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全面质量管理(TQM)专家司马正次提出的“鱼缸理论”把市场比做鱼缸,把客户比做鱼,认为要想把企业经营好,经营者必须跳进“鱼缸”了解“鱼儿”的需求。按照这种理论“注意消费者”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必须指出,经营者跳进“鱼缸”之意不在“鱼”,而在于“缸”,即占有相应的市场。
经营者只要养好了“鱼缸”,就不愁养不好“鱼儿”。比如对待“国民车”的理念,如果它真的能够成为车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肯定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试水,所以经营者一定要善待国民车这个“鱼缸”。
国民车虽然不是什么新发现,但确实符合眼下大众的汽车梦。经营者适时推出国民车的理念,也是跳进“鱼缸”与“鱼儿”一起游泳的所得,但是无论怎样了解客户的感受及其对产品的要求也不能代替消费者做决定,只能像养鱼一样,根据鱼的特性养好水,让鱼自己选择需求的满足,秘诀就是养鱼先养水。“优秀的公司满足需求,伟大的公司创造市场。”这种对市场的创造作为对目标市场的划分,与其他市场区别开来,就要将目标市场形成一定的“缸”,以蓄所养之水。在经济生活中总是存在着形形色色的“鱼缸”,如市场边界、市场范围、市场标识等等。
而在相对充分竞争的领域,“鱼缸”则主要表现为一种价值引导,如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时尚、文化、精神追求等等。特定的消费者接受了经营者的特定的“鱼缸”,在其中游泳当不成问题,甚至是最好的选择。“国民车”的理念对于中等收入以下的国人来说,正是如此。当然,这需要厂商对“国民车”有一个很好的演绎,即善待“鱼缸”。
首先,“缸”的定位要善,要有较高的起点。这涉及到“国民车”的文化内涵,它应当是龙的精神的觉醒或者崛起,体现的是一种健康的消费观。从厂商的角度,它无疑应当是自主品牌,但是它不应当是低档车的代名词,不能是出口转内销次高消费的穷酸相。毫无疑问,它应当由拥有自主品牌的高端技术做支撑,技术要过硬,经得起检验。
面对国外厂商的技术垄断以及崇洋媚外的精神抑制,自主品牌依靠自主的知识产权脱颖而出,当然是自信的表现。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国民车”不仅是对自主品牌的支持,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更应当为此而感到自豪,在满足了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可以充分展示生存质量的提高。经营者这样跳进“鱼缸”为消费者着想,就不是简单的迎合,更不是误导,而是一种双赢。
其次,“缸”的质量要善,要有品质保证。一般说来,“国民车”的价位相对适中,能为老百姓逐渐承受得起;但是不能因为价格相对较低就没有质量保障。实际上,国外豪车的高价除了配置高档之外,品牌价值占有相当的比例。“国民车”如果能够通过品牌自主减少这样的付出,完全有望在较低的价位上实施较高品质的配置。
这在技术上也是可能的,比如小型车正在进入品质时代,小型车虽然价位可以下降,但是可以通过建立“精致高级紧凑型轿车新基准”来保证与豪车同样水平的安全性与高品质,经得起消费者的挑剔。我国一些本土汽车厂商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从致力与制造中国人买得起的车,开始了制造中国人买得起的“好车”这样的追求,正在实现质的飞跃。经营者这样跳进“鱼缸”为消费者着想,显然是在与时具进。
再次,“缸”的服务要善,售后服务要完善。如果说在生产、销售时,“国民车”的理念应当包含着血浓于水的亲情,可以提供挂牌、贷款等方面的方便;那么在销售之后也不能将消费者拒之千里,售后服务应当让消费者有方便如“近邻”的感受。汽车作为生产生活的耐用品,售后服务的完善尤为重要,应当让消费者享受到应有的“国民待遇”。
不能在兜售时向消费者炫耀超“国民待遇”,而在售后把消费者当孙子。当然,售后服务应当多体现免费服务的成分,而不是继续圈钱的圈套。现在很多车也许售价不高,但售后三天两头小毛病不断,这是必须克服的。经营者只有设身处地全程为“鱼缸”里的消费者着想,才能为“国民车”赢得良好的信誉与口碑,才不至于将自主品牌家门口的汽车市场这口“缸”搞砸了。
其实,把“国民车”叫做国产车、自主车、爱国车或者老百姓的车或者其他更合适的名称,是可以再商榷的;但是在琢磨这个问题的时候,跳进“鱼缸”研究消费者,在与“鱼儿”一起游泳的时候如果只是为了将其俘获,急于“宰”杀牟利,以至于把“鱼缸”弄翻,那就成了国民的罪人。正如概念车不能玩概念一样,自主品牌也不能拿“国民车”忽悠人。尽管“国民车”不是哪一家的概念车,但是哪一家自主品牌的技术或者服务出了问题,都会秧及鱼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