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新兴产业中,涌现了两家典型的代表,一家管理软件厂商,一家电子商务提供商。2006年7月27日金算盘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第一家推出全程电子商务,把内部ERP与外部的B2B电子商务进行融合。半年不到的时间,2007年1月8日,B2B电子商务的巨头阿里巴巴也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推出阿里软件,发布了在电子商务和“e网络”基础上的软件服务。这两家公司都不约而同的在宣传两个概念,电子商务与管理软件融合,全新的软件服务方式SaaS。
(1)阿里软件VS金算盘全程电子商务
从技术层面看,相比互联网向软件扩张,软件业向互联网扩张的技术壁垒更低。对于多年从事多年企业软件编程的研发人员,网站的技术研发对他们极为简单。但是,就是像梁春晓老师所谈的,互联网行业对客户更了解。软件产业的产品研发,从产品的调研、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一个新产品的发布,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软件的研发人员更多的喜欢追求技术的完美,更专注于技术,对于什么前沿的技术十分关注,而对客户实际的需求往往会忽视,除了前期做一些客户的调研外,推出产品之后,研发与客户的沟通,大部分都通过销售或服务的中间环节,来给客户解决各类需求与问题,没能更多的直接了解客户的应用情况与反馈。软件公司的研究都过多的专研于技术,不注重客户沟通与了解。不像互联网产业更关注客户的需求,对于客户在使用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极为关注,在使用的易用性上,互联网产业更能贴近客户的实际应用。阿里巴巴在互联网产业成功的经验也在于他们所信奉的一条准则“谁最了解用户、谁能满足用户,谁就最接近成功”。
管理软件公司虽然在客户易用性方面做得不如互联网公司细致,但对于阿里巴巴这些互联网公司,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沉淀是向这个行业扩张最大的瓶颈。纵观中国的管理软件产业,近年来它的竞争格局没有什么大的改变,还是用友、金蝶、金算盘、浪潮、新中大、速达等几家厂商,不像互联网产业,企业潮起潮落,格局时常变化。看这几家管理大的软件厂商,大多有十年以上的行业发展与沉淀,他们对企业信息化的需求、方案、实施等方面都沉积了很多的经验。阿里巴巴似乎也明白这一点,去年,一直传闻阿里巴巴收购中小企业管理软件管家婆,最后,阿里发布的消息是收购了成都网构软件公司。
这次阿里软件推出了四条产品线,外贸、内贸、C2C和IM,3条企业管理产品线对网上阿里的庞大的用户群进行了细分,而3条都是在线的应用。对于SaaS模式,阿里软件更多的强调为客户带来总体拥有成本TOC的大幅降低,随需所用。而前几年ASP模式在中国遭遇失败,最大的原因在于用户对在线数据的安全性。多年从事管理软件产业的金算盘也对这点看得非常清楚,它的全程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了软件的离线操作与本地数据的存储。在数据管理方面,用户可以选择将数据存储在自己的服务器上,也可以委托金算盘管理。这同阿里软件所提供的远程备份的安全生相比,用户更容易接受与认同。
金算盘全程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有三大部分,供应链系统(9i),电子商务网站(亿禧网),电子商务工具(IM、诚信认证等)。阿里巴巴与亿禧网虽然定位类似,但在内容、流量、网上贸易、互动等方面却相差甚远。不说别的,连具有优势的CRM产品在亿禧网上的展示,还是停留在传统式的产品概述、产品功能、下载中心三个部分;而阿里软件网站上的CRM,从CRM是什么,入门演示,用户感言,CRM论坛,常见问题……,从全面的介绍到与客户的互动交流反馈,相信即使金算盘产品再好,看了那些他们那些技术性的生硬介绍,对客户的缺乏吸引力与参与度。
(2)互联网文化VS软件文化
互联网、软件,两个行业的融合会产生许多碰撞,而各自文化的融合与转变也是难点之一。互联网行业文化更激进,软件行业文化更稳健与保守,互联网的文化更讲求效率,不像软件行业,一个新产品发版计划总是一推再推。马云的背景使阿里巴巴呈现一种跨文化的表现,将东、西方文化与理念进行有效的结合,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也得到了国、外各界的认同。接触过一些阿里的员工,他们对公司的认同感极强、积极、敬业。而软件企业的文化不像互联网企业一样鲜明,效率、激情、危机感等问题,而且,软件企业的文化更专注技术,而互联网公司更注重客户,软件企业融入互联网的文化会是一件更艰难的事。
两个行业的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且这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在走访了许多贸易企业发现,只有极少数的企业有这方面的需求,共同倡导理念、孕育客户、培育市场也是发展的关键。面对中国巨大的SMB,软件与互联网融合的新兴产业是一片巨大的蓝海,一场产业的革命已经爆发,不止阿里软件、金算盘,一些软件企业也开始瞄准了这块市场,未来之路充满着无限多的机会与挑战,未来的产业格局究竟如何,充满着无数的不确定性。写到这里,还是要给软件企业们一些警醒,一位业内专家对此谈到:软件企业要好好转型,不然传统软件企业只能为互联网企业打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