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的车市,仍然是降声一片。与去年和前年不同的是,售价在20-30万之间的中高级轿车也成了价格战的有生力量。
离老百姓远一点,生产资料市场的价格却是反其道而行之:钢材价格上扬20%以上,其他金属材料也大幅上涨,例如铜材3个月内狂涨了约70%。
汽车厂商是金属材料的大用户,当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的同时,汽车价格不升反降,可见在材料成本的背后还有另外一种力量在起作用。
多年来,中国汽车厂商面对百姓对汽车价格的不满,通常会说,我们的成本是如何如何构成的,我们的前期研发费用是如何如何的高,诸如此类来搪塞敷衍。而面对成品价格跌跌不休和用材节节上涨的双重压力,厂商们也是只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价格这把双刃剑终于悬在了汽车制造商的头上。
现如今,中国的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不断变化已经到了麻木不仁的程度。消费者自不必费心去了解价格变化规律,而管理学家和管理顾问却不能等闲视之,我们可以应用微观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判断戳穿价格的谎言。
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成立不久的波士顿咨询集团受邀为一家电子器件公司研究半导体行业的价格行为,该公司认为半导体器件的价格变动非常混乱,使人摸不着头脑。项目工作成员经过分析研究发现,半导体器件的价格变动一点都不混乱,而是严格遵循一条人们感知的、在管理咨询界被称为经验曲线的生产规律在变动:当器件产量翻了一倍,其价格和成本就成比例地下降25%。
根据定义,经验曲线理论包含以下两条基本原则:(请看图1)
onmousewheel=bbimg(this) alt="" onload=javascript:resizepic(this) align=middle border=undefined>
图1:经验曲线图
1. 单位价值(产品或服务,有用东西)的价格是个函数,它随着行业所累积的经验而下降,并且是可测量和估算的。
2. 单位价值(产品或服务,有用东西)的成本是个函数,它随着该企业所累积的经验而下降,并且是可测量和估算的。
经验曲线两条基本原则的含义是:
1. 某种产品的价值的单位价格,将随着产品所在行业的规模的扩大而下降,而这种下降的趋势可以通过量化的方法计算出其规律,即,行业规模在多大时,其单价是多少。
2. 某种产品的价值的单位成本,将随着提供产品的公司的规模的扩大而下降,而这种下降的趋势可以通过量化的方法计算出其规律,即,公司规模在多大时,其单位成本是多少。
经验曲线告诉我们,产品的价格变动是很规律的,随着行业规模和市场容量的扩展,同样价值的产品会下降。下降是必然的,而上涨是偶然的。在必然下降的过程中,商品的生产商总是要在某些时候,利用某些噱头,制造某些效果,吸引消费者(也可以说是骗取)在高价位买进商品。
同时,作为产品的生产商,用营销策划手段,在一些时点,短期提高价格和利润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定要把经验曲线总结的规律牢记在心:价格下降不可避免,如何在这一趋势中管理成本,让自家产品成本也跟上这一趋势的速度,方为上策。
管理顾问通过对许多不同行业的研究发现: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品类型,其产品的价格行为周期却有其普遍性。(参看图2)
onmousewheel=bbimg(this) alt="" onload=javascript:resizepic(this) align=middle border=undefined>
图2:价格和成本周期行为曲线图
几乎所有产品的价格变动都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在产品上市阶段,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少,竞争少;企业可以制定很高的产品销售价格并保持稳定;由于企业的规模扩大推动产品的成本下降;企业因此获取高额的利润。中国市场上,这样的故事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当初诺基亚8580初露芳容,要价八千人民币,半年后“徐娘半老”,四千就能买到,现在你去电讯商场,也许三千就能搞定。
广州本田雅阁第一次上市,36万,还未必买得到,现在26万你还有别的选择。产品新上市,厂家的说法是,由于前期研发费要摊,所以价格高。消费者信以为真,就上当了。根本的原因,是因为竞争力度小。
在中等车市场,北京现代索纳塔进入市场就是20万,带来的不仅是车,还有充分竞争。这样一看,奥迪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
这种产品价格先扬后抑的剧目之所以能不断地改头换面地重播,是因为产品制造商们一直用成本加成的方式表演,来掩盖产品价格周期的真面目。这种表演,欺骗了消费者也罢,就怕制造商自己也假戏真做,成了剧中人,忘了企业还要用公司规模推动企业成本下降。下面举一例说明。一家国内公司进入汽车制造业。在进入市场时它研究了国内其他汽车生产商的价格,得出1万元/排量的结论,并以此作为成本目标。两年后公司的产品上市了,成本也达到了最初设定的目标。然而,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已下调,市场不再允许公司按设定的成本目标加价销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