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杨凌示范区的农林博览园里人头攒动,从蝴蝶文化节到休闲农业体验,杨凌现代农业休闲游第二季的七大主题活动,把这座城市的热情和活力都激发了出来。 这一系列活动,旨在深化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活动,目标直指国家4A级。其实,早在2011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农”)下属的博览园就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杨凌首个国家4A级景区。 如此密集申请国家级景区的行为,是杨凌示范区以农业科技为依托、快速发展丰硕成果的集中表现。同时,把田园牧歌般的农业逐步递次延伸,形成次生经济。加上每年举办的“农高会”和杨凌区内大大小小的农业观光区,具有特色的农业旅游,将是继陕西省人文游、红色游和山水游三大传统板块之后,冉冉升起的旅游“第四极”。 观光游火爆 “这几年,杨凌示范区的观光农业游越来越好,来旅游的人很多。”提起这个,杨凌新天地农业示范园的负责人就笑了。“今年五一,在各地景区门票涨声一片中,我们的旅游采摘节却聚来大量人气,食用菌、花卉、蔬菜、水果任游客采摘。三天小长假,杨凌示范区共接待游客7。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61%。其中旅游景区接待游客4。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13%,星级酒店的入住率也水涨船高。” 这个成绩的背后,是杨凌示范区对于现代农业休闲游的深层考量。 2010年6月,一纸通告让西农博览园市场部经理雷和涛兴奋不已。杨凌示范区决定用5年时间,将杨凌建成集农业产业示范、田园风光展示、农史农具博览、旅游休闲观光、农村生活体验、特色民俗接待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从而使杨凌成为回归自然的“休闲会所”。

“我们有5个专业博物馆,以科普促进旅游,旅游带动科普,相互促进。”据雷和涛介绍,该博览园现在年接待游客数达到了20万人,年旅游综合收入近300万元,成为全国高校博物馆接待游客之最。 目前,杨凌示范区共建成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2个、2A旅游景区1个、其他景点3个,拥有国际国内旅行社及分社6家,拥有星级饭店6家、其他酒店宾馆60余家,接待床位数1455张,旅游从业人员3000多人。 向国家级品牌进军 近几年,按照“彰显特色,强化功能,丰富内涵,完善服务”的思路,杨凌示范区编制了《杨凌示范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实施了一批旅游重点项目,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产业发展。 “杨凌示范区坐拥天然的农业和西农科技资源优势,与旅游结合,既能弥补目前农家乐存在的短板,更是农业与旅游结合的典范。”陕西省社科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张燕认为,“从大学到田地、从实验室科技研究到试验田的无缝对接,让很多紧密契合农业市场的新产品被不断地研发出来。比如,新研发的农产品可视性强,不断和都市农业相结合,让家庭、楼顶的盆栽等融入各家各户。” 张燕认为,杨凌示范区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从这里能看到中国农业的过去、现代和未来。现在的杨凌示范区,不但为陕西农业提供示范效应,更是国际农产品品牌的交流地,所以未来应注重打造国家级品牌。“不过,要注意在高科技生产的基础之上、标准化生产的前提下,增加文化和环境的治理,并提高服务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