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在翻阅学生的语文教科书时,看到下面几段清新优雅的文字,情不自禁地细细看了又看: “再顺眼望去,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它翻滚着,好似奔腾的骏马。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睛空了。这淡蓝色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垂向一片碧绿的草滩,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山峦。而我的脚下,银色的公路像是一条哈达,逶迤着伸向远方……一幅多美的画卷啊!而这其中的一切,又都浸透了黎明生气,浸透了晨雨的滋润,显得这么清新,这么幽雅。那晶莹的雨珠隐隐约约地闪露在草丛中,花瓣里、湖面上以及山峦顶端和空气分子之间,轻轻松松地吸了一口空气,甜丝丝的凉爽的。我几乎醉了想跑。怕破坏这画卷的安谧;想喊,又怕惊动了这画卷的宁静。我看着不远处那位年轻的司机他仍旧那么肃穆,默默地望着远处的一个地方,丝毫没有交流感情的意思。而草滩上那几头漫步的牦牛,更是分外的悠闲。我只有独自默默地伫立着,任大脑在美中陶醉,任心潮在美中起伏。”
“仅仅这些神话般的传说,就是多么迷人啊!而青蓝色湖面上好象微微泛动的波澜,又似乎在悄声叙述着青海湖遥远的历史。早在两亿三千年以前,这里整个是一片浩瀚的古海,甚至和现在的太平洋连在一起。后来,经过多次地壳运动,沧桑巨变,才形成现在的青海湖。至于青海湖的海心山,海西山,海东山,石义岛,以及那驰名中外,像一屋娓娓动听的传说就更多了。这是鸟儿的世界,是个绝妙的世处桃源,不然,为什么会一年又一年地吸引着数万乃至数十百千万只不同种类的水鸟呢?那红的、蓝的、花的鸟儿,甚至那洁白的天鹅,美丽的风光潜鸭,欢快的云雀,伏雅的黑颈鹤都年复一年地从我国江南,从东南亚,从尼泊尔,从印度,飞到这里,在这里飞旋荡漾,悠然自鸣;从这里安家落户,繁荣昌盛的鸟的王国啊!还有那满湖欢快的鱼儿,恐怕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储量吧。据说,到了盛夏时节,群群,一层层的鱼儿自由自在的浮游着,金灿灿,红艳艳,美极了,而到了冬天呢,只要在冰面上凿开一个个洞,然后在洞口点燃簧火,那成群结队的鱼儿,便会飞快地涌来,一条条自动地从洞口跃出,这就是脸灸人口的青海“水鱼”呀,那气氛,该会换来多么欢畅的笑声。”
由此想到了英语教材的教学, 同样优美的语言,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又能体会到语言的美感呢? 仔细想来,以前传统的教学过程是"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教室中心)、五环节(组织教学、检查作业、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的封闭系统,那只是一种适应教师传授知识的教学形态.虽然传统课堂教学确实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弊端,但是传统教学的一些方式和方法并不是一无是处,特别是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教师在教法和学法指导上要创新,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经过一些列质疑、判断、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并尽量使这一思维过程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多角度、多层面的新认识、新观点。如果学生不熟悉基本的知识,没有基本知识做铺垫,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品质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然而,五环节(组织教学、检查作业、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中的"检查作业、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对于英语知识的积累起着很关键的作用.那么,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实施,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的热门话题,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有人认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就是老师少讲或不讲,对于一些基础知识也不要求记忆和掌握,只要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丰富多彩,一堂课中有学生的演讲、有学生的剧情表演、有学生的对抗赛等就是创新了,一节课下来,学生只记得谁搞笑了,谁表演得精彩,设计的内容有些甚至与学科教学联系不上,缺乏科学性、严谨性。是的:新课程观告诉我们,新课程已经由专制走向了民主,由封闭走向了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了师生开发,师生是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就发生在学校中、课堂里、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按照这样的新课程观,教学过程从本质上看就是师生创造和开发新课程的过程,也就是新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的过程,也就是新课程内容持续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的过程,即教学过程的开放,也就是新课程意义上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因此,在语言课堂上,我们决不是只把语言当作一般的科学知识来学,而是要把它当作师生生命碰撞的载体,当作思想交流的工具,让大家进生生命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性情,在发展的、变化的、创造的、不断提高的授课过程中创造生命的歌,提升个人境界。与此同时,现代的教学过程是情境化的、信息化的、生活化的动态开放系统。在这个开放系统中,教师和教室不是学习环境的全部,课堂教学也不再局限于教科书、黑板、粉笔之类的传统媒体,而是有了包括因特网在内的丰富多彩的媒体支持。有学才提出,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探究与交流—实践与应用”的教学程序,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就会出现开放的教学格局。这不失为开放教学过程的一个很好的思路了。可是,语言学习是一个从感知语言知识到积累语言知识、而后从积累到理解和运用的过程,由于中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还不是很健全、很稳定,要达到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就必须有语言知识的积累,而积累知识的过程主要是记忆的过程,记忆是一个人在他人生成长的道路上不可逾越的环节,记忆也是语言学习的一项基本环节.
又如:“我扑向七月的清晨,深深地呼吸着雨后甜甜的空气,瞬间,我惊住了,象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失去了中心和方向。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菌菌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里的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渌色湖水。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它蓝似海洋,可海洋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的,蓝晶晶的眸子。”
这段飘逸的文字真有点浸人心肺的芳香,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放。着也是语言课的目的之一,语言课也就成为了学生思维的王国,而不只是教师思想的橱窗。在这样的语言课中,对一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应只有教师的声音,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观点为最终观点,而应允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并尊重学生的富有创见的思考。课堂教学应充满学生独立思考的火花和学生之间甚至师生之间思想的碰撞。在这样的一堂课结束后,学生的思考并未停止,他们的思想仍在继续展翅飞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教学中,首先要通过讨论问题激发思维开放。教育学家认为教育最理想的思维是提出一个命题,从中引出大量知识。任何思维都是问题,这就是说在课堂中要让学生重视对问题的思考,通过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这要求教师联系教材和学生实际,向学生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其次,要让学生自己设疑,训练思维开放。教学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火花往往是遇到要解决的问题引起的,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大胆探索的能力。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教材自行提出问题,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这种形式极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