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大店需要面临着高额的店面租金及人力成本等诸多压力,开小店又无法充分吸引顾客的关注,怎么办?
普通大众的感觉:A品牌很“小”。前些日子路过广西一个叫平南市的地方,出乎意料地看到一个A品牌的专卖店。再过不远,又看到一个B品牌的专卖店。巧合的是这两个品牌我都很熟悉,它们都是新生品牌,都处在迅速的成长期。不同的是这两个品牌不设防地摆在一块比较,两者间的形象差异令人感觉如此巨大!A品牌专卖店很小,门面小,招牌也小,小如一朵随处生长的小蘑菇!B品牌的专卖店很大,门面大,招牌大,店名更是粗大无比,大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相信这也是普通大众的感觉:A品牌很“小”。特别是在广州的人们,在与B品牌比较之后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
先要“大”起来,才有可能成为百年老店。人们更加倾向于选择“大”的品牌,这是普通大众的消费习惯。“大”品牌比“小”品牌更能吸引人们的关注与兴趣,并进一步促成消费。定位于中、高端的A品牌品牌(不知这个定位是否已经明确并且已经有具体的执行步骤),更有必要尽快令自身的形象变“大”。因为中、高端的消费者们更注重“大”。B品牌如果形象不够“大”,它的生意肯定会很糟糕(北京药店内的B品牌专柜就是个实例!)。深入地了解需求,切实地满足需求,预定的营销目标才能成功。要扭转“大”会赔钱的观念与做法。形象首先要“大”起来,才能吸引到目标顾客,才能有市场竞争力,单店销量才能大幅提升。我没有见过定位于中、高端但品牌形象却很“小”的成功案例。而定位于中、高端的同时不断致力于“大”形象的做法却比比皆是:安利、欧珀莱、知蜂堂、绿A是螺旋藻、天福茗茶、茅台酒……
“大”品牌,关键要有完善的“大”配套。别的品牌“大”能够赚钱,为什么A品牌“大”反而要赔钱?赔钱的原因是租金、人手等费用增加了,而收入却没有相应地增加。赔钱的更深层次原因是只有“大”的外壳,却没有完善的“大”配套。A品牌的整个店面体系需要尽快实现由“等客上门”到“找客上门”的模式转变。是否能够主动、高效地制订出一整套系统的、“合身”的品牌成长方案(让企业全体员工来执行),是检验品牌管理者们能力高低的核心工作。我个人觉得这项工作比整天翻新陈列柜、空洞地提出A品牌健康园的口号要重要得多、紧迫得多。关注、明晰、细化A品牌的“大”品牌战略,这也是战略咨询公司、广告公司、市场部始终需要尽职尽力的重要而又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