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孔子教育思想浅析



孔子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实现人与人之间充满仁爱的大同世界的社会理想的基础之上的教育思想体系。是孔子为实现其社会理想,以教育为抓手,培养德才兼备的仁人君子,以教育为手段,传播其仁爱思想,最终达成人人受教育,使社会高度文明,从而实现大同世界的理想社会的目标。孔子经过长期的艰苦实践,潜心探索,总结出的教育主张、教育目标、教育功能、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方法等一整套教育思想体系。令人惊奇的是,孔子在2500多年前已十分明确地认识到构建理想社会要从教育抓起,并树立教育公平的思想,高举起全民教育的旗帜,这是其一;其二,孔子对教育主张和教育目标与现行的教育方针何其相似,课程体系的设置何其完整,教育功能的定位何其准确;其三,孔子的一整套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理论的系统性和操作性之强。

  目前,教育理论的研究五花八门,理念的更新、课程的改革、方法模式的探索成为一种时代潮流,专家们大谈西为中用,却很少能听到对传统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发掘。当孔子学院走向世界各地的时候,我们自己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研究却十分冷淡。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的发展要走在前头,不会有错。但我们的传统教育的理论、方法从来都没有落后过西方,而传统教育理论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何况对西方现代教育理论并不排斥。因此,教育的改革应该是一个坚持传统教育理论的精华的同时,改革传统教育的弊端,引进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手段和方法的过程。改革需要有勇往直前的精神,改革也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回头看,因为改革不需要的是奋不顾身的盲目牺牲。

  现在一线教师对教育的改革适应能力不理想,问题在于要么自身信心不足,要么对传统教育产生怀疑。坚持传统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积极实践和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是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正确途径,排斥和怀疑传统教育的教育改革肯定一事无成。孔子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理论的基石,学习和认识孔子教育理论体系,在现代教育改革中仍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我们可以对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作一浅析。

  一、孔子倡导的教育主张

  孔子倡导“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提倡不分长幼,不论贵贱,不认种族,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的教育主张是以他的大同世界的社会理想为基础的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受教育者不规定年龄,他认为学无止境,年长者也可以学,教育可以是一种终身教育。主张不分贫富差别,不论地位高低,不论个人身世,不区别民族、种族,人人都应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提倡教育平等。

 二、孔子教育思想的培养目标

  孔子教育思想是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仁人君子为教育目标。目的是通过这些德才兼备仁人君子去传播他的“仁爱”思想,并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培养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孔子对仁人君子的“德”与“才”提出了“智、仁、勇、艺、礼、乐”等六个方面的标准要求,把教育目标具体化。

  三、孔子对教育功能的理论概括

  孔子从教育对个体发展、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出发,来概括教育的功能。他认为良好的教育可以达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认识和掌握社会纲常、事物规律,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不断完善受教育者的人格,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这种功能。并以此为基础,教育可以实现促进家庭的和睦美满,人与人之间的和平平等,实现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目标。

 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孔子教育思想浅析
  四、孔子教育思想的课程体系

  孔子教育思想从其培养目标出发,以仁人君子的德才标准为依据,确定了“礼、乐、射、御、书、数”共六门课程,简称“六艺”。六门课程各有明确的内容,完成不同的培养目标。

  “礼”:学习人伦纲常、道德规范,培养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

  “乐”:学习音乐、舞蹈、诗歌,培养高尚情操和情感表现能力。

  “礼”、“乐”两门课程完成对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培养任务,实现课程体系的德育目标。

  “射”:学习骑马射箭的本领,训练强健的体魄,培养实战能力。

  “御”:学习战车驾驭和御敌本领,训练军事技能和生存能力。

  “射”、“御”两门课程完成对学生的体能、体魄和军事技能的培养任务,实现课程体系的体育目标。

  “书”:学习识字、写字、自然常识和写作。

  “数”:学习数学、天文、地理和阴阳历法。

  “书”、“数”两门课程完成对学生的文化知识传授,使学生掌握渊博的文化知识,实现课程体系的智育目标。

“六艺”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分别完成道德的修养,知识的传承,体能的训练三大任务,是一套完整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孔子十分重视教会学生做人,他对学生做人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把德育放在首位。

  五、孔子倡导的教学方法

  孔子善于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注重探索和研究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他提出的“循循善诱、因才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叩其两端、举一反三”等教学方法丰富多样。他认为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教学要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心理差异抓住时机有的放矢,要根据知识逻辑和学习规律有序地进行,要通过复习与练习体会和巩固知识,教学要联系实际操作演练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孔子实在不仅是伟大的教育理论家,还是一伟大的实践者,他的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艺术的精湛后人难以企及。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可以用八个字概括:“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按宋代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可见,“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通达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结论尚未成熟,思路尚未明晰,处于意欲陈述而又难以准确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里理清思路,选择恰当而准确的语言予以表达,这就是“发”。抓住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教师适时点拨启发,从而使学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这种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教师的作用只是在于指导促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知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尊重和凸显,因而具有更高的理论价值。

  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的理论,体现了古代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在《论语》中,有不少生动的事例表明,同一个教学内容,孔子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教法,例如《论语.颜渊》篇中记载,樊迟、司马牛、仲弓、子张和颜渊曾分别向孔子问“仁”,孔子做出了五种不同的回答: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子张问仁。孔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樊迟的资质较鲁钝,孔子对他就只讲“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司马牛因“多言而躁”,孔子就告诫他:做一个仁人要说话谨慎,不要急于表态;仲弓对人不够谦恭,不能体谅别人,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要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颜渊是孔门第一大弟子,已有很高的德行,所以孔子就用仁的最高标准来要求他——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的规范;子张有时过于偏激,办事好走极端,这种人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常显得不厚道。所以当他请教仁德时,孔子讲得比较具体细致,告诉他如何与人相处。根据学生的基础和个性的不同,孔子对同一问题作出了五种深浅不一的回答,针对具体对象的思想行为实际,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

  六、孔子对教学过程的精炼概括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孔子将教学过程精炼地概括为“学、思、习、行”四个阶段。可以理解为潜心学习、积极思考、举一反三、操作实践,达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学:学习的内容要广博,态度要认真,求知要主动。

  思:思考要积极,探究要深入,对知识要作比较甄别。

  习:对知识要作反复练习,达到较高的掌握程度。

  行:运用所学进行实践操作,以形成技能。

  同时孔子对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也归纳为五个阶段,我们也可将其视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他总结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博学”、“审问”为学的过程;“慎思”、“明辨”为思的过程;笃行是‘习’和‘行’的过程。学习的五个阶段体现了与教学过程中的内在联系。

  孔子还认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主观投入程度与学习的效率密切相关。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做到因势利导,寓教于乐,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好学,乐于学。

  现在我们经常讲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此话确有其深刻的道理。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心理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就可能达到事半功倍效率。

  总之,孔子教育思想内容全面、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是现代教育思想发展的基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60885.html

更多阅读

创新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案例

一、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基本职能由农业时代发展到工业时代,再由工业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由于各个时代的生产力发展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默默无闻的意思

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具体说是作者想通过文章的主要内容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抒发什么感情,说明什么道理等等。如果我们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在复习指导中要注意两点:1、指点迷津,引导

声明:《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孔子教育思想浅析》为网友淡淡茶香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