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人开始注意到现代文化对人的异化,使人失去了自我的本性,而追逐物欲和虚华。体育教育的功利化对人的异化作用不容忽视。体育教育呼唤理性回归。 1、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讲,社会分工导致大的一部分人脱离了体力劳动,也脱离了亲近自然的机会,许多人成为与自然隔离的“社会人”。体育运动成为这些人与自然建立联系的桥梁,使他们能够有强健的体魄以保障“社会人”和“自然人”的和谐一体与健康生存。 2、从人的社会化的角度而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个人在进入社会(参与竞争)之前需要越来越长的学习和训练过程。所以,在人一生的某个阶段(学龄)被单独划分出来作为学习训练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几乎脱离社会生产活动。在这个阶段,体育成为他们习惯养成和亲近自然最有效的途径; 3、从生态学的角度而言,学校体育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具有独有的不可替代的生态位。正如毛泽东所言“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毛主席有一系列有关体育的论述都很精辟和有说服力);健康的体魄是生活、学习、工作、事业、成功等一切事物的起点;学校体育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从生态位的角度讲,体育教育的成果,从个人角度上讲决定了一个人生命、健康的质量,从国家的角度讲,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民主的兴衰成败。 4、社会体育活动的生态位错位: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奥运健儿是专业培养(从小)的、而许多发达国家的奥运会运动员是业余的,我们夺得的金牌不能代表全民健身运动的水平和成果,当然也起不到体育之于社会的重要作用。

5、学校体育教育的生态位错位:学校体育教育除了大面上的泛泛应付之外,更多地是面向高考的强化训练,把体育运动当作一种进阶谋生的手段,体育焉能不异化?体育好的学生文化课就可以以较低的成绩被大学录取,我们是典型的“先有体育技能、后要文化素质”。而欧美一些国家参加多种国家比赛的运动员多是从大学生中选取(不排除职业运动员的价值),是“先有综合素质,后要体育技能”。我们的运动员辉煌一时,但很多人退役后,无一技之长,而且落下了一身病,生活工作等方面面临困境。学校体育教育的定位错位,导致种种不正常的现象,应该切实纠正。体育是基础,不应该附加功利目的。还体育教育以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