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格局图 2016 摩业格局猜想



 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中国摩托车行业的产销达到历史的颠峰。而之后,几乎可以预见的是,今后的竞争将不再是开拓市场,而是进入一个新的全面竞争阶段:争夺竞争对手的市场。

  在2005年的下半年,一个时髦的概念——“蓝海战略”风靡全球,几乎像一股强劲的龙卷风席卷着中国商业界。“蓝海战略”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不是传统地向对手发起进攻,而是回避竞争,寻找一个没有竞争的新领域。

  那么,是否真的存在着这样的“蓝海”呢?或者说,这样的“蓝海”是否永远会为我们而存在?

  而事实对于摩托车行业来说,寻找“蓝海”几乎是不可能的。作为一个才进入竞争阶段不久的行业来说,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要避免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退出摩托车行业。

  这样的假设同样不能成立,因为在现代商业领域,要进入一个完全没有竞争的领域太难,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就是:即使偶然发现了一个新的没有竞争的领域,但是一旦产生利润必定很快就会有跟随者蜂拥而至,“蓝海”就立刻变成了“红海”。

  这样的“逃避”难道是无休止的吗?

  因此,对于摩托车行业来说,唯一的选择就是面对竞争,赢得竞争。

  站在2006年的门槛上,竞争依然清晰在目。

  一个被铺开的想象也同样清晰地展现出来:如果把摩托车企业进行排列组合,也许,整个行业的脉络就更加明了了。

  也许,这是一个大胆的排列与组合。

  盛世危情

  2005年的12月,对于陈先生来说,是个黑色的月份。

  “这个年怎么过?没有办法过了。”陈先生已经没有了两年以前的意气风发。

  陈先生是重庆市北碚区一个配件厂的老板,厂虽然不大,但是这几年来,多少还有些利润,在重庆众多的配件老板中,陈老板的日子还算不错的,毕竟,他每年都不会为没有希望的欠债而操太多的心。

  但是,2005年已经注定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黑色年头:他也开始为眼看着要泡汤的欠债而彻夜不眠。之前,重庆又一家摩托车企业陷入困境,面临破产。

  陈老板的沮丧不可言传。为了能够尽量地规避,他几乎天天都在托人打听小道消息,想把风险降到最低。

  “好像公司里都没有什么人了,厂区都贴了封条了。”一个重庆摩托车行业人士对《摩托车世界》说。

  这已经是第几次面临这样的情况了呢?以前别人经历的,陈老板都幸运地避免了,因为他恰好不是之前几家破产企业的供应商,而现在终于轮到他头上了。

  “这样下去,我们还怎么活下去啊?”陈老板的郁闷还不止于此。2005年的销量大滑坡,已经引起重庆市政府和整个行业的警觉,警觉之后便是醒悟,像陈老板这样的小厂以前凭借着各种拐弯的关系,还能为一些知名的企业配套,但是,下半年那些企业开始加强对配件质量的管理,像他这样的小企业自然被排除在外了。而现在又一家企业面临倒闭,这将不仅意味着2005年对他来说是颗粒无收,2006年也是个近乎空白的开头。

  之前,先后有先风、宗庆等企业破产。短短一年时间,就先后有3家还算知名的企业陷入死亡境地,这说明了什么呢?事实上,还有上游的配件企业,也都随着整车企业的倒闭而走向衰败。“很多配件企业连基本的技术设备都没有,正规的厂房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设想而已。”一位由做配件转而做三轮车的老板说。像他这样的转行,也不在少数。“一味地压低价格,利润很薄,有时甚至是亏损的,怎么能撑得下去呢?”在2005年的时候,记者曾经在采访的过程见过一些配件厂的规模,小而乱的作坊式。

  事实上,从重庆摩托车行业的整体来看,在几个摩托车生产基地,重庆的集中度是最高的,无论是产销还是企业规模。也就是说,相对于广东和江浙来说,重庆的淘汰似乎已经走在了前面,目前,重庆除了5大家外,真正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应该不会超出5家。

  那么,2006年的重庆摩托车行业格局回是怎样的呢?

  按照笔者的推测,到2006年年底,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重庆摩托车企业的数量应该不会超出10个,甚至可能的话,应该在8家左右,即使实际上可能超过8家,那超过的可能也是名存实亡,至少,要熬过2006年的冬天,几乎没有可能。能够对此进行印证的是:曾经辉煌一时的企业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丢城失地,陷入空前的困境,还一度传出要转手卖掉。无论此事是否属实,一些企业的面临行业变局时抵抗力的极其脆弱;有些企业在国内市场曾经占有一席之地,但进入2005年之后,国内市场快速萎缩,转而出口海外市场,这只能说明企业的竞争力在下降,企业正在面临边缘化的风险。

  那么,在2006年以后,重庆还会有多少摩托车企业呢?应该不会超过5家。

  到2006年年底的时候,广东会有多少家摩托车企业呢?真正活着的应该不超过20家,而现在,广东的摩托车企业数量已经超过50家。从数量上来看,广东摩托车企业的数量最多,但是,从整体的实力来看,并不乐观。这主要是体现在几个方面:

  1、企业数量众多。仅仅一个广东省就有超过50家企业,这说明这个区域的内部竞争并没有完成,或者说,跟重庆相比,广东摩托车企业的淘汰相对要晚些。内部竞争不充分,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在今后,广东摩托车行业极有可能发生巨变,也就是说,很多企业的危局将在2006年和以后的时期里集中爆发,因此,可能导致企业的批量倒闭和破产。

  2、大企业比较少。虽然企业数量最多,但是能上规模的实力型企业却寥寥无几。重庆有5大家,广东真正数得上的大企业,却只有大长江和五羊-本田。在2005年里,广东和重庆的摩托车产销量几乎不相上下,但是,最明显的是,广东的摩托车产销高度分散,远远没有重庆集中,这也意味着在今后,广东区域内企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淘汰和被淘汰会更激烈。

  3、贸易企业比较多。近年来,广东企业纷纷建新厂房,逐步地改善硬件环境条件,但是,并非所有的企业都有强烈的进取心和理性的计划。如果说重庆摩托车企业老板的成功是抓住了机会,利用了机遇,广东大多数摩托车企业起步的时间比重庆相对要晚,他们基本上都完成了原始积累。因此,重庆摩托车企业与广东摩托车企业的根本区别就产生了:重庆摩托车企业注重机会和机遇,而广东摩托车企业则善于做贸易。正是两种不同的企业基因,使两地的摩托车企业风格大不相同:重庆的摩托车企业是想借机快速发展,甚至一夜成长起来;而广东的摩托车企业则考虑的是到底投入之后能赚回多少钱。这就注定许多广东摩托车企业的灵活性很大,但是根基并不牢固,因此,其今后的发展会很有限。

  几轮竞争下来,广东摩托车企业数量必然大大减少。

  江浙摩托车企业数量也比重庆多,作为一个曾经创造过辉煌的生产基地,江浙在近年来的遭遇是必然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多年来的加工贸易的生产方式,几乎将江浙的摩托车行业推向毁灭的深渊。不可否认,江浙的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气候,而且具有非常敏锐的眼光和灵活的举措,正是这样,这也决定了江浙摩托车企业必然被最先淘汰的命运:只注重眼前的回报,必然会违反正常的商业规则,比如不是靠品质竞争,而是靠对市场嗅觉和灵敏的反应来参与竞争,由于缺乏商业信誉,江浙的许多摩托车企业难逃覆灭。

  如今,江浙摩托车企业群体几乎集体撤退。在2006年里,江浙摩托车企业会有几家能够真正地名副其实地活下来?扳着指头完全能够数出来:应该不超过5家(名存实亡的除外)。

  为什么会作出如上推测,原因如下:

  一、国内市场销量必然下降,在一线品牌的倾轧之下,二线、三线品牌的生存空间必然越来越小。国内销量已经达到顶峰,销量逐渐下滑是必然趋势。隆鑫摩托陕西总代理——西安隆鑫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葛建宝也对《摩托车世界》表示:“销量肯定要下滑。”而事实上,2005年的下滑已经是不可更改的客观现实。另外,在之前的销量里,有相当的销量其实不是自然销量,而是透支。这样的透支的后果就是透支到一定程度,市场将陷入困境。2004年的逆市反弹与2005年的由盛转衰,已经预示了这样的下滑势头。

 汽车产业格局图 2016 摩业格局猜想

  二、中小企业竞争力与大企业竞争力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中小企业要么能够在最后冲刺中获得新的空间,要么彻底被淘汰。竞争力的差距主要体现在:1、品牌影响力与号召力;2、市场网络的凝聚力与推动力;3、产品力,包括产品创新能力和品质保证能力;4、服务体系的建设;5、制度建设;6、人才队伍。

  三、市场机会越来越小,生存希望也越来越小。最原始的市场是满足市场需要,而进入真正的市场竞争之后,就是对市场的相互争夺。因此,中小企业面临着比大企业更严峻的现实:1、市场份额的进一步丧失;2、整体获利能力降低;3、回旋余地被进一步压缩;4可利用资源更少。

  中小企业的危局可能是难以改变的,即使有意外,也只是其中的极少数。

  配对企业

  尽管,整合的话题被一炒再炒,但是,整合还是必然趋势,这是大家都认同的。那么,企业之间到底是该强弱联合还是强强联合,或者是弱弱联合呢?其实,笔者更倾向于强强联合,尽管强强联合有很大的难度。在此,我们进行一个一次大胆的勾画。

  首先从重庆的摩托车企业开始。事实上,重庆摩托车企业淘汰是最激烈的,也是效果最明显的。2005年一个接一个的倒闭,也说明淘汰仍在进行中。目前,重庆的大小摩托车企业大概有20来家。但是,真正有竞争力的并不多,但是,来自区域内的争斗却非常激烈。

  如果重庆摩托车企业再进一步进行整合的话,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比较适合整合为两大集团:一是将嘉陵与建设整合为一个集团。摩托车行业已经不是国家的重要行业,而且已经进入市场竞争阶段,按照国家关于国有企业的退出竞争领域的规定,可以将嘉陵和建设的摩托车资产进行剥离,然后重组为一个集团。

  当然,在过去也有过把嘉陵与建设进行重组的打算,但是却没有变成现实,后来又试图将两大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进行重组,也没有成功。嘉陵与建设都是老国有企业,目前面临的问题非常突出,主要有:一是体制问题,缺乏激励,权责不清;二是机制问题,缺乏灵活,反应迟钝;三是人才问题,论资排辈,按部就班,沉闷的气氛、无望的职业生涯和微薄的收入导致人才外流,而传统的工作习惯又使得国有企业的职工缺乏激情和动力;四是观念问题,国有企业长期以来的种种限制,再加上多年的惯性力量,使国有企业缺乏观念更新的机会和动力。

  如果把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进行重组,其排斥性比较大。如果把嘉陵和建设进行重组,则可以形成一个大型的摩托车企业集团。在新的规划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强调要把摩托车业务做大,那么,完全可以将嘉陵和建设的摩托车资产作为非军工资产剥离,然后整合成一个大型的摩托车集团,完全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运作,建立现代的企业运营机制。

  嘉陵和建设整合成为一个集团之后,其业务范围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进行划分。比如,建设的业务范围可以划分为普通摩托车用车,以及沙滩车、雪地车等特种摩托车,而嘉陵则可以进军大排量休闲和运动摩托车。这样两个企业不仅可以统一采购平台,还能统一物流系统,从而降低成本,节省资源。在产品范围的划分上,可以将品牌进行各自的定位。

  力帆、隆鑫和宗申也可以将摩托车资产剥离进行重组。目前,力帆已经进军汽车业,今后将会把相当大的精力放在汽车项目上,隆鑫更擅长于资本运营,摩托车虽然是其主业,但是,也很难保证今后不会逐渐地淡出,如果3家分别把摩托车资产剥离出来,整合成一家摩托车集团,其集聚效应就会非常明显:力帆和隆鑫主攻海外市场;宗申主推大排量和休闲摩托车。

  这样,在重庆就分别产生了2大摩托车企业集团,其年产销量分别应该在200万和300万辆以上。在2005年,重庆市政府虽然有意要将5大家整合为一家,但是,除了这5大家各家意见不一外,还有就是业务重复、严重冲突,难以区分,而这样划分,国有跟国有企业之间有较大的融合性,能够形成整体效应,便于整体性的变革;而民营企业之间的共通也比与国有企业之间的融合更容易,在经营理念上更相近。通过整合,然后建立全新的市场机制和公司管理制度,这样将使重庆摩托车行业达到空前的集中度。

  再来看看广东。首先来看大长江。前年的一场“两江合流”传言几乎震动了整个摩托车行业,成为当年最具有影响力的事件。当时,只要听闻大长江合并钱江这一消息者,无不闻者动容,听者失色。最后,以不了了之结束。如果当时大长江真的如传言所言中的话,也许,今天的摩托车行业格局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也可能从此拉开整合重组的大幕。一切都在猜测与想象中停止。

  现在,如果要重组广东摩托车企业,大长江与钱江依然是一个值得猜想的组合。大长江已经树立了高品质的品牌印象,钱江树立了耐磨的品牌印象,因此,两者在整合之后并不冲突,可以说各有千秋。更重要的是,行业第一与单品牌冠军的结合,不仅意味着规模化,更意味着在资源的共同享受。从钱江来说,钱江有其它的业务,作为国有企业,退出低利润、不重要的竞争性领域,是理所当然的。而大长江也有进一步规模化的必要,优优组合,才能实现1+1>2的效果。钱江将摩托车资产剥离将是一个值得想象的方向。如果真能结合,两者的产销量就超过300万辆,一个新的大型摩托车企业集团就此诞生。

  五羊-本田与新大洲-本田作为本田系的两大主力军,虽然各占一方,但是,几乎已经是本田系的两个棋子,其整合自然不是太难的事情。按照本田的计划,这两家组合在一起,从当前的产销量来看,应该能够在短期内超过200万辆。

  江浙摩托车企业的整合似乎更简单。金城漂亮的出口成绩使它一枝独秀,遗憾的是,金城在国内的表现明显不如国外。这不禁让人想起另外一家与金城相反的国有企业,它就是轻骑。轻骑在国内的表现还不错,曾经也创造过历史上的辉煌,与金城不同的是,它的出口似乎乏善可陈。如果把两家的摩托车资产进行整合,轻骑主内,金城主外,显然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搭配。当然,这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变数:由于都属于铃木血统,如果国退民进的话,铃木很可能“近水楼台先得月”,将其完全纳入自己的体系内不是不可能的。这样,又产生了一家产销超过200万辆的摩托车集团。

  这样下来,就分别形成了嘉陵-建设系、力帆-隆鑫-宗申系、大长江-钱江系、本田系、金城-轻骑系等新5大家,这5大家的总产销量可望超过1300万辆,如果行业的整合真能进行到这一步,那么,整个中国摩托车行业的企业集团应该不会超过8家,而这8家将是中国最具有竞争力的集团军。

  这个猜想会变成现实吗?现实的复杂与多变,也许会使这样的猜想永远停留在猜想的层面上。但是,不可改变的是进一步的集中化。

  未来走向

  当然,以上的猜想只是在一种理想状态中。现实中的困难可能比想象中的要多得多。但是,这样的配对,基本上是把今后中国的主要摩托车力量划分出来的。而这样的结合并不是完全不可能。

  比如,在2004年就曾经传出建设要入主轻骑的消息,包括大长江合并钱江等,这说明来自企业内部的组合动力已经存在。最后没有实现,也说明了合并组合的难度之大。但是,在今后,这样的动力肯定是越来越大。这是因为存在着以下特点:

  一、来自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直接,淘汰加剧进行。如果说最初的市场是一片“蓝海”,由嘉陵、建设、轻骑等几家老牌军工企业所把持,当年有限的生产能力和快速释放的消费能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年最红火的时候,要买一辆摩托车必须托关系、走后门、批条子,到厂门口排队的车排了好远,有的人为了拉走一车,要等一个星期。”当年的市场是一个极其饥饿的胃,需要巨大的生产能力,由于最早摩托车是军用品,因此,这成为民营资本进入的门槛,也因此,那些早期的国有企业们享受着在“蓝海”自由惬意遨游的快乐。后来摩托车由军品改为民用后,巨大的市场很快吸引着大量的淘金者,正是这样,才有了摩托车民营势力的形成与扩展,也才有了连续十几年的产销世界冠军的惊人发展速度。但是,对于当时的生产企业来说,其主要任务就是满足需要。如果说过去是一种美好的回忆,把过去翻开,现在必须面对的是市场空间不仅不可能无限扩张,而且还可能缩小,但是,产能却是有增无减。这就注定今后的竞争将主要体现在企业之间对市场的激烈争夺。因此,以前相安无事的平衡将被彻底打破,相互的直接竞争,必然会有生有死,淘汰就这样开始了。尽管目前的企业数量并不少,但是,名存实亡的很多,至少很多企业的正常生产和销售都无法实现,即使现在勉强活着,也会在不久的时间里倒闭。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时间问题。

  二、利润递减继续,规模化是必然趋势。跟上一次“百万冲刺”不一样的是,第二轮的“百万冲击”似乎更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不像第一次的“百万冲刺”过把瘾就下。这说明企业的根基比以前更加牢固了,也说明企业上规模的条件更加成熟了:1、品牌对购买行为的影响力和作用力越来越明显;2、竞争导致利润被稀释,只能以规模求整体收益;3、低成本时代即将过去,高时代高代价时代正在来临,规模化是降低成本的一个有效途径;4、规模化有利于整合资源,增强企业的整合竞争力。

  三、竞争加剧,使行业面临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市场需求的降低,意味着单纯的产品消费主义时代的尾声到来,在今后的消费行为中,一个最明显的转变就是对产品的自我化追求,比如对造型、对外观等设计的要求,以及品牌的个性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文化水平也会跟着提高,这包括消费者的眼光也将随之而水涨船高。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能有合适的产品,还要有能跟消费者的眼光相吻合的设计能力。而实际上,大多数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投入和能力,产业升级也意味这些企业属于被淘汰之列。显然,当需求回落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量上的时候,大批企业的出局也意味剩下的企业的市场空间变大,而这些空间将为主流企业的规模化提供可能的现实途径。

  四、各种投机资本的退出,将是不可避免的。摩托车利润的降低与市场空间的逐步缩小,以及资金门槛和投入成本的增加,无疑将使一些投机性资本不敢轻易地进入。资本有逐利的本性,越来越没有利润的摩托车行业将不再是各类资本追逐的对象,因此,在过去的狂热之后,可能会是更加冷静与理性的思考。比如,江浙的一些摩托车企业见电动车势头不错,以最快的速度转行做电动车。这也必然导致一些资本不可能进行太大的投入,也就使其能够轻易地退出,并能够完全承受退出成本。

  一个市场的成熟,必然伴随着大批企业的死亡。达尔文的优胜劣汰原则将在这里得到体现。成熟是必然的,同样,淘汰和发展也是必然。日本摩托车行业走了15年的整合之路,在中国到底要走多少年呢?

  让我们一起猜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61224.html

更多阅读

汽车电路识图方法 柴油汽车发电机

汽车电路识图方法(一)汽车电路图的表达方法仅仅是对目前各种汽车电路图从表达方式上的简单归纳,不同教材中的归纳方式不尽相同。由于各国各厂商有关汽车电路图绘制的技术标准、文字标注上的差异,使得各国各大汽车厂家在电路图的绘制、连

全套汽车路牌标志图 路牌标志图片解读

馆友“津张先生书馆”:您好!您的馆藏文章“全套汽车路牌标志图”深受广大馆友的喜爱,于2013年7月31日进入“阅览室”频道的“生活/居家”下“爱车e族”类别的精华区。360doc代表全体馆友感谢您的辛勤劳动和慷慨分享! 360doc个人图书馆全

日本三大经济支柱产业 日本汽车产业对本国经济的重要性

     在日本工业交货值中,汽车占20%,如果换算成金额 是47万亿日元;而在创造就业方面,汽车产业的从 业人员占到整个日本员工的10%;同时,汽车产业也 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如铝、铁、钢、纤维、纺 织等,这些行业把汽车作为自己的重要客户

声明:《汽车产业格局图 2016 摩业格局猜想》为网友醉眼不逢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