宗宪料想不到的是,为了兼并土地,恩师严嵩的儿子,人称小阁老的严世藩,已通过密信布置浙江的布政史郑泌昌和按察史何茂才,串通江南织造局的太监杨金水,唆使一些商人趁机抢购市场上的粮食囤集起来了,就等着时机成熟,能够以最低的价格购买农民的土地。而官府出面打压百姓、断水毁田的根本目的,其实就是压低土地价格,从中渔利。这些官员之所以这么卖力地挟迫农民改稻为桑,表面上是贯彻皇上的国策,其实他们在整个商业模式中已经成为沆瀣一气的既得利益集团。

胡宗宪的务实态度和拖延的做法,激怒了严世藩和他在浙江的既得利益集团。当严世藩看到胡宗宪的要放缓改稻为桑的奏疏时,气得双手直抖:“什么‘无田则失民,无民则失国’?冠冕堂皇,危言耸听!我看是他胡宗宪怕丢失了自己的前程,想给自己留后路!”于是,严世藩背着他老爸严嵩,密令郑泌昌和何茂才下狠招,乘端午汛期毁堤淹田,逼农民贱卖田地。正如事后严世藩向严嵩汇报的那样:“改稻为桑的国策推不动,在于胡宗宪首鼠两端。所以不淹田改不动,淹了田就改动了。”其实这其中的商业秘密是,被淹的田,十担谷子一亩,而好田要五十万担谷子一亩。价差如此之大,是巨大的利益引无数贪官尽折腰。马克思曾经精辟地指出:“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家就大胆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冒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而当年的嘉靖,就是打死他,也不敢想象自己的改稻为桑国策,会被人巧妙地利用,居然引出毁堤淹田的事,在推行国策的旗号下,有人竟敢采取一口气淹掉九个县的办法,降低土地价格。

还好胡宗宪亲临抗洪现场,断然指挥分洪,才只淹了一个半县。事后,当胡宗宪得知杭州知府马宁远竟然背着他参与了这等罪恶勾当,怒不可遏,跺脚大骂:“九个县,几百万生民,决口淹田,伤天害理,上误国家,下害百姓,遍翻史书,亘古未见!”官府与民争利争到这个份上,可谓登峰造极。流传几百年的“嘉靖嘉靖,家家干净”的著名顺口溜,看来一点都不过分了。

严家父子想着从兼并土地到收购蚕丝、丝绸纺织、出口贸易的所有环节都把利益赚足,结果在第一个环节就出了问题。这恰好证明了一点:世界上所有的交易都可能因为有人贪得太多,想把好处独自占尽,而最终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赔了金银又折寿。

在内阁会上想当然的事,落到地方,一切都不像设计者们想象的那样了。尽管有一万条理由可以证明种桑比种田对农民有好处,但农民不领情的时候,一定是哪里出了毛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61680.html

更多阅读

“风起青萍之末”的意思 风起青萍末

“风起青萍之末”的意思出自楚国宋玉的《风赋》宋玉在《风赋》中,与楚襄王谈论风的起末,宋玉说:“大王之风,庶人安得而共之!”,说大王之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蹶石伐木,梢杀林莽;而庶人

于建嵘微博的两句话上凤凰卫视了 凤凰卫视军情观察室

于建嵘微博的两句话上凤凰卫视了于建嵘:与一厅级官员闲聊官场生态。当今中国从政也是一条不归路。除极个别人外,绝大多数的人不做官还真的无事可做。特别是一些中年有一点职务的官员,己习惯了官场的好处,没有了那比死还难受。所以有那

“首孝悌”的意思 弟子规首孝悌

“首孝悌”的意思来源:高天的日志天地有道为善(儒家称为“仁”)。善道之首为敬(重在发心,谦在敬中)。敬道之首为爱(重在行动,感恩、忏悔在其中)。爱道之首为孝(爱人从爱父母做起,亲仁亲师在其中,)。以此论,孝为善道之首。所以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声明:《盘根错节的意思 盘根错节话桑田》为网友气质小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