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选择与呈现方式的研究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社会变革较快的今天,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学习内容都将发生变革。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强调设置数学课程的基本目的不再只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有着更为宽泛的内涵: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从事“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目前,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在体系上已有一套较完善的结构,但教材内容的选择受教材编制的局限,有时过分追求逻辑严谨和体系形式化、内容呈现方式不活、远离儿童的真实世界、缺少活动和探索的层次及空间,数学学习的内容对学生很难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另外,当前教育受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教师群体中,整天忙于应付“非教学事务性”的现象增多,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理解、应用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倒退”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将直接导致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很难落到实处。
为此,提出对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选择与呈现方式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大众数学观。这无疑对教师的成长,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及数学素养的养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思考
1、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数学教育认知科学的研究,深入探究了学习过程的内在机制与特征;发现数学的学习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2、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的常识”。数学知识是对广阔现实背景的概括与提炼,教材呈现的往往是学术形态的知识,仅仅“照本宣科”般对数学知识进行反复,学生固然也能较好地掌握知识本身,但数学知识所内涵的巨大数学魅力和数学的价值等很难为学生所感受和领悟。所以,教师决不只是充当知识的搬运工,而应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悟知识的本来面目,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知识背后蕴藏着的某些更为重要更有价值的东西。“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弗赖登塔尔语)
3、建构主义认为:课本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较为可靠的假设,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在理解基础上对这些假设作出自己的检验和调整的过程。因此,知识可以视为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
三、关于课题研究的整体思考
(一)研究的内容和重点
1、把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分解为知识点。首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逻辑分析,弄清教材中的概念、规律和方法的逻辑结构,从而把课本中的知识结成“点”,连成“线”,织成“面”,以求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其次,对教材内容要进行价值分析,要作出价值判断,以便确定某一具体内容在完成教学目标方面所起的作用;最后,对教材中的内容要进行决策分析,即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教学构思。
2、在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内容的选择进行“优化设计的研究”。“优化设计研究”可从两个不同层面进行:一是教师进行选择和优化设计教材内容,应当让“素材”尽量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内容设计要有弹性,以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以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二是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可自行设计“优秀主题作业”等,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以切实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3、对教材内容如何呈现,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数学是当前课堂教学关注的热点。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及方法
1、研究的主要思路
⑴根据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本课题拟分两个年级段(1-3年级段;4-6年级段),每个学段由5-6个子课题组进行协作研究,重点对各年级现行数学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方式进行研究。
⑵每个子课题组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开拓性研究:现行本年段数学教材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的结构体系和价值;围绕本年段的数学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优化学习内容;改变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让数学学习内容更具有现实性、有意义、富有挑战性,以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更主动并富有个性;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的选择与如何呈现等。
⑶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升理论素养。各子课题组结合校本教研、在集体备课和深入课堂听课的基础上进行行动研究,以教研组为单位,加强教师群体间的协作研讨,分析教材内容并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共同探讨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层面也要作好相应分析研究,如学习积极性、进取意识等,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整个课题呈动态研究。
⑷进行教材教法的研讨和培训活动。
2、本课题研究的方法:文献法、调查法、研讨法、行动研究法、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等。
2、实施阶段 2004年5月至2006年6月
成立子课题组,制订详实的研究计划。各子课题组对相关年段的数学教材内容的选择进行系统分析并进行优化设计研究,探讨如何改变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阶段成果:
(1)学生优秀情境作业登记表(样表)
(2)学生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备案
(3)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选择系统分析和优化设计材料
(4)中期研究报告及相关调查研究材料
(5)阶段研究论文1-2篇
3、总结阶段 2006年6月至2006年7月
阶段成果:
(1)终极报告
(2)研究论文集。(每位课题组成员就课题研究经过至少写1-2篇论文)
(3)资料汇编
(4)课题汇报展示活动(含研究课)
四、本课题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
首先,能让我们一线的数学教师更好地整体把握教材体系,对现行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及呈现方式进行再思考:或进行内容重组、或进行内容的重新选择、或优化内容的呈现方式等,以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其次,可以让数学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再次,由于对数学学习的内容改变了呈现方式,会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会更好地体现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最后,本课题的研究会对我市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有所触动,会让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得到整体提高。
另外,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也会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与专家进行“交流”和“对话”,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向我们省教材编写组的专家提供一线数学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方式的意见和见议,以让我们的数学教材更具有“新”“实”“活”的特点。
作者小简>>>>>>
覃春芳,1969年2月1日,生于中国广西扶绥东罗客兰湖畔,壮族,原籍广西武宣县人氏。
汉语言文学本科,小学高级教师。1987年走进讲堂,默默耕耘3平方米讲台,暮然回首,已是桃李芬芳,心宽舒坦。闲时喜欢修修改改,写写作作。也许,这种喜好得益于修改学生作文中,并不断加深这种乐趣。
座右铭:品味授业快乐,尽享桃李芬芳。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