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总部经济引起各地热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武汉等城市高举“发展总部经济”的大旗,将其作为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功能提升、实现城市经济转型、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并制定专门的鼓励与引导政策。周边的佛山也开始建设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东莞作为广东四个GDP超3000亿元的城市之一,发展总部经济走廊目前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罗百辉日前撰文倡导:为拥抱东莞总部经济建言献策,罗百辉指东莞打造总部经济走廊已浮出水面。
总部经济在东莞风生水起
东莞市经过30年改革开放积累,由于长期以来的粗放发展,土地、电力、用水等日益紧缺,资源能源瓶颈凸显,人口规模过大,城市承载力受到极大挑战。发展总部经济消耗最少的资源产生出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能吸引高素质人才、高收入人群,可以提升一个地区人气和城市档次。目前东莞已进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关键时期。东莞正在改变在外界眼中的“加工制造基地”形象,对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针对国内市场设立研发中心,使生产车间变成企业营运中心成为目前企业就地转型的热身效法。总部经济为东莞实现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城市功能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领域。早在2005年底,东城区率先提出发展以研发、销售为中心的总部经济,并划出从石井路到东城大道地段,重点引进金融、设计、研发、销售等区域性总部中心。2006年上半年东城区又提出打造以东城中心、世博广场为核心商圈的总部经济品牌,在2006年结束的东莞市第12次党代会上,莞城也提出打造“总部经济”。2007年东莞市党代会正式从全市层面提出东莞大道要引进金融、保险、证券、贸易、通信、科技、法律等机构的地区性总部进驻东莞大道两侧,完善中央商务区功能,标志着总部经济发展进入市级层面的发展战略与政策导向。200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央政府将全力支持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港澳加工贸易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向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实现转型升级。厚街、石碣、南城、寮步等镇区也相继提出发展总部经济的思路。自此总部经济已经引起政府、企业、经济研究人员与媒体界的共同关注。如今走在行政中心广场,冠以“总部”的写字楼在广场周边拔地而起,并打出了“向全球招徕商务总部”、“区域总部”等口号。莞城街道党委书记王检养表示,要利用文化、教育和商业等优势,发展总部经济,“希望把总部搬来”,为此,莞城计划拿出一块地来,由街道财政投资,建一些适合总部经济的大楼。2008年,南城从实际出发,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着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在逆境中较好地推进了辖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对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南城提出“一个龙头,三大产业”的发展战略,在稳定现有企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商贸金融业。其中,鸿福商圈凭借其独特的区域优势和优越的投资环境迅速发展壮大。沃尔玛、海雅百货、时尚岛、苏宁电器、国美电器、时尚电器、麦当劳、肯德基、星马克、必胜客等一大批知名品牌抢滩登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汇丰银行、民生银行、浦东发展银行等诸多金融机构东莞总部纷纷进驻。商贸金融业的进入,不仅带动了辖区生产总值、各项税收总额、常规性可支配财政收入等多项重要指标的上升,同时也进一步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2008年,南城新增私营企业1194家,个体工商户2358户,新增注册资金18亿元。2009年,南城将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除了继续发展现代商贸业、金融服务业外,将重点引进现代信息服务业、现代中介服务业以及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等行业,为总部经济打造专业化服务体系。东莞发展总部经济七个优势从理论上和国内外有关城市的发展经验来看,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条件包括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经济规模、较高的城市知名度、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宽松的制度环境、高素质的人才和科研教育资源等。尽管东莞城市级别不高,在外界眼中东莞依然是加工制造业基地。东莞发展总部经济仍有独特优势:经济总量大,经济辐射力强,商业环境优越,有制造业发达的珠三角,又有泛珠三角作为发展腹地,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据报道,东莞着手规划和发展总部经济目前已初步具备七大优势。一是经济总量位居全省前列。东莞的经济总量迅速扩张,生产总值总量和增幅均位于珠三角城市前列,2007年完成生产总值3151亿元。近年来,全省发展总部经济条件较成熟的广州、深圳已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扶持总部经济的发展,佛山也于2007年开始建设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作为全省四个GDP超3000亿元的城市之一,发展总部经济走廊的经济基础已初步具备。二是制造业发达,产业体系配套完善,国际化程度高。目前,东莞市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制造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造纸及纸制品、家具、玩具、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同时,外源型经济发达,国际知名企业云集。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5000多家,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78%。拥有全球500强企业45家,境外上市公司800多家,投资者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是区位优越,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和通信发达。良好的区位优势和道路交通运输网络,与广州、深圳相比并不逊色,也明显优于珠三角其他城市。便利的交通以及较高的信息化水平,为东莞市企业总部和子分公司、制造基地、相关配套服务企业以及外部市场之间的各种联系提供了便利。四是第三产业较为发达,生产经营和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与广州、深圳比较,东莞市作为中等城市,生产经营成本相对较低,生活成本也远远低于这两个城市,有利于总部企业降低综合商务成本。五是市场经济体系成熟,政府服务水平较高。六是发展总部经济的载体逐渐完善。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和市区中央商务区、虎门港已初步具备了承接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七是城市价值和知名度不断提升,有利于吸引企业总部的进驻。东莞总部经济跻身全国第一能级 2008年评价结果显示,全国35个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可划分为四个能级。第一能级(综合得分(70)包括东莞、上海、广州和深圳共4个城市;第二能级(50<综合得分≤70)包括南京、杭州、天津、成都、青岛、武汉和宁波共7个城市;第三能级(40<综合得分≤50)包括重庆、沈阳、大连、厦门、济南、西安、长沙、郑州、福州共9个城市;第四能级(综合得分≤40)包括石家庄、哈尔滨、太原等共15个城市。历时一年完成的“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报告(2008)”在此次论坛上首次发布,对35个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的评价和排序最引人关注。来自江苏省、南京市及东莞、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深圳、沈阳、武汉和青岛等全国30多个城市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及知名总部企业代表400余人出席论坛,围绕“城市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总部经济战略”、“总部经济聚集区建设:模式选择与政府角色”、“环境与引力: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集团总部选址取向”等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多层面的深入研讨与交流。东莞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综合得分85.60分,连续四年居全国35个主要城市之首,其中研发能力(90.94分)、商务设施(98.54分)、专业服务(99.96分)三个指标均排在第一名;开放程度和基础条件也排在前三名。据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介绍,这份报告是通过对纽约、新加坡、香港和东莞、上海等国际性大城市总部经济发展实践和资源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套由基础条件、商务设施、研发能力、专业服务、政府服务和开放程度等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55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体系。报告引入专家评价系统,采用我国正式出版的统计资料作为主要数据来源,根据评价结果对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进行排名。赵弘研究员说,对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进行评价、排序,能够帮助各城市了解其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劣势,准确判断总部经济所处阶段,进一步明确优化总部经济发展环境的着力点。发展总部经济:规划先行,政策扶持,方向明确东莞市经贸局提出,制定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首先要明确企业总部的认定标准,确定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门槛。再结合东莞市的特点,制定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在用地、资金扶持、税收、人才引进、政府服务等方面予以倾斜。该局建议东莞市在“科技东莞”资金中设立总部经济发展资金专项,对企业设立总部予以奖励,对总部企业的建设予以支持。在用地方面,由于总部企业的引进和培育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在目前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的条件下,要制定相关政策为总部经济的发展预留空间,同时为入驻的总部企业提供优惠条件。特别是松山湖和市区中央商务区等具有相对优势的地区,更要强化资源保护意识,采取有效措施留住土地。经贸局建议设立专门机构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由市政府成立市发展总部经济领导小组,指定牵头部门,承担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职能。在总部经济发展相对成熟后,可考虑借鉴上海等总部经济发展较成熟地区的经验,设立专门机构———总部经济促进中心,为各相关部门服务总部经济提供一个综合性平台。发展总部经济,引进高端项目是关键。对此,东城区委书记游其晃表示,一个好的项目很多城市都在“盯着”,东城为引进北京一家网络游戏项目,成都市也盯上了该项目,他本人带着一班人马多次进京,该项目经过对两地考察并权衡,最总决定落户东莞。“好项目简直是抢”游其晃笑着说,“所以要在平时做好对企业的相关配套服务工作,久而久之形成好的氛围,引进好项目有更好基础”。在招商环节,东莞市经贸局建议,加强统筹,形成协调的招商与服务机制。由市鼓励发展总部经济领导小组统筹全市总部经济的对外招商与服务。重点方向:发展IT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商贸物流等支柱产业。
现代服务业:农信社转制为商业银行现代服务业,被列为东莞未来八年发展的产业之首。金融、物流、会展、中介及信息服务是构建现代服务业的五个部分。《规划》中说,东莞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信托基金和住房信托基;积极引进台资及国际金融机构来莞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金融方面最大的特色莫过于东莞将扶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转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将按照上市公司标准改造,将东莞建成为广东省内的金融机构后台服务中心。物流业是珠三角规划纲要赋予东莞新的定位。为此,东莞将加大虎门港规划建设力度,并申请合理配置多个保税物流中心,建设珠三角重要的工业原材料进口及集装箱货物出口中心。陆地上,东莞将做好客运和货运与火车站的有序衔接,发挥火车站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镇区的物流、人流、商流发展。未来八年,东莞商品房的卖点在哪?《规划》中说:商品房重点布局在轨道交通、大容量公共交通和主要交通走廊沿线以及城镇中心区、产业聚集区域,强化人口疏散功能。制造业:“金字招牌”地位不会变制造业是东莞产业的一块金字招牌。《规划》中说,东莞将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工业适度重型化。其中,这一领域重点发展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数控加工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船舶制造业。总部经济功能区将主要坐落于两处,一是以主城区为主体的商贸、会展、金融、中介等高端服务业总部经济功能区,二是以虎门港为主体的物流产业总部经济功能区,形成定位明确、分工协作、互补配套的发展布局。为完善总部经济的发展环境,东莞将完善总部经济功能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中央商务区(CBD),重点发展银行、证券、基金、保险、法律、会计、咨询等业务领域,促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融通交汇。 重点工程及研究领域石化产业:立沙岛石化基地新能源产业:太阳能、生物能、风能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型金属材料、电池材料环保产业:环保工程承包服务纺织服装制造业:国际区域性纺织服装信息中心、生产中心和贸易中心造纸及纸制品业:设国内最大的高档包装纸板生产基地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保护和利用好全市92.67万亩林地东莞总部经济走廊渐现水面一个新城市中心的崛起,往往依赖于大势下的经济环境所趋,曾经一个总面积不到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仅4.7万的小城区,近年来,随着市政府斥资500亿重点打造的新城市中心区的架构逐渐明朗。南城,一个囊括10万的高端消费家庭、5万白领消费精英、26万商务消费群、7万公务消费群的 “总部经济”中心轮廓逐渐浮出水面,成为东莞经济转型、城市升级的重要里程碑。南城媲美广州天河上世纪70年代,崔健的一曲《红旗下的蛋》,唱遍中国大地,让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人着实火了一把。在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东莞,“总部经济”的新城市中心的规划,让南城也着实火了起来。东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对东莞的城市升级提出了“中心提升、东西推进、南北拓展”的一个方向,“中心提升”,就是在东莞大道沿线引进金融、保险、证券、贸易、通信、科技、法律等财团的区域总部进驻,以完善中央商务区的功能,使之成为东莞的总部经济中心。自从总部经济中心的概念提出,南城区把建设新城区和发展内外型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双转型”重点,同时进一步加快完善与之相对应的产业链。随着南城区打造商贸物流中心战略的全面实施,商业网络、连锁、会展、物流、餐饮、汽贸、金融等现代流通业得到迅速发展。新城区位于东莞大道两侧,市行政办事中心、人民大会堂、玉兰大剧院、会展中心、时尚岛等,沿鸿福路一线全面展开。漫步于南城市中心广场,你会发现如同走进了广州天河一样。如今,东莞大道周边已经聚集了胜和广场、鸿福广场、华凯大厦等一批高档写字楼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及平安保险等五大金融机构东莞总部,汇聚了会展酒店、宏远酒店、银城酒店等诸多星级酒店和第一国际、SPAR等大型商业设施,构筑了全区集行政、文化、金融、商贸物流、商务、会展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商业板块。借鉴广州先行实践经验广州在总部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政府服务水平等方面表现突出,成为中国总部经济发展的第一梯级城市。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是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核心城市,在与香港进行合作互动过程中,广州逐步成为珠三角地区新的企业总部聚集地。据悉,广州目前有越秀区和天河区两个总部聚集区,天河区还加快了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的建设,作为培育广州总部经济发展新的空间载体。与广州相比,东莞的产业配套水平较高,具有与总部经济配套的生产加工能力,南城可借鉴广州趋利避害的实践经验,优先拉起发展总部经济大旗,这将是南城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南城将围绕市政府旁边和东莞大道两旁,在东莞最漂亮、地理位置最好的地方打造总部经济中心,兴建总部大厦群楼。据介绍,总部经济中心的准入门槛,要引进一批税收每年在3000万元以上的上市公司总部和大型企业进驻东莞大道两旁,不仅要在经济实力上体现,而且在楼房建筑上也要体现,兴建在总部经济中心的大楼不能低于35层,将建一批35—60层左右的总部大厦群,充分展示南城乃至东莞的形象。
案例分析
智通人才是东莞土生土长的本土企业,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成立于东莞莞城,依托东莞庞大的制造产业和外来人口最为密集、流动性最大的打工群体打下根基。尔后,收购安达盛、兼并腾龙、镇区扩张。今天,智通人才已经在省内中山、佛山,省外湖南、陕西都有了它的“地盘”。智通人才这样的“总部企业”有强烈的依赖性,如果不是东莞的千万人口之众和万家制造企业,智通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这样的企业是不会轻易把总部迁到别处去的,因为它的根就在东莞。台达:在莞设立研发总部台达在东莞设立200人的电源研发队伍,令人眼前一亮。台达是东莞电子产业中的旗舰型企业,并以东莞为基地向江苏、天津、安徽、湖南等地扩展。1992年,来自台湾的电子企业台达,在刚开通的石碣大桥边一座小楼房里投资几十万元设立了仲权电子厂,迈开了其在祖国大陆办厂的第一步。但是东莞依然是台达电子在大陆的“大脑”,2007年开始,东莞的电源研发部门成立。整个公司研发人员1000人,目前在东莞大概有200人。它的策略是将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研发逐步移到东莞,在台湾发展高端技术研发。其负责人曾纪坚表示,台达把研发中心转向东莞,也是为了顺应东莞升级的号召。作为台达在大陆的总部,它同样拥有总部经济所需要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同时又吸引了大陆在电子信息产业的研发人才,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对东莞和台湾的未来均善莫大焉。宏威:将总部从香港迁到南城随着内地劳动成本的上升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我国必然走向节能环保和产业结构向高增值产品转移的道路。增值产品往往也是高科技产品或通过复杂制程去完成的产品,需要专用装备去完成。由于东莞在人工、材料成本上有优势,东莞宏威数码机械有限公司继在东莞增资3000万美元后,目前又将香港总部的研发部门和行政、财务等资源全部搬迁到东莞南城,将香港转型成一个销售窗口。这意味着宏威要在东莞建立一个新的内地总部中心,宏威总部来莞为东莞“总部经济”的梦想注入了新的力量。太阳神集团回归东莞
沉寂近10年的太阳神集团日前计划用3年的时间将位于广州的企业总部迁回发源地东莞市黄江镇,并且将用3年时间推进企业进一步转型升级调整、创新研发中心和筹备上市等四项工作。太阳神集团制定了转型思路,将通过更新观念、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和体制改革进行产业转型,由之前遍地开花、扩大战线模式向集中力量、重点发展现代养生产业过渡。所谓现代养生产业,即包括现代养生产业的食物产品、现代养生的服务产品和现代养生的文化产品。原来的猴头菇口服液等保健品、家用保健器材都纳入现代养生产业的食物产品范畴。而现代养生的服务产品,包括养生服务市场;现代养生的文化产品,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把现代养生理论向全民普及推广,把现代养生产业向更多元化发展。之所以向东莞回归,他们看重的是东莞的投资环境与地理优势,尤其是当地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态度非常明确,这对太阳神拉动内需市场都是利好因素。对于“总部”一词,太阳神负责人表示,这是一个决策型的集团总部,把总部设立在黄江镇也有望促进地方税收的增长;其次,太阳神集团产品的生产基地、科研基地都设立在黄江,把总部回迁至黄江,也有利于企业转型升级的调整。目前,太阳神集团在全国共有17个专业营销公司,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而东莞将成为集管理、销售和生产基地一体的企业总部。
厚街:优先解决总部型企业用地
厚街拥有家具和制鞋产业基础优势,厚街提出以优势产业带动总部经济。厚街镇“兴业国际家具之都”工程项目投资额达6亿元,总占地面积1000亩,是厚街镇打造总部经济,推进家具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规划项目。作为东莞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试点镇,厚街镇充分利用有利政策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据厚街镇经贸办透露,厚街镇班子成员将直接挂钩重点扶持的80家企业,制订总部企业扶持措施,帮助企业创名牌与融资。据介绍,对符合总部企业资格的企业,按其税额中该镇税收留成部分的一定比例给予财政奖励。对成功引进总部企业者,也给予一定金额的一次性奖励。同时还实行重点企业倾斜政策,对总部型、科技型、创税型企业,落实专人专项负责制,优先帮助企业解决发展用地、招聘人才等问题,使企业能尽早上马、快产出、高效益。据了解,东莞著名品牌富民商业街继一期工程全面竣工后,二期工程得到迅速跟进,初步选址位于一期商业街后面的原富茂鞋厂旧厂址。希尔顿大酒店、世界亚洲鞋业总部基地等一系列镇属重点项目缩短了上马时间,其中希尔顿大酒店用地将在年底落实土地审批。厚街在积极引进企业总部和具有研发实力的企业的同时,并鼓励企业在厚街设立研发部门、成立研发中心。目前厚街具有研发实力的外资企业已经达到30多家,TTI、“世界鞋业(亚洲)总部基地”等一批总部型企业,已计划在厚街成立研发中心。最新进展世界鞋业亚洲总部基地落户东莞据中新社3月6日报道,落户广东东莞市厚街镇的世界鞋业(亚洲)总部基地项目,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共计15万平方米,计划9月开工。该项目是世界鞋业科技进入中国的承接平台,也是中国鞋业走向世界的进出口贸易平台和世界鞋业科工贸高速运转的服务平台,规划设置有“一院、二平台、十中心”配套服务。该项目建成后可招商3,000家独立工商户,安置2至3万人就业,国际国内贸易总额预计达500亿元人民币,将强力推动东莞市做强制鞋业和产业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