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公关史上书写的“漂亮”一笔。
“广西斯道拉恩索人工林项目不存在重大的环境或社会问题,没有充分的理由说明该项目不能进行。”这样的评估结果出自最受社会信赖的机构之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之手,几乎淹没了此前所有关于人工林的各种争议。 2006年3月29日,斯道拉恩索公司(Stora Enso)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针对斯道拉恩索广西人工林基地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估的主要结果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该合作是斯道拉恩索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关于斯道拉恩索在广西人工林营建项目进行的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估(ESIA)的一个及时的回应。在今后5年时间里,双方将在以下方面开展合作:推动广西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广西的生物多样性,通过建立农村通讯信息中心来加强社会参与,通过在公共健康、水质安全、卫生习惯、基础教育和技能培养方面的努力,改善当地的社会福利状况。 斯道拉恩索公司(Stora Enso)是一家来自森林王国芬兰的林、纸、包装一体化跨国集团,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在出版及高档文化用纸、包装纸板和木材制品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2005年斯道拉恩索的总销售额为132亿欧元。公司在全球40多个国家拥有雇员46000人,股票在赫尔辛基、斯德哥尔摩和纽约上市。 2002年,斯道拉恩索进入中国,希望在广西南部获得足够低成本的桉树纤维原料。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副代表麦瑞德(Renaud Meyer)在签字仪式上指出,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估在中国还是一个新事物。他说:“我们希望此次人工速生林项目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估能够引起其他大规模商业和公共项目实施者的兴趣,并且成为未来在中国其他地区进行类似评估的范本。” 外来的“造林巨人” 位于中国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白沙镇和山口镇偏僻的荒野山林里,恐怕是老外“成建制”地到中国最基层的地方了。芬兰人、瑞典人、巴西人、葡萄牙人,他们是世界纸业巨头斯道拉恩索的“造林队伍”。 为了完成其全球战略性的业务扩张,2002年以来,斯道拉恩索公司陆续在广西北海、防城港、博白和玉林等15个沿海县市造林,以为其计划建立的纸浆厂提供原材料。截止到2006年3月,该公司在广西拥有桉树林3.4万公顷。按计划,到2010年,该公司将在中国建立一个16万公顷的可持续人工林基地,其中桉树人工林面积将达到12万公顷。 目前,斯道拉恩索已经开始了广西林纸浆一体化项目的申请程序,项目包括年产100万吨的化学浆、机磨纸浆和100万吨的纸张和纸板。这些计划中的巨大投资规模将足以在国家、自治区及地方层面产生各种影响。 广西环保局一位官员告诉《商务周刊》,他们担心的是这么大的项目,加上还有一个同样规模的金光集团,广西到底有没有那么大的资源承受能力,有没有那么多的林地支持。“从我们去年检查的情况看,出现不少砍了天然林来种桉树林的情况。”他说。 这位官员提到的印尼金光集团,是亚洲最大的造纸企业。近年来,中国成为该集团海外战略布局的重点,其所属的亚洲浆纸业股份有限公司(APP)在中国动作频频,先后在内地以独资、收购、合资形式兴建了13家大型造纸及深加工企业、5家造林企业以及1家制浆厂。 由于金光集团在广西、云南和海南的大肆扩张和冒进,被一些老百姓私下称为“三光集团”,意即“砍光、烧光、种光”。这种“掠夺资源式”的开发模式,最终让林浆纸这个产业在中国一时陷入了泥潭,同时,桉树对人和环境的危害也从此谣言四起。 同样是纸业巨头,来自欧洲的斯道拉恩索也遭殃及。“事实上,斯道拉恩索早在上世纪就制定了可持续的绿色政策——不砍伐雨林,不碰湿地和溪流。”广西斯道拉恩索总裁杜嘉理说,“我们的原则是确保合理砍伐,遵循森林的自然循环法则,砍伐最弱的树木,让强壮的树木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在砍伐完毕后立即补种。”他介绍说,这种可持续的态度也得到了国际环保人士的认可。在2006年3月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斯道拉恩索公司入选全球100家可持续发展公司,该公司被认为在环境管理方面是纸张和森林产品行业中表现最佳的。 即便如此,记者在当地采访中还是了解到,斯道拉恩索也曾一度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遭遇了从未遇到过的水土不服,包括环保方面的争议和社会方面的影响。他们种植的桉树被认为是“抽水机”和“抽肥机”,人们认为种过桉树的土地就无法再种其他作物,甚至认为桉树对人体有害。在这种情况下,当地农民在土地供给和行动上的支持并不积极,还出现了偷盗该公司肥料和破坏林木当柴火的现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斯道拉恩索公司表达了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中国代表处就其广西人工林项目探讨合作可能性的意愿。而一直大力倡导企业社会责任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也希望,该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价能够帮助斯道拉恩索公司对中国人工速生林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并引入行业的国际操作标准。 桉树真相汽车行驶在广西合浦县白沙镇弯曲的公路上,两旁是斯道拉恩索种下的整齐的桉树林。这是自从华南地区大面积种植桉树以来,第一次有跨国纸业巨头主动邀请媒体参观其人工林营建基地。 巴西人莫西尔是斯道拉恩索广西公司的生产总监,总是一身休闲运动装的他似乎是一个能和桉树对话的人。记者印象深刻的一个细节是,在考察山口镇的一个林班(品系和种植时间相同的单位林地)时,他膝盖触地的半蹲着,摞起袖子,顺势一拨地上厚厚的桉树叶,用手体会着裸露出来的土壤的温度,向随行记者讲解着关于桉树的知识。 桉树原产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引进中国也有100多年的历史,现已成为我国速生林的战略性树种。莫西尔说:“如果种植得当、科学管理的话,人工桉树林就能发挥森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 此前有报道说,桉树的根会伸到地下十几米深去吸取水分和养分,不过根据北海市林业部门对大面积种植桉树的山口林场进行桉树根系调查,其根系主要分布在0—100厘米处。针对有人把桉树称为“抽水机”和“抽肥机”,莫西尔调侃地说,实际上桉树只要在地表上能找到水,它不会笨得要钻到地底下去找水。“这种自然生态的循环如果不是人为去破坏的话是可以保持的。”他说。 那么,种过桉树的土地肥力是否下降,不能再种其他作物?莫西尔的回答是恰恰相反,他解释到,这是因为斯道拉恩索在种树的头两年都是施肥的,而且这些树的生长周期是6-7年,这期间没有更多作物在此处生长。当树叶和树枝落下,如果没人去收集的话,实际上会变成一种有机肥,反而增加土地的肥力。“我们是把桉树当作像水稻一样的农作物来种植,希望通过精心培育来提高产量并获得我们期望的纤维材料。”莫西尔说,“因此,我们选择最好的树苗,精心施肥,除草除萌,保证不让杂草争苗木的养分。为了能够计算出我们砍伐的时候能得到多少立方米的木头,我们通常都会在一个林班里采一些样品,每半年进行一次测量和计算。” 记者在白沙镇的林地里看到,那些系着红丝带标志的样品桉树,跟其他桉树并无两样,它们的直径已有碗口般那么粗,但其生长年龄还不到3年。 “我们公司造林更喜欢提的一个数字不是我们造林面积有多大,而是我们的生长量有多大。”广西斯道拉恩索总裁杜嘉理向《商务周刊》提供的一份合浦县白沙镇林班号为301060102的样点调查结果表明,这个林班成活率高达94%,年均生长量达到30立方米/公顷/年——这一数字与当地较低的管理水平相比翻了一番,意味着同样的木材土地占用面积可以减少一半。对社会挑战做出回应王德祥博士,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此次“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估”项目聘用的专家之一,在问及为什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会选择斯道拉恩索公司进行合作时,王德祥告诉记者,“我在北欧工作了5年,知道斯道拉恩索在环境和社会责任方面还是值得信任的,关键的问题是他们这一套国际标准如何在中国本土化。”王告诉《商务周刊》,这个项目的评估主要于2005年5月9日至9月15日操作完成。在为期半年的时间里,专家小组发放了11种问卷,对1800多位利益相关者进行深入访问,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 他指出,虽然科技文献和专家访谈都没有显示在环境方面存在负面影响,但大范围的调查和专家实地考察发现,人们对于桉树对人、动物、农作物、土壤和水的环境影响确实存在忧虑。因此王德祥认为,应该给当地居民提供缓解他们恐惧的信息。他进一步强调:“一些对于生态的忧虑可能事实上是对土地出租间接表示不满的一种方式。如果果真如此,斯道拉恩索公司应该解决那些不满的根源,比如土地租用条款、居民参与等。”这份评估报告的结论认为,桉树在环境方面的影响主要与人工林管理经营相关,因此能够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来减轻,更大的挑战其实来自社会层面。报告显示,斯道拉恩索公司人工林项目将直接影响10种不同类型以上的群体,如出租土地的农户、外来劳务人员、国有林场人员等;在全额投产的情况下,该项目在土地出租方面就将影响到13万家庭中的6.5万人口。 杜嘉理也佐证到,人工林项目首先要征地,与土地所有者签订长期租约。“而在中国租地是非常烦琐的事情,因此我们使用各种方式跟合作伙伴合作。”他说,“政府是很大的合作伙伴,我们还把造林抚育工作外包给私人,在造林高峰期,至少有100个承包商和2000个农民工为公司服务。” 报告就此指出,虽然项目租地收益方面,尤其是对于荒地或山坡地出租而言,将带来潜在性的收入机会,但是项目在广泛参与有效沟通方面存在着巨大挑战。如对受影响群体和社区的初期动员无力,将可能给斯道拉恩索公司的人工林项目带来巨大风险。如果这些群体拒绝出租土地或出工,或在更恶劣的情况下,通过不合作阻止斯道拉恩索公司开展合法经营,那么其广西项目的商业吸引力将大大缩水。 基于此,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评估报告给斯道拉恩索提出诸多建议,对此,杜嘉理专门作出了回应,他告诉《商务周刊》,公司已经准备了100万美元的资金,从2006年开始开展相关工作。比如: ——针对报告提出斯道拉恩索与村民直接沟通不多、信息不畅的问题,杜嘉理说,斯道拉恩索将建立“社区信息服务站”,让人们共同议论人工林的情况、市场价格等等;另外,公司还将加强和村民面对面的交流,在公司规定的“儿童教育日”里,让社区的孩子都来种树,给孩子们讲解种树的知识,并允许他们把树苗带回家,跟父母一起种树。 ——针对生物多样性的问题。他称已采取行动,种植当地原生物种,比如相思树,这项工作将开展到2010年,每年种2公顷; ——针对承包商在雇佣农民工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以及林地工人缺乏安全和医疗措施的问题,杜嘉理指出,其公司在了解情况后立即采取措施,现已起草了劳动合同的范本,要求承包商严格使用标准合同;另外,公司准备对承包商进行培训,让他们为务工人员提供救急服务,并给每个区域配备急救箱。 “实际上,大型投资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估’在中国目前是没有法律来强制执行的,中国也没有一个相应的部委来抓这项工作。”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王伟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斯道拉恩索采取主动,做了一个很好的选择和表率。”她呼吁,今后的大型投资企业都应该自觉在项目建设中加入社会责任方面的评估与对策执行。 支柱产业的悖论 不过,当地一位环保官员告诉《商务周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评估基本基于宏观层面,对环保方面,它没有给出具有说服力的数据。他说:“这个报告说没有什么大的障碍让这个项目下马,但它也没说清楚,这个项目行,行在什么地方。” 这位环保人士透露,斯道拉恩索广西林纸浆一体化项目尚未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环境审批,现在正在委托广西环保科研所做环评报告。他说,“‘16万公顷’这个数字,我们都不知道它能落实多少来种桉树,因为它需要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环境评价审批。” 但事实是,“现在这个项目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了”。“我们只能在环境评价上做一些工作,批不批是国家环保总局的事了。”这位官员无奈的指出,各地大部分还都是从经济的角度去考虑项目的需求,也就是先确定建厂规模,然后再考虑林地的供给,而不是从资源的可供给能力来考虑建厂的规模。 实际上,就在斯道拉恩索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签署备忘录的前夕,3月22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在南宁成立。北部湾经济区是指广西沿海地区北海、钦州、防城港市及南宁市所辖的行政区域为主组成的经济区,该区域正好与斯道拉恩索的林区布局相吻合。 按照广西“十一五”规划关于北部湾经济区的构建,林浆纸业将成为北部湾重点发展的现代支柱产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评估报告显示,斯道拉恩索公司速生林项目每年将带来约11亿元人民币的GDP和预计1.09亿元人民币的税收。该公司纸浆厂及人工林完全投产后,仅北海市税收收入就将从2004年16亿元人民币的基础上增加13亿元人民币(????)。 同时,斯道拉恩索公司整个人工林项目将带来大约12400到14400个全职就业机会,基于计划建立的纸浆产的规模,行业规模标准显示,斯道拉恩索在广西的人工林和纸浆生产将直接和间接带来约3万到3.5万个的全职工作。 在更高的层面上,桉树林不仅给广西带来诸多税收和就业的好处,它还为中国造纸业打破进口依赖埋下了希望的种子。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纸张和硬纸板生产地,但国内用材林60%依赖进口。而预计到2010,中国人均每年纸张消费量将达到65公斤,这将促使用于各级纸中的纤维需求的增长,浆纸需求又将引发木材缺口加大。为此,国家确定实施的“东扩、西治、北优、南用”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战略中,“南用”就是鼓励南方地区重点发展包括桉树的速生丰产用材林。 广西发改委主任梁彬代表地方政府指出,这次针对斯道拉恩索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估,对斯道拉恩索、当地政府以及各利益相关者都提出了可行的建议,“使原本商业化的行为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他进一步表态到:“斯道拉恩索在广西的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是广西的重大项目,原料林基地是浆纸工业的基础,广西壮族自治区将一如既往的支持这一项目,并恪守政府相关承诺,帮助企业尽快落实林地,我们将与斯道拉恩索公司一道继续努力做好这项工作,使之更快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核准,并尽快开工建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北海的国有林场在上级的号召下,大批的桉树林或者林地已经转租出去,改种更具规模效益的桉树。 对于这场接下来声势更为浩大的造林运动,一些地方人士对现有规程的缺位感到忧虑。广西林业勘查院一位参与广西综合林业发展和保护项目的人士告诉《商务周刊》,根据他们的调查,桉树对环境的影响还是有的,但并不是桉树本身,而是人为事务造成。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需要制定一个严格的人工林环境管理规程;二是需要建立一个病虫害防治规程,否则,包括水土流失和污染等环境的一系列问题会随之而来。 该人士特别指出,广西在2002年已经完成了生态林和商品林的分类区划,已经把生态林这一块固定下来进行公益性的林业,所以选择桉树林地一定不要超越这个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