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来,天津、大连、厦门、广州等多个沿海地区城市都加入了争取自贸区试点的行列当中,而拥有国家级战略的广州步伐或许更快,其位于南沙新区内的自贸区试点的方案已经有了大致时间表。 广州市发改委主任潘建国近日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广州市2013年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点时透露,下半年将推动南沙新区已明确的7大类37条优惠政策落地,并继续开展粤港澳自由贸易园区的申报工作,推动《粤港澳自由贸易园区建设方案》早日出台。 而根据广东省政府早些时间下发的《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2013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今年内启动南沙新区申报自由贸易区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在“九年大跨越”重大项目2013年目标表的广州南沙新区一栏中,明确提出的任务目标是:启动申报自由贸易园区。 南沙自贸区主要以对港澳开放和全面合作为大方向,在投资准入政策、货物贸易便利化措施,扩大服务业开放等方面先行先试。 南沙自由贸易试验园区的面积将达到24.52平方公里。 慢上海一步 广州南沙新区申请自贸区试点筹谋已久,最早的设想始于两年前。2011年亚运会之后,广州市政协提交了一份《关于后亚运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该建议首次提出了广州应申建南沙自由贸易园区。 这份报告随着2012年南沙新区的获批而受到重视,自贸区的试点方案开始进入研讨阶段。2012年,广东省通过了《推动率先基本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行动计划》,计划明确提出,广东将在2014年率先基本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总体目标,南沙、前海、横琴三个新区作为粤港澳合作的重大平台,在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当中担当着重要角色。 “广东正在积极同中央有关部门沟通,南沙新区也要争取开辟自贸区,并力争与上海浦东自由贸易园区同时获批,享受和浦东同样的政策。”今年5月,广东省发改委负责人曾透露,彼时广东已经在为南沙申请自贸区做各项准备工作,只不过,上海还是捷足先登,先获批复。 根据南沙新区官方网站的消息,南沙自由贸易试验园区的面积将达到24.52平方公里,范围包括南沙龙穴岛南部、北部和南沙湾三个区域。 6月初,广东省省长朱小丹赴京与国家发改委就南沙新区开展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方案进行商讨,但官方对该方案的详细内容和申报进展仍然“守口如瓶”。 但7月份,南沙自贸区并未与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同时获批,外界对于南沙申请自贸区的可行性甚至表示出怀疑的态度。不少区域经济专家认为,上海几经周折才获批自贸区试点,证明了自贸区还难以在国内“多点开花”。 一直到7月23日,南沙新区申请自贸区才从幕后正式走到“台前”。当天,广东省政府下发《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2013年重点工作任务》,其中才明确提到:南沙新区在今年内启动申报自由贸易园区。至此,南沙新区申请自贸区时间表得以明确。 位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前海湾保税港区,深圳向其明确提出“率先实现深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货物贸易一体化’”的具体目标。 与港澳合作是大方向 深圳前海可能更多偏向于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如果南沙自贸区也要在金融创新方面有所动作,就可能与前海形成竞争关系。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广州市发改委等相关渠道了解到,目前南沙自贸区的定位已经基本成型,主要是以对港澳开放和全面合作为大方向,在投资准入政策、货物贸易便利化措施,扩大服务业开放等方面先行先试,目的是率先实现区内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探索建立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与面向全球化的上海自贸区不同,广州南沙自贸区更加倾向于发挥其毗邻港澳的优势,定位于‘内地与香港服务贸易自由化’。”不少区域经济专家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南沙新区作为粤港澳合作重要平台的定位,决定了南沙自贸区将注重与香港的协同互补而非竞争。 这与新近获批的上海自贸区有明显的区别。从上海自贸区获批的主要内容来看,金融创新是其中的一个大方向,未来上海的定位可能是一个“在岸金融中心”,这对早就已经是亚太地区“金融中心”的香港而言,无疑是一个直接的挑战。 尽管与上海自贸区定位不同,但未来的南沙新区自贸区仍然将面对来自于珠三角内部的一些挑战。不久前,深圳市政府印发了一份《深圳保税区域转型升级总体方案》和《深圳保税区域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3~2015年)》,其中明确提出了深圳各保税区“探索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的大方向;而对于位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前海湾保税港区,深圳更是向其明确提出“率先实现深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货物贸易一体化’”的具体目标。 作为国内拥有保税区域类型最多、层次最高、功能最全的城市之一,深圳在此时提出保税区整体向自贸区转型的目标无疑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对正在申报自贸区的广州南沙新区的潜在竞争不言而喻。 “南沙自贸区的潜在优势可能就在于区位和面积,目前深圳7个保税园区的面积总共仅10.48平方公里,但南沙自贸区的面积可以达到20平方公里以上,同时位于珠三角地理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可能也会为其申报自贸区加分。”广东省社科院一位区域经济专家向记者分析表示。 与此同时,期望在服务业方面扩大开放力度的南沙自贸区,还不能回避与定位为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深圳前海新区的竞争。“同样是定位于服务业,深圳前海可能更多偏向于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如果南沙自贸区也要在金融创新方面有所动作,就可能与前海形成竞争关系。”相关专家建议,未来南沙自贸区在与港澳合作中的具体方向应该与前海有所侧重,才能更有利于粤港澳合作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