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第一远远不能等同于行业领导者 想必没有人认为《22条商规》是一本没有价值的著作;相反,这本著作的作者阿尔·里斯和杰克·特劳特两人将自己的主要发现归纳为22条,在市场竞争中决定胜败的基本法则,并被众多企业奉为经典。其中,所提及到的 “针对第一法则”等被业界奉为圣经。 但在笔者看来,仅仅做到“针对第一法则”的遵循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于喜欢做大喜欢高速发展的中国企业来说,还必须遵循第23条商规:行业领导者法则。aihuau.com 中国企业历来就有争夺行业第一的情结。很多人认为,做到了行业第一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于是,有很多企业都为了这一目标而不惜一切代价。然而一个企业的外表包装再绚烂,重要的还是内在。 任何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企业,都不敢声称自己是一直的行业老大。在笔者看来,中国商界最最要不得的就是所谓的“老大”风气和做派,而急需一种真正的行业领导者精神——笔者称之为行业领导力;行业领导力既能够创造企业价值,同时又能很好地创造行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因为,中国的经济界从不缺乏成长型企业明星和高速度,但缺少一种速度与厚度并重的风气,缺少有韧劲能可持续稳定发展的“长跑者”而非“短跑者”。 企业影响力 一个企业是否是真正的行业领导者并具备一种真正的行业领导力,最基本的就是要看其企业影响力。

按照西方学者通常的说法,所谓的企业影响力就是企业通过行动改变社会的力量和强度。企业影响力的来源是社会赋予企业的一种职权,可以将资源有效地转化成社会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作为实施这种转化的回报,社会给予公司采取必要与合理的行动的权利,并允许获得投资回报。 宁高宁先生,是中国商界为数不多的真正具有经营哲学思想和西方管理精神的企业家之一。他从华润集团被空降到中粮集团后,为中粮集团确定了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奉献营养健康的食品、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及生活服务,使客户、股东、员工价值最大化。”同时,他亲自主持了中粮集团新的标识的更换工作,并郑重确定了“自然之源,重塑你我”这八个字的定位。他说:“并不是说我们要重塑别人,而是大家一起接受自然之源的重塑,这是基本的准则。这种重塑既包含对自我的重塑,也包含对客户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宁高宁的最大目标就是将中粮集团旗下的各个业务都做成真正的行业领导者。 此外,企业影响力还必须具备一种文化影响力和技术影响力等。其中,文化影响力就是影响文化价值观、社会结构,比如家庭、风俗、生活方式以及个人习惯等能力,包括一个企业对一个行业、一个同行、一个区域、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所持有的一种态度、行动等,从而以自身的一种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和行为。 社会影响力 一个行业领导型企业仅仅做到企业影响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一种社会影响力。 王石先生在其博客上有这样的一段话,“到了新的世纪,随着万科的稳步发展,行业和社会影响力逐渐增大。社会对万科的认知和企望也发生了变化。典型的例子,自财富排行榜出现,被认为是对创造财富企业家的认可,是社会的进步。这里强调企业家的赢利能力、企业效率是理所当然的。但随着企业家对创造社会财富资源的不断聚集,是不是应该从更广义的社会责任来考虑问题呢?” 谁都无法否认王石先生及其所率领的万科公司,给房地产行业、尤其是住宅开发领域所带来的价值观的巨大影响。早在一年半前,笔者曾就“社会责任”的话题专门与王石先生做过交流。他表示,万科有一个专门的部门做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研究,包括万科每年可以从利润中拿出多少钱来投入“企业公民”的行为,在对环境的责任、对社会发展的广义贡献方面,有哪些可以发挥万科的优势,怎样提高做事情的效率等等。王石深有感触地说:“与个人相比,其实企业掌握着更多的资源,与其他成员有着更为复杂的关系,所以,企业比个人更有尽社会责任的基础条件。” 现代行业横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囊括了所有的企业类型。只有保证整个产业链的顺畅才能确保企业的正常发展,与此同时,如何提高行业的责任标准、教育和引导消费者的认知、加强行业健康发展等,并做大做强整个行业,是所有行业中标杆性企业必须面对的话题。 一个真正的行业领导者,在关注企业责任和行业责任的同时,也要以一种实际行动积极地兑现着社会责任。毕竟,企业在注重自身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也应注重企业外部的生存环境,积极为社会承担责任,这已日益成为人们衡量企业优劣的新标准。中国科学院院士牛文元先生的一句话说得很好,“一个具备责任感的现代企业,上可顶天,下可立地,中可以成人”。 全球下的发展观 当全球化的今天,各种领域里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开拓凶猛的时候,笔者相信,任何人都丝毫不怀疑这一点:中国的企业已经开始直面与全球上最有竞争力公司的挑战。当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其著作《世界是平的——“凌志汽车”和“橄榄树”的视角》中认为全球化体系已经取代冷战体系的时候,全球化已经深深影响了人类、国家、企业和个人。 正如《大国崛起》所揭示的那样,一个大国的崛起,首先必须是一个个企业的真正崛起,是在全球化竞争下一个个中国领导型企业的崛起。这就要求中国的企业至少是行业领导型企业,除了把目光仅仅盯在本土竞争对手上,还要用一种全球化的眼光和视角来审视自己的发展和竞争力。 对此,笔者一直坚定地认为,中国商界需要更多的“长跑者”而不是“短跑者”,中国商界也从不缺乏一夜之间就起来的企业成长明星;但正如《大败局》一书中所讲,中国企业历来就有容易失败的基因,中国企业需要“一夜之间”的成长,但更需要一种持续性成长和发展。这就需要一种全球化下的比较优势,即包括品牌优势、产品优势、企业治理结构优势、企业家优势、影响力优势以及国际化优势等在内的一种全球化下的领导力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