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BBC公司成立于1891年。这家公司为跨国公司管理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案例,它用一个很弱小的母公司管理着庞大的国外子公司。这当然是很无奈的,因为瑞士是个只有四万一千平方公里的小国,国内市场的需求十分有限。可是恰恰因为这个原因,BBC在一开始就把整个欧洲作为它的市场。在当今中国,盛行提倡企业的国际化,笔者认为,国际化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BBC诞生在中国这样的泱泱大国,国际化决不是它的首选。跨国公司的管理一直以来就是BBC的难题,直到1988年,与管理能力超群的竞争对手ASEA合并,BBC的技术和国际市场网络才焕发了青春。BBC早期制造电气设备包括电力机车用电动机和发电设备,供应欧洲铁路系统。1919年,通过专利使用权转让,授权英国制造商Vickers制造和销售BBC的产品,打开了英伦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海外销售收入。这在贸易保护论盛行期,十分难得。20世纪20年代早期,BBC已经在意大利、德国、挪威、奥地利和巴尔干半岛国家设立了子公司,然而,由于法国法郎和德国马克的贬值,和国内成本的增加,BBC遭受巨大损失。就连英国市场的“金矿”也失去了,Vickers在1927年终止了双方合作协议。与此同时,席卷欧洲的工业现代化热潮给了BBC新的机会,强电设备的需求十分巨大。1970年的改组1970年,BBC做出了广泛的企业组织调整,把所有海外子公司分别组建了五个集团,德国集团、法国集团、瑞士集团、中型集团(七家分布在欧洲和拉美的工厂)和BB国际集团(不属于上述四个集团的剩余部分)。每个集团都分别具有五个事业部,发电、电子、输配电、电力牵引设备、工业设备。整个1970年代,BBC努力进入美国市场,与美国的Rockwell公司进行了长期合资谈判,Rockwell是一家高技术军事和航空应用公司,谈判失败了,通过其他几家公司,BBC获得了一部分美国市场,但是北美的销售只占全部销售的3.5%(1974-1975年数据)。尽管如此,进军北美,矢志不渝。1974年,BBC收购了英国控制与设备制造企业乔治肯特公司,为BBC增加了产品线,新公司改名为BBK(Brown Boveri Kent)。1970年代中期,因石油而富裕的中东和非洲国家的发电和电力设备需求剧增, 促进了BBC的强电设备生产。1980年代,BBC对研发作了调整,各集团一般只面对地方市场做产品的研发,理论性的、一般性的研发工作,由母公司的研发机构承担,这样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研发资金。1987年公司研发出的高效柴油机增压系统,可以提高发动机马力35%,这一增压器产品首先被日本马自达汽车采用。
![选择做朋友的无奈 跨国公司是无奈的选择](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324149577301.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