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人导向到生意导向,新浪们的路还长。
互联网公司究竟如何做生意?
3年前,互联网公司无暇考虑这个问题,他们最关心的是投资人肯为什么样的概念掏多少钱;这3年间,互联网公司也难得考虑这个问题,如何挺过难熬的低迷时光才是正经;如今互联网行业又开始顺风顺水,但凡死撑下来的公司,境况好的扶摇直上,差一点的也会利益均沾,大家沉浸在“互联网价值回归”所营造的美好大环境中,也许仍然没有多少人仔细思考这个问题。
企业是一种能力,一种最大程度上掌控组织内部与外部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如何发现外部的赚钱机会,然后把这个机会据为已有。尽管绝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不会服气,观察者依然认为,眼下正火爆的几家互联网公司抓住的几个赚钱的机会,说是靠运气当然很不公平,但说他们在这些机会中能主动掌控的部分比较少,并不为过。
3年当中,互联网公司做了很多探索,最终网络广告、短信等业务起来了。这几家如今日子已很好过的公司比其他互联网公司高明的地方在于,几年来不管方向如何变化,它们苦心经营的“人气”(即早已无人提及的“点击率”、“眼球”)优势一直没有散,到整个大势转好时,终于“多年媳妇熬成婆”,顺理成章地把“人气”转换成了业务上的优势,兑现为现金流。
新浪等公司对于机会是有准备的,但能有今天,“顺势”的因素似乎更大。在“找到赚钱的机会”之后,它们需要解决的是怎样把这个机会最大限度地落在自己手里,还要磨练和提升自身挖掘新的赚钱机会的能力,也就是解决核心竞争能力的问题。
这几家公司正在发生一种前所未有的变化:它们在对市场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谋划,它们越来越在意用户的要求和感受,它们对公司内部的控制能力日益加强。它们正在进行由投资人导向到生意导向的转变,由网站粗放经营到传统公司加强内部运营管理控制的转变。由com到corporation的转变。
新浪,搜狐、网易的高层管理人员基本都不具备公司运营管理的经验。如果它们身在美国,会很容易地从经理人市场上寻找到适合的人选,以改善公司的运营管理状况。但在中国,新浪们可选择的余地就非常小。尽管在个别职位上,它们补充了一些有一定管理经验的职业人,但总体来讲,它们的管理职业化道路还要靠现有的人员在自发摸索和自我否定中艰难完成。不过,它们所具备的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得自身避免了“自杀”的倾向,在内部运营管理的加强上是有驱动力的。
网络经济学者吕本富几年来一直致力于观察互联网产业和企业的发展。他最近针对中国互联网企业重新兴起纳斯达克上市潮发表评价说:“以前60分的公司就可以上纳斯克,现在考核严格了,必须得达到90分才能上纳斯达克。”如果说新浪们当年在泡沫背景下匆匆上市,充其量是60分的水平,现在就是他们修炼自身以达到90分的时候了。
今年开始的互联网复苏,首先启动的是新浪、搜狐、网易等从事“空对空”网络生意的市场,未来电子商务市场的启动因牵扯到传统价值链的整合,还需要时间和坚持下去的耐力,才可能淘到大桶黄金。有人说,现在还是新浪们的时代,电子商务类公司的时代要等到下一波浪潮了。无论现在是哪一类公司的时代,像一个真正的企业那样去树立核心能力,加强运营管理,都是度过求生存时期的互联网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