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座金山 ‘中国教育’真的是一座露天金山



近日碰巧见到一位高校的副校长,见其忙的不可开交;自然交谈了几句,这才知道;如今大学老师忙,并不仅仅因为是学校开学;而是因为相当一部分老师都有自己的私人学校。这位大学副校长就有自己的私人大学,挂名为大学的分校;当然主要进行的也就是现在盛行的高等教育助学班,而且专业是应有尽有;几乎与这所知名大学不相上下。

  原来这一个有近千亩的新学校,竟然是这位副校长与几个老师私人的;他们不仅忙招生与管理,连平常的讲课也是两边兼;这样一个能一次招生近千人的学校,他们竟然两年就收回了投资;个中的具体原因我不清楚,但在我们战略规划中有如此高回报率的我还真少见;这真是‘中国教育’如同一座露天金矿,只要沾个边;就比实际拣黄金还赚钱。正因为如此,我们如今的大学老师个个忙不过来;因为他们每个人有多头收入,而且全部是顶尖的收入;你说他们能不富吗。

  是啊!一个私人自己投资的大学,竟然能两年就收回投资;而且还是按国家核定的收费,你说我们那由全民所有制投资的大学;利润就应该是更加丰厚的了。然而可惜的是,我们全国人民作为全民所有制的股东;自始至终都没有见到一分钱的利润。我们有时的确很郁闷,我们全民所有制教育不仅没有上交利润;反而还要投入,这些钱究竟干啥去了;估计是在培养一批‘先富起来’的人吧。

 最后一座金山 ‘中国教育’真的是一座露天金山
  我们中国人的确很奇怪,自己生活节俭;可对孩子的教育费却连眉头也不动一下,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我们自己买菜都要讨价还价,却对孩子与日俱增的教育费早就有心理准备;有的人一辈子吃尽苦头,就是为孩子的受教育。而我们的独生子女也进入高等教育的高峰期,所以我们的教育自然也就是高回报。

  我们不明白的是,我们的大学如此吸引人;我们的大学生却难找到工作,可我们的高等教育却依然红火。再看我们那些多处兼职的老师,几十年的教材或教案依然如故;举例来说,我们的商学院,几乎没有讲授ISO9000的;而我们的数理统计依然还是正交设计,只有质量博士才有三次设计的课程;这样的教育结果,我们的人才到了单位还要进行继续工程教育;所以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也不感兴趣。但正是这种教育,却成就了我们的大学老师;退休了二十年的还在教育的第一线,而我们刚毕业的学生却没有学校要;所以我们这个露天金矿只对教育系统的人开放,外部人想进教育系统还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我们现在全国两极分化,而教育沾点边的人全部在‘先富起来’的行列;是啊,正因为教育效益巨大的;一个上千亩的私人大学,竟然两年就收回了投资;而且现在正是我们高等教育的高峰,他们当然是继续数钱了;他们当然是忙,但在这样的回报下任何人的内心都是乐融融的高兴。

  是啊!我们‘中国教育’是一座露天金矿,教育系统的人都可以发财;可我们教育系统的产品却销路不好,大学生还不如技校生容易找工作;这不是我们的大学生挑剔,而是我们社会的挑剔。因为我们社会需要低学历的人成为廉价劳动力,而我们的高等教育却是因为自己的高利率培养大学生;这样的教育两极分化,使我们的高等教育成本更高;结果更一步刺激了教育的高额回报。

  中国人现在是穷人在刺激国内的教育,而‘先富起来’的人早就把钱转移到国外去培养自己的后代了;我们的穷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先富起来’的人,结果用自己毕生的心血培养孩子;却不知依然是‘水中月’和‘镜中花’,一些超高成本使我们的大学生心力交瘁;因为付出与回报并不是对应的,因为我们的教育是满足教育者荷包的教育;而我们的社会又是一个关系与低成本竞争的社会,自然你认为的付出也就没有回报了;就连我们这助学班究竟有什么回报,也只能是一个‘天知道’的谜。

  ‘要想富,投资教育迈大步’;‘要想穷,投资学习(各类技能合格证等)就是一个无底洞’。我们的社会,教育与回报;恐怕没有人能说出‘所以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61245.html

更多阅读

包丽敏:最后一位幸存者(中国青年报 2008-5-21) jjg21 2008

最后一位幸存者本报记者 包丽敏撰文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5-21谁将是最后一位幸存者?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发生在他(她)身上的故事,将成为一个意象,一种象征,甚至一段史诗,而绝不仅仅是肉体意义上的生理奇迹。与其说那是

声明:《最后一座金山 ‘中国教育’真的是一座露天金山》为网友答应不爱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