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穿着西装去扫墓?
清明节,我们该穿着西装去扫墓?
这几年,每当清明节面对祖先的坟茔,脑海里总会浮现这样一个问题。我或是穿着西装,或是穿着夹克衫,领着兄弟妹妹侄子们来给祖先们修理阴宅,添土送钱,在烧纸的焰火中,我跪在祖先面前,报告一年的得意或失意,祈求先祖灵光频现,保佑马氏后裔平安有得。
我们的祭品应该说是洁净的、丰盛的,每一次,兄弟妹妹和侄子们都吃得很开心,酒喝得也很多。可想想坟茔中的先祖,他们都是穿着传统的华服福寿荣归的,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大概是因为逝者因要见先祖,若不穿华服很可能会被拒之门外而不能福寿荣归。因为服饰在身份认同、文化心理认同方面是第一性的特征,传统华夏民族对服饰的身份认同很看重,如周代“诸华”的含义就包含了祭服色“尚赤”这一很重要的内容,凡是祭服色“尚赤”者都是华人,反之便以异族非类对待之。虽然生活中华服以不见踪影,但华人在“回家”的时候都要穿上传统的华服,可能是害怕在祖先面前得不到身份认同而不被接纳,这种身份认同如同若生前做了坏事很可能不被祖先接纳一样。
因此,我也顺此理推之,如果我们穿着西装或夹克衫站在祖先的面前时,如果先祖有灵,先祖会是怎样的一种表情?尽管身份认同决不是仅服饰一项,但从服饰上认同接纳是华夏民族的传统。如果身份得不到认同,那么修理阴宅,添土送钱等行为岂不是白费功夫?因为“神不飨非类”,便很可能会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绝地天通”,那么你的祷告祈求因为天人相隔而得不到回应。中国人讲究一个世界,先祖不在彼岸,就在此岸世界中与我们相伴,或者监督、或者护佑。若果真在一个世界,那么也要吃穿住行,也要花费,则我们所送上的“钱”也很可能因为得不到身份认同而不能送达,那么想象一下,我们的先祖会是怎样的模样,破衣烂衫的乞丐?或是风雨飘摇中的寒鸦?我不敢再想象下去。
与我们同源文化的韩国,他们把八月十五定为扫墓日,这一天,人们穿着漂亮的韩服,带着丰盛的祭品上山给先祖扫墓。不管如何,他们首先在服饰上达到了与先祖的身份认同,因此先祖可以安详第飨用祭品,而韩国人也可以无所顾忌地与先祖同乐,享受山野的清风。
我不是在这儿故作高深,我是想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而且是大家都应该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该穿什么服装去扫墓?
如果我上面的推理成立,穿西装或夹克衫肯定不合适。那么眼前能够找到的衣服可能只有中山装了。国父孙中山">孙中山先生创制的中山装其款式有以下特征:关闭式八字形领口,装袖,前门襟正中五粒明钮扣,后背整块无缝。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如依据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而确定上衣前身设四个口袋,依据国民党区别于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而确定前门襟为5粒钮扣,又依据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而确定袖口还必须有三粒扣子等。华夏民族在服饰上倾注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不说古代服饰,就是中山装的款式结构都要有对应的文化指向,以形成文化心理认同。但中山装因为不是传统服饰也可能得不到先祖的身份认同,那么我们该穿什么服装去扫墓祭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