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宏观经济现状 我看宏观经济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7年1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举直接冻结的资金将在1600亿元,理论上能缩减6000亿元左右的信贷规模。

这是一条财经类的新闻,但在《商界8226;中国商业评论》第2007/02期的“焦点”中,却得出一个结论:“表明央行可能继续采取紧缩的措施,将过剩的流动性资本慢慢抽走”,结果是“这将意味着民企融资的难度可能更大”。

作为个人,我不清楚,这个结论的内在逻辑推理关系。因为爱我看来,民企也好,国企也罢,融资始终是必须通过正确的渠道与程序去进行的,比如股市、基金、汇市等证券市场,或者是银行的信贷业务。为何银行上调法定准备金率,受影响的只有民企?

aihuau.com

可能在作者的观点中,还是认为国企比民企高一个等级。虽然民营经济在过去的三十年时间内,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但其行业性的“原罪”以及游戏规则缺失,导致了目前中国银行业大量的资金呆坏账问题,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从第一代民企老总纷纷因经济问题而落马可见一斑。正是因为民企老总在资本或者资金的运作上完全没有游戏规则可言,所以银行在上市的要求之下,必然要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贷款审核,否则中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可能到下个实际都还上不了市。从这一点来说,银行对于国企和私企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对待的必要。而央行上调银行法定准备金率,那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货币政策,是央行宏观控制宏观经济的左手,原因是因为目前在很多行业出现了经济过热现象,更多的钱流进的市场,如果不动作,很可能会出现股市泡沫那样的经济泡沫。上调银行法定准备金率,就意味着银行——这一商业载体,无法因为资本的逐利性而把更多的资本投进市场,是有效控制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如果不上调法定准备金率,就意味着任何企业都可以贷到更多的资金,进入已经过热的行业,结果,受伤的可能就不是民企,而是整个国民经济了。

所以从这两个方面来看,都都很难得出所谓的“一旦银行信贷紧缩,民企可能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因为无论是对民企还是所谓的国企,在逐渐正常化、制度化、标准还的市场经济里,都必须依足游戏规则来,否则,任何一个宏观经济动作,都可能会让企业受伤。

 我国宏观经济现状 我看宏观经济
观点:

“如果政府可以假借行政权利加重或者减免税收,那就意味着个人财产所有权的一部分归政府所有,所谓的保护产权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商界8226;中国商业评论》第2007/02期叶檀,《税收法定原则的艰难回归》。

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举了英国、法国以及美国的历史,说他们的战争都是与所有权及税收问题紧密相关,有的甚至是导火索,这点我不甚了解,但在整个文章中,我却觉得作者没有弄明白几个概念。

首先是:“政府借行政权利加重或者减免税收”,税收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右手——财政政策之一,没有了税收的加重或者减免,政府就无法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因为我们对于需要重点发展的行业就必须给于税收优惠政策,而对于需要淘汰的行业,就必须课以重税。否则无论是过热的行业还是过冷的行业,政府都无能为力,结果可能就是出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大萧条,从这点来看,作者的观点比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中自由主义者还要过激,因为政府的任何税收行为,必然是通过行政行为来实施的,加重或者减免某个行业的税收,也必然是通过行政手段才执行,否则,政府就无能为力!经济也就会信马由缰了。

其次,作者所说的“……在涉及投资过热的行业时,又常常把征税作为无往不利的武器,完全忘了确保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税收法定这一原则。这在房地产等行业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在宏观经济中,对于过热的行业,如果动用货币政策来进行调整的话,那样所可能遭受震荡的,就不止一个行业,而是整个国民经济,所以在某些过热的行业,必然只能通过财政手段中的税收政策——了解宏观经济的人都应该知道,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只有财政手段与货币手段(公开市场操作属于商业性手段),对于可能过热的行业,通过行政权利,加重其赋税,从而有效抑制更多的热钱进入,是对国民经济负责的表现。但作者在一开始把英国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美国独立战争与我们目前的税收政策相提并论,本来就犯了一个“时空对比”的错误,且不论前三者性质都不完全相同,更遑论我们现在?

第三,“如果政府可以假借行政权利加重或者减免税收,那就意味着个人财产所有权的一部分归政府所有,所谓的保护产权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作者在这里,犯的错误更加明显,中国政府不但将个人财产权写入了《宪法》而且通过上调个人所得税征调基准——由原来的800元,上调到1600元,保护的就是个人财产所有权。我们通过行政权利加重或者减免的税收,并不是针对个人财产方面,而是针对经济领域的,是对商业行为的控制,可笑的是,作者居然把它等同到了个人这一名义下,而且还用了“税收法定原则的艰难回归”这一吓死人的大帽子来指责目前的税收政策。其错误应该可以用“可笑”两个字眼来形容。

最后,作为私营企业家,虽然在法律上企业是属于他个人的财产,但企业在社会中也是一个存在体,不能把企业等同于一般民众的私人财产——如房屋和存款,自然也就不能把对企业所征收的税款,等同于对一般民众的私人财产或者收入所征收的税款。而作者显然是把这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混同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税收法定原则的回归与否,恰好就是对不同税收主体的区别对待,或者说对于应该课以重税的,政府用行政权利来课税恰好是保证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这才是税收最本原的法定原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60848.html

更多阅读

我看国际贸易竞争情报的前景 国际经济贸易就业前景

早在2006年,针对“竞争情报是皇帝新衣”一文《竞争情报》杂志执行主编张左之先生以“奇文供欣赏,疑意相与析”邀请业内人士展开大讨论。无独有偶,2008年,出现“企业的竞争情报是不是穷途末路了?”一问,张左之先生又以“我看竞争情报的前景

第六章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内容

农村改革解说(专著)第六章第六章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什么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就是农村经济的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经济体制是在一定的经济制度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组织并使其正常运转的经济形式。农村

中国电影市场现状 我看中国电影现状的一点想法

     看过美国关于销售员的电影《幸福来敲门》很震撼?为什么中国就没有一部关于销售人员的影视剧。其实销售人员的成长故事是最有故事感和震撼力的,也绝对是够励志的。为什么中国就没有一个导演去拍这样一部其实绝对可以热卖的影

宏观经济学通货膨胀 浅析我国宏观经济不平衡与通货膨胀

一、我国宏观经济不平衡(一)收入分配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差距逐渐拉大。从收入的城乡差距看,1980年,城乡收入比为1.86倍,2006年扩大到3.3倍左右,如果把各种福利因素计算在内,我国实际的城乡收入差距大约在5-6倍。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可

声明:《我国宏观经济现状 我看宏观经济》为网友理想变为尘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