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服务门户 首都门户要走产城融合之路



     北京社科院副院长、北京总部经济中心主任赵弘:

  一个城市的定位,要表明这个城市的总体性质和未来总体走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个概念最好是用一句话来体现,目的是集中体现定位的价值,提高定位的传播力。针对廊坊的定位问题,我认为需要有三个视角,首先是国家视角,其次是北京视角,第三是河北视角。

  从国家视角来说,目前最大的事情莫过于北京新机场。廊坊的广阳区、固安县、永清县等紧邻首都新机场,大有可为。

  从北京视角来说,廊坊要为首都解困。首都现在困在哪里?我认为两点,一是“单中心”格局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而且日趋严重,这就是首都面临的最大困境;二是功能过于集中,经济、政治、文化、科教、外交、居住功能都集中在这里,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现在亟须打破这样一个困局。

  从河北视角看,河北省之前提出环首都经济圈以后,我参与了其中的研究工作,北京的一些同志,包括国家的一些研究机构,担心环首都经济圈对于北京的发展不利,为什么?就在于如果环首都经济圈过度发展,首都的绿色屏障就没有了,都变成了城市的“大饼”。

  我也参与了首都经济圈的研究,我认为,在这个区域,城市定位的概念不能太多,因为有环渤海的概念,又有京津冀的概念,现在又加上首都经济圈,除了学者之外,其他人都弄不懂这些概念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我认为应该逐步用首都经济圈的概念替代京津冀的概念。

  廊坊距离北京40公里,距离天津60公里,恰好在中间位置。北京不断地“摊大饼”摊过来,天津也不断地“摊大饼”摊过来,廊坊应该怎么定位、怎么发展? 廊坊这个城市距离京津两个大城市太近,定位不应该是求大,应该是求高。具体来说,就是要提升定位层级,体现高端化。廊坊要高端定位,不看城市规模,不追求GDP的数量,而是要做到真正的产城融合、产城一体、产城互动发展,留下绿色生态空间。否则,如果未来廊坊也“摊大饼”发展,也变成水泥森林了,廊坊对北京和天津就没有战略价值了。

  廊坊应该考虑,这里可能是未来北京的副中心,是首都经济圈重要的节点城市、门户城市。在定位上可以不叫副中心,但是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北京未来几十年的发展空间在哪里?廊坊肯定是一个重要的空间区域。

  从廊坊的区位看,我认为廊坊未来发展要关注中关村。因为中关村有两万多家企业,每年有上百家企业由几千万元上升到上亿元产值规模,已经到了外溢的阶段。现在中关村在北京以外的分支机构有8000多家,分布在全国各地,两百多家上市公司在北京以外的产出,占到这两百多家上市公司总产值的2/3。廊坊距离北京这么近,借势中关村谋求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捷径。其实,中关村也非常苦恼,现在是跨过河北省,到全国转移产能,中关村也很希望在周边找到发展空间,这对廊坊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这可以作为廊坊的一个功能定位,或者打造北京周边的科教城,或者打造中关村的拓展区域,要有类似这样明确的功能定位。

  廊坊的定位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规模与功能的关系,廊坊的发展一定要在功能上做文章,不在于多少GDP,而在于总部功能和研发实力,这意味着定价权和话语权。二是要处理好产业和居住的关系,不能建成第二个通州,必须产城一体、产城融合。三是处理好主城区和县城的关系,主城区做什么,固安县做什么,大厂县做什么,关系需要理顺。

  在定位的实现机制上,要打造政府规划、市场主导、有效管控的开发平台,要形成统一协调机制,不能各个开发区自己搞自己的。还要引入有责任心的第三代产业运营商,这样可以避免政府包揽,强调企业参与,克服第二代开发区发展过程中,将一个大的开发区分割成若干个小的片区出让,最后有的开发了、有的没有开发、有的开发失败而政府又无法收回土地这样的局面。

 首都师范大学服务门户 首都门户要走产城融合之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5886.html

更多阅读

走好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传统企业如何走好互联网化之路

      近年来,国际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国内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普及,网络快速应用通道伸向了经济发展的各个角落,越来越多的企业因此而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并逐步走上了国际化的信息高速公路,经济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在互

乐视制造:走专业化和精细化之路

乐视制造:走专业化和精细化之路文│乐视网首席运营官刘弘随着视频行业差异化竞争的加剧,原创已经成为视频网站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发展原创有助于各网站形成差异化的品牌风格,锁定精细化的营销人群;也能使视频网站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

声明:《首都师范大学服务门户 首都门户要走产城融合之路》为网友勉强的敷衍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