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的教育 开放的教育围墙

 改革开放前的教育 开放的教育围墙


 我们的传统教育体系是一个封闭的高墙深院,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在考试选拔的人才培养机制中,学生们几乎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当他们成年之时走向社会生活的时候,才会猛然发现——他们对于自己成长的社会环境了解的太少了,他们所能掌握的生存本领太少了。

    在学习中参与,在参与中生活,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提高适应生存的能力,这原本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是却被教育的高墙严重地分割开来——教育似乎与我们的时代生活无关,这种误区不仅模模糊糊地存在于学校师长的定位中,而且也大量的存在于家长心中。

   孩子们入小学不会玩——被各种拔苗助长的“特长”学习氛围所包围,成了大人们承载梦想、甚至彼此炫耀的工具;入中学不能做——衣食住行被父母包办,生活自理的成长经历基本上被跳过去了,跳龙门的压力让孩子们几乎喘不过来气;好不容易进了大学了,又被填鸭式的教育围墙阻隔了与社会的沟通——他们所学未必社会所需!从某种角度看,很多几乎千篇一律的大学毕业生的求职简历体现了这种成长经历的苍白。

    这不是一种悲哀么?十年寒窗的悲哀——我们在生命成长过程中丢失了成长的环境以及在这个环境中应该具有的生存本领。

   在玩耍中认知,在亲情中学习,在互助中实践,在学与用的过程中成长——这才是一种均衡成长的、在学习中不迷失自己的道路。因才,我们教育的围墙也需要对外开放。

   对应于不同阶段的成长环境的开放,小学期间嬉戏中的学习,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与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学期间对家庭生活与集体生活的积极参与,体味生活的艰辛,培养群体活动的参与意识和协调组织能力,初步尝试主动感知并影响社会的收益;大学期间有计划的组织社会调研(市场调研)、参与慈善事业与志愿活动、乃至校企联合体的创业实体实验室等(非校园内部的自拉自唱)。

    在逐渐积极试验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应该更加自觉地开放教育的围墙——面对时代与社会的大课堂。我们不能够只让孩子们品尝成长过程的苦涩与漫长,更要让他们体验成长过程中的快乐与成长本身的社会价值,并且要搭建校园教育与社会需求融入一体的成长平台——因为最终他们是站在这个舞台上演出的主角。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58822.html

更多阅读

1984年:改革开放后的首次阅兵,战略导弹亮相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缘故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中国连续24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直到1981年,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恢复阅兵,并于1984年国庆35周年时,举行了恢复阅兵后第一次大型的国庆阅兵。1984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

王功权和王琴私奔_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 王琴王功权最后结局

  王功权和王琴私奔,折射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功权和王琴能够公开私奔,也反映出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不只是经济上的改革,在婚姻制度上也在改革,改革了,从结婚自由到离婚自由,开放了,从鞭挞偷情到欢呼私奔,从爱情万岁,到私奔万岁,从某种意义

声明:《改革开放前的教育 开放的教育围墙》为网友抬头的微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