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本轮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世界主要经济体都相继出台了种种刺激经济的计划,中国也适时推出了一系列救市措施。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也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首次遇到,这场危机使政府和企业联系得异常密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甚至用“抱团取暖”来号召政府和企业共度难关。
浙江作为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浙江的不少民营企业,尤其是那些出口依存度比较高的民营企业元气大伤。如何让这些企业喘口气,继续活下来,如何体现政府和企业抱团取暖?浙江省又走在了全国的前头。前不久,浙江省工商局就出台了19条措施来扶助这些民营企业走出困境,其中有三条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被媒体称作“三不政策”的“不处罚、不追缴、不吊销”。
“不处罚”政策是指:除对危害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环境安全的违法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外,对其他一般性违法行为,未造成直接危害后果或主观恶性不大,事后能够及时消除违法状态的,进行提示、警示、告诫,责令改正,一般不予以处罚。对拒不改正的再依法处罚。
“不追缴”政策是指:参加2008年度年检的企业,因受宏观经济影响,已逾期出资的,经企业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可暂不予以追缴,并免于处罚,允许企业延长出资期限。
“不吊销”政策是指:2008年6月至2009年年底前成立的企业,超过6个月未开业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6个月以上的,可以视情况延缓处理。而根据原有政策,这些企业会被吊销营业执照。
就此“三不政策”而言,很多内容肯定已经突破工商行政管理的相关规定了。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能够冲破体制藩篱,在全国率先暂停或去除一些并非必须要管的条款,给全国工商带了一个好头,为下一步全国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
浙江省工商局是有见识的,我要为浙江省工商局勇于开拓、敢于创新这一“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心为民所系”的举动叫好!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这个“三不政策”,就会发现这些被作为扶持企业的“好政策”,本来就是可要可不要的政策,很多反映出的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部门服务不到位而导致的问题。如一些企业因为逾期年检被处罚,就反应出工商部门的“提醒服务”做得还很不够。对于企业到期未年检的问题,工商部门应该事先提醒,对提醒后依然不参与年检的,才能给予处罚。此外,对于目前逾期年检过重的处罚标准,也很不符合“过罚相当”的行政处罚原则。二是有的条款本来就是“不该管理”的条款,如过于频繁的年检,能“检”出什么道道出来?笔者甚至进一步质疑,《工商营业执照》对于强化经济管理有什么用处?这个只是给前置条件把关的证件,已经混淆了各行政机关的职责,给某些不作为的部门带来了借口。三是一些条款是“政府管不好”的问题。如现在的企业注册资金,很多都是拆借来的,注册时从账户上走一下,注册过后该还哪里还是去哪里,谁能管得到?有人会说,没有注册资金限制会产生大量的皮包公司。可我要说,经过工商部门正规注册的公司,工商部门能保证它不是皮包公司吗?经批准的皮包公司诈骗,发证机关负连带责任吗?实际上,工商部门发证的皮包公司,才更具有欺骗性。
因此,浙江省工商局此次出台的《关于促进全省民营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更多还是体现在还政于民上。浙江省民营经济的高速发展,说好听的是“离不开政府的扶持”,而说实在点,那就是“政府已经给他们松绑”。
浙江作为“藏富于民”工作做得最好的省份,也是中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全省4700万人口,却拥有52万家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191万户,平均20个浙江人中就有一个人当老板。目前,浙江民营经济已为浙江省贡献出七成以上的经济总量,并吸纳了九成以上的劳动力就业。可以夸张一点地说,“浙江经济”已成中国“民营经济”的代名词。
而浙江省的邻居、拥有6500万人口的安徽省,却仅有约16万家私营企业、140万个体工商户。两省对比,这差距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是安徽人的脑瓜子没有浙江人灵光,还是安徽人比浙江省人懒惰?历史上 “徽商”的辉煌,早就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导致安徽民营经济落后的原因其实很多,但执行政策方面的差异绝对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一些参与两省交流的资料显示,两省行政执法机关在执法理念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浙江省在经济管理方面更多采取的是无为而治,国家没有明确禁止的都可以去做,使经济要素在市场上尽情发挥;而安徽省则更多采取的是有为而治,国家没有明确允许做的就不让做,将诸多本不该管的事情管得过紧,经济要素难以在市场上得到有效配置。
我们不妨再来看看浙江省此前几个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具有实质性作用的政策:一是浙江省是省级区域最后一个实行国税、地税两套机构的省份,这一“拖”就给浙江民营企业减轻了大量的负担,也使浙江省在一个时间段内成了全国民营经济的政策洼地;二是浙江最早取消针对个体工商户“两费”,直接给个体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也为私营经济培养了大量的后备军。
此次浙江省又领先全国一步,出台了19条措施来扶助民营企业走出困境,反映出浙江省有关部门能够有效把握国家政策的能力。
面对金融风暴、面对经济发展,浙江有“三不”,我们安徽怎么办?全国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