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马云成神了,也许是阿里巴巴无敌了,刚刚有人站出来说几句反对阿里巴巴的话,就被斥责为:“大规模舆论攻击”,而且,还要被戴上一顶“有预谋、有组织的舆论造势”的帽子。详见:国际金融报《阿里巴巴遭“暗算”:疑是同城同行所》,我们引述文章的观点:
“……多位曾浏览过上述文章的业内分析师告诉记者,文章立场严重偏颇,不排除恶意攻击阿里巴巴的嫌疑,‘更重要的是,这种大规模的舆论攻击行为,会在网络用户中起到混淆视听的作用,不利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那么,如此多攻击性文字是否真如分析人士所言,是有预谋、有组织的舆论造势?抑或只是网络用户的自发性、个人行为?”
刚刚在奥运赛场上退赛的刘翔给整个媒体一记耳光,那就是媒体在造神的同时,究竟该以什么样的立场来看待问题,难道媒体只有一味地造神吹捧才是正道吗?我不知道这些记者究竟是以单纯的“崇拜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还是以“中立者”的新闻观角来分析问题。我们必须指出,媒体必须保持中立,以审慎的方式面对不同观点,这才是记者与媒体做为人民新闻工作之“喉舌”所应具备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学术批判必须坚持,我们必须以批判的思维来看待一切问题。先撇开最近几篇反思阿里巴巴的文章观点是否正确,至少我们应该说,阿里巴巴确实存在许多问题,就如同世人没有完人,你非要把它造成个神,有一天人们又震惊地发现,原来神也是人,神原来也有各种各样的缺点,甚至有些缺点不能被我们所容忍。
我们常常会说:“忠言逆耳”,我相信,从一开始到现在,批评和反思阿里巴巴的人不是没有,而是有很多,原本大家都是出于好意,想发表一下不同的看法,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见,提醒马云注意到一些被他忽略的问题,但是这些发表意见的管道通通被堵死了,媒体容不得反驳阿里巴巴的意见,阿里巴巴也听不愿意听到这些反对的声音,唐太宗广纳天下谏言的胸怀至少在马云以及整个阿里巴巴系是看不到的,阿里巴巴首先在这一点上就输一阵,它不可能开创“贞观之治”,而只能过早的崩溃。
当一个人声名越是显赫的时候,越要保持谨慎,当一个企业越是走向颠峰的时候,越要注意修身,往往这种时刻才是最危险的时刻,功败垂成只有一米之遥,特别是此时,歌功颂德话已经成了习惯,没有人再会说你这不好,那里有问题,一个成名的企业家在这种时候只能靠自醒,最怕的就是自我陶醉。
站在企业管理的角度,就象所有的企业都极力实施ISO系列的质量体系认证,其真正的意义是通过持续改进来发现问题、反思问题、改进问题。当不再反思的时候,一切也就到头了,种种的积弊和隐患就会“井喷”般爆发出来,这是我们一直不反思、不批判、不纳言、听不得不同意见的结果。
最终墙倒众人推,不是落井下石,而是人们长期以来积聚的不同声音,在同一时间发表出来而已。媒体以前只是一味地造神、一味地吹捧,一味地排斥反对意见,当“神”遇到挫折了,媒体一下子接受不了了,阿里巴巴也接受不了了,到了这种时候还不反思,又把责任推卸给其他人,幸亏马云所建立的阿里巴巴是个企业,不是官府,否则是不是又要来个“嘉定三屠”。
朱则荣:对于各种不同的声音,不管是赞扬的声音、批评的声音,我们都要听,特别是反对意见,我们更要听,有人反对,才说明存在问题,不管这些人说得有理没理,也不论这些人说得好还是不好,我们都应该鼓励声音,而不是打压他们,这就是民意。
朱则荣在此声明:阿里巴巴批判系列纯属个人意见,本人与阿里巴巴及其竞争对手没有任何关联,仅仅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