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世界著名的传统媒体巨头默多克来到了中国。与以往不同,默多克此行的焦点不再是电视媒体,而是MySpace的落地而四处奔波。而与中国移动宣布共同推出“[V]无线原创音乐平台”则更加彰显出新闻集团正极力向新媒体转型。
岂止76岁的默多克,整个传统媒体世界都在寻求向新媒体的优雅转身,NBC环球公司今年3月宣布,以近6亿美元现金交易收购一家妇女网站和出版商iVillage。纽约时报在今年2月收购了一家名为BlogRunner的公司及其网站,以开展自己的博客业务。华尔街日报也首次改动首页的版面增加广告内容以适应新媒体冲击下经营收入下滑的冲击。
当第一次互联网高潮来临之际,新媒体的代表AOL公司并购了传统媒体的标杆时代华纳集团,那似乎是一个新媒体吃掉旧媒体的时代。但是,现在不同了,传统媒体巨擘拿起资本的利器纷纷扩张自己的业务领域,这是一次传统媒体主导下的新媒体浪潮。
这次浪潮比之过去更强烈,更凶猛,也会更持久,其中的泡沫因而也少了许多。
报纸还能办下去吗?杂志的生存空间在哪里?电视的生活状况虽然要好很多,但是网络视频的冲击,随着相应技术的飞速升级,必然触动其成长的根基。
一份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媒介管理研究所的调查统计称,中国传统媒体中的报业集团,其广告收入正在面临10%-30%的行业性下滑。
是融合、抑或替代、还是补充,传统媒体的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曾经表示,新媒体正在对广告和受众进行双重分流,而且年轻一代对于资讯越来越倚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传统媒体受众呈现明显的老龄化趋势。
而最近的一件媒体的人事变动也证明了新、旧媒体气势的“此起彼落”。原来的经济观察报的社长何力,突然转型,投奔阳光集团,负责新媒体事务,其最新的头衔是阳光媒体集团大中华区新媒体事务总裁。
当然,在新旧媒体的“拼斗”中,有些传统媒体仍然凭借着各自的优势活得有滋有味,但是毕竟是少数,而且更多的是处于温饱型甚至亏损的生存状况。
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媒体并不会消失,它将会和新媒体一样共生共存,新媒体的存在只是增加了一种媒体的形式而已,时间久了,新媒体也会成为旧媒体。因为,坚持这种观点的人所拥有的最大的证据来自于历史的逻辑。因为,当年电视媒体的出现,并没有消灭报纸、杂志。
一般历史的发展曲线确实有迹可循,但是,现实的世界也经常会出现历史的不一致。
新媒体的发展有诸多的特性,内容的互动性、传播的及时性、网民的自媒体性等等,但是有一个特点却往往被忽略,媒介形式的包容性。
所谓的互联网,本质上是一种技术,作为媒体,其媒介的形式表现有多种多样,有电脑,有手机,有PDA,就像我们现在的传统媒体的形式,有报纸、有电视机、有杂志、有收音机。对于传统媒体,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结合一一对应,载体形式与内容本身的紧密结合最终形成了一种媒体,这种媒体,对于形式、内容而言,缺一不可。不同的载体形式决定了不同的媒体的特点,也决定了不同内容的表现方式。
但是,在互联网媒体来看,传统媒体的特点不再存在。
互联网媒体外在的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而包含的内容也同时具有多种媒体的特性。除了互联网媒体自身特性的内容以外,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所有的媒体内容形式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尽情地表现出来。因此,所谓的互联网媒体,不再是一种与传统媒体严格区隔的媒体形式,而是一种可以包含以往所有媒体形式的媒体。
互联网媒体是媒体的统一者!是集大成者!
因此,可以预期,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目前类型的传统媒体不是走向消亡,也不会简单成为互联网媒体的补充,而是走向了融合,走向了媒体大同。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表现形式各异的网络媒体或者新媒体,是未来媒体的统治者,而统治网络媒体的必然是既懂得互联网媒体特点,又懂得各种传统媒体特性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