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呈网状的宽敞的水泥路,一幢幢住宅楼映入眼帘,这就是宣城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镇——水阳镇。据该镇负责人介绍,2007年全镇河蟹养殖面积9.1万亩,实现渔业总产值愈1.7亿元,占全镇农业产值的65%,其中河蟹产业的贡献率愈50%。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发展,涌现出了吴村和徐村幼蟹培育专业村,涌现出了鳡圩村河蟹生态养殖专业村;有力的促进了农民增收,2007年全镇农民人均渔业收入1850元;壮大了镇、村集体经济,为镇、村兴办公益事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条件,该镇15个村年水面发包收入达1500万元,除了投入新农村建设外,该镇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以及学校、卫生院等基础建设资金都来源于十几年来河蟹养殖业持续发展带来的收益。
走进朱桥乡,成片是由盖塑板围起的稻田,周边一幢幢新楼拨地而起,村容村貌和农民的生活得以极大改善,小学重建,村组公路贯通,自来水入户等“惠民工程”率先实现,太阳能、空调、洗衣机、冰箱等产品不断更新,城乡差别不断缩小。这主要得益于该乡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稻田生态养殖,促进了农业增效、渔(农)民增收。2007年,该乡的稻田虾蟹生态养殖面积由2000年的840亩迅速猛升到1.8万亩基地,占全乡耕地的62.1%,该乡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1%,涌现出魏村、浑水等村稻田生态养殖专业村。
以上是宣城市宣州区发展“一村一品”渔业经济的缩影。几年来,宣州区紧紧围绕“一主两翼”经济发展主战略,从效益水产出发,加大水产结构调整,做大做强“一村一品”水产养殖规模,特别是做大主导产业——河蟹养殖规模,呈现出成蟹精养、幼蟹培育和稻田生态养蟹三分天下之局面。2007年,全区河蟹养殖面积21.2万亩,其中稻田虾蟹生态养殖7万亩,幼蟹培育2.6万亩,河沟成蟹精养6.6万亩,围网、低坝高拦养蟹5万亩,涌现出了幼蟹培育专业村18个,河蟹生态养殖专业村12个,成蟹精养专业村6个,实现河蟹产量8760吨,产值愈5亿元,产幼蟹3亿只,产值近1.5亿元。2004年该区水阳镇、朱桥乡分别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命名为“蟹苗之乡”和“生态水产养殖之乡”, 2006年朱桥乡魏村、水阳镇新珠村成为该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批示范村。
一是推广“标准化”生产。
1、制定河蟹标准化养殖技术。为促进河蟹养殖业的持续发展,打破技术瓶颈制约,宣州区1998年起实施成蟹精养和幼蟹培育标准化试验,经过3年的不断总结,2001年,该区制定的成蟹养殖技术和幼蟹培育技术以省级标准予以公布。2000年该区又开展稻田生态养蟹试点,当年获得亩均纯收入愈1500元的好成绩,是常规种植业的3倍以上。该区不断的总结完善稻田生态养蟹和幼蟹培育技术,形成了以“大规格、低密度投放,种草移螺,营造优良生态环境,科学投喂,综合防病”为核心的稻田生态养蟹技术和以“亲本选控,沿海育苗,内地育幼,二级培育,种草投螺,生物防病”为技术特征的技术,这两项技术于2003年被安徽省科技厅分别鉴定为“技术水平属省内领先地位,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和“国内、省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2、大力推广河蟹标准化养殖技术。该区通过送科技下乡、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推广“两个标准”和“两项成果”,并制定了操作性强的成蟹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和幼蟹培育操作规程。“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益,特别是生态养蟹,不断解决了养蟹致使水域富营养化的问题,而且养殖的河蟹规格大,效益好,其副产品鳙鱼也很畅销,水阳镇生态养蟹一年的副产品鳙鱼产值达3000万元。谈到稻田生态养蟹,十八埠的养殖户乐开了花,笑逐颜开地说:“生态养殖就是好,没想到效益这么高”。
二是实施“效能化”服务。
1、宣州区实行水产技术人员联村包户制度。要求每名水产技术干部都要联系水产实验、示范基地和养殖示范户,鼓励技术人员搞技术承包、技术入股,使水产技术走进农户、走进塘口。
2、有针对性的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将培训地点放在村级,利于技术人员与养殖者互动,也利于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指导,2007年,围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确定了10个示范村、400多个基本学员,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点一色”渔业经济发展思路,举办水产专题培训班150余次,现场指导愈150次,受训万余人次。每年邀请有关专家或教授到乡村作专题讲座,现场交流养殖经验,解答农户疑惑。
3、积极帮助联系协调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小额信贷。几年来,用于河蟹生产的小额信贷资金达8400万元,信贷资金回收率达98%以上,有5个村取得信贷信用村称号。
4、完善中介服务。建立水产服务部18个,年推广优质颗粒饲料愈1700吨,生物制剂利用面达86.5%,年提供水草种10吨。
5、注重维护渔业生产经营秩序,优化水产发展环境。加大渔业法律法规宣传,依法查处渔事纠纷、渔业案件。每年九月初,重点渔业乡镇都成立河蟹联防大队,24小时巡塘,维护渔业正常的生产秩序。加强河蟹市场管理,维护市场交易秩序。
三是实行“品牌化”战略。
河蟹销路如何,一看品牌,二看规格。随着我区河蟹养殖技术的成熟,大规格、青背白肚、金爪黄毛、品质纯正的河蟹产量日增,可远没有阳澄湖、固城湖大闸蟹好销售,市价也低很多。我区正视问题,积极申报了3.6万亩“无公害”河蟹生产基地和产品认证,市区共建,整合“南漪湖”品牌资源,通过广播、网络等媒介广泛宣传“南漪湖”牌河蟹,做大做强“南漪湖”牌河蟹规模,通过农展会和在苏浙沪水产大市场创设直销专柜等形式,提高我区河蟹在苏浙沪的知名度。
注册了“水阳江”牌幼蟹,并且“水阳江”牌幼蟹获得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名优产品标识,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该区有70%的幼蟹外销到苏、浙、湖南、湖北、山东等地,高淳县市场上销售的优质大规格河蟹有60%是由“水阳江”牌幼蟹养成的,正如养殖户所说的:“别看固城湖大闸蟹多风光,养殖用的苗种还不是我们水阳幼蟹”。目前,水阳镇是全国最大的幼蟹培育基地,“水阳江”牌幼蟹在市场上获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是提高“组织化”程度。
引导水产龙头企业做大品牌规模,形成“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的生产模式,解决公司难做大、农户销售难的问题,增强公司和农户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全区相继组建了5个水产经济合作组织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水产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水产经纪人队伍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帮助农民提高市场参与意识,减少市场风险。
五是利用“外源化”资金。
围绕中央发展开发型农业、生态农业,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结合我区实际,编制优质水产项目,完善水产项目库储备,争取项目资金的示范带动作用,在省、市水产项目资金的支持下,我区开展了渔业科技培训和实验示范,渔业科技水平得到提高。
将水面推向市场,激发农户生产的积极性,我区每年近3亿元民间资本投入水产养殖业,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以幼蟹培育、成蟹精养和稻田生态养蟹为主导的区域化水产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努力招商引资,积极研讨水产品深加工项目,争取上马附加值高的水产品深加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