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掌管教育的一流人才们总是在不断地进行着教育的改革,每隔三五年,总有改革的大手笔出现。这不,标准化考试刚于80年代末在全国全面推广,90年代初就又对高考的考试科目进行了改革,理科不考生物,文科不考地理。我们的学校和学生都是很现实的,一切围绕高考转,高考不考的科目,能走马观花地学一下就算不错了。
真是难以想象,我们的教育专家们竟敢逆历史潮流而动。21世纪的科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生物这门学科主导着的,比如生命科学、基因工程,不学生物,未来的科技工作者还怎么赶超发达国家先进的科技水平啊。文科生学不好地理,连祖国山河的险要形势也不懂,即使读了万卷书,但行不了万里路,空做一辈子的两脚书橱有什么用呢?这种缺心眼的高考改革,自然招来了有识之士的一片反对之声,但批判的武器毕竟不如武器的批判厉害,我们的高考还是气定神闲,就这样“3+2”地考了好几年。后来估计是教育官员以及专家学者们良心发现了,这样做下去可能要误国误民,才在新世纪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于高考时加上了生物和地理这两门的考试。与此高考改革相配套的是,在高中推行毕业会考制度,由省里统一命题,高一考历史、地理,高二就把高中所学的剩余课程全部考完。这样,除了期中期末的统考和高考这两座大山之外,会考成了压向学校师生头顶的第三座大山。万不可小看这第三座大山,它是应试教育的又一道亮点,可以使擅长考试的各级学校再次一展英雄风采。故而备考的紧张程度一点也不亚于高考,学生们辛辛苦苦朝背暮练,老师们忙忙碌碌考试阅卷,不折腾它个四五回做不到万无一失绝不罢休。每年高考的前几天就是会考的黄金岁月,全省统一布置考试,各地互派监考、巡视,还要正儿八经地培训监考教师,要求同高考一样严格,考完还要由地区统一阅卷登分。如此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时间一长自然遭到人们的反对,主管教育的公仆还算能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明令取消各省统一会考。无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鉴于会考能为各级教育行政机构赚取白花花的银子,可以使其中的工作人员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各地遂对上边的政策做了一个小小的变通,由各地市统一命题,各县自行组织会考,虽然钱还得交,但会考的隆重色彩毕竟淡化了一些。
眼下,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进行新课程改革,好象新课程的版本也有两个了,教材编写得较以前有了进步,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也大有好处。不过,在目前的这种教育模式下,深层的教育体制不触动,只做一些浅层的配套改革。恰如黄鼠狼吃鸡的本性未变,即使改革得黄鼠狼能给鸡拜年了,也不过徒增一些好听的名声而已,于鸡的被吃命运并无多大关系,我们的教育又能有什么大的改观呢?
不过,我还是愿意对中国教育的掌舵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尽管他们的教育改革多属闹剧式的,但毕竟使中国的教育显得不是死水一潭,终究有那么几片昙花一现的涟漪,也可以给人以暂时的幻想,虽然是不切实际的,总比没有强。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