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区域划分图 芜湖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明星吗(对话)



    背景:我省出台沿江城市群发展规划

     推动我省沿江城市群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沿江城市群“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目前已经出台。

     我省以马芜铜宜为重点的沿江城市群,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环境优良、工业化水平高、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是全省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全省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次沿江规划的范围,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安庆、巢湖、宣城、滁州8市及所辖29县市,国土面积占全省40.3%%,人口占32.5%%,地区生产总值占42.1%%。其中,马芜铜宜以占全省5%%的国土面积和7.6%%的人口,创造了占全省20.4%%的地区生产总值和26.7%%的财政收入。

    据悉,“十一五”时期沿江城市群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先进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为主导,以率先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为基本取向,以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加快建设临江产业密集带、沿江城镇密集带、沿江港口群、现代基础设施网和综合物流网,使沿江城市群成为全省跨越式发展的龙头、对外开放的门户、长江流域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在全省奋力崛起中发挥脊梁作用。

    按照规划制定的目标,到2010年,我省沿江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480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2500元,财政收入达到580亿元。其中,马芜铜宜生产总值达到26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5000元,将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我的理解,这是我省在提出“东向发展”战略之后,决策层把目光投向了最具活力的沿江城市群。这也为我们在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用一种新的思考模式,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从全省全国经济发展的布局,来谋求芜湖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落子”马芜铜,用意何在

    马芜铜的概念,最早是在2002年5月份召开的“加入WTO后的皖江开发开放”研讨会上提出的。在这次会议上,专家多次提到,皖江地区今后要突出重点区域,其中“马芜铜”一带可以作为重点发展的第一个层次。2003年马芜铜城市群正式进入省领导决策视野,在这一年召开的省季七届会议上,省委确定马芜铜是安徽省重点发展区域、皖江开发开放的突破口、融入长江三角洲的先导。2005年 ,安徽省高层在提出“东向发展”战略之后,郭金龙书记来安徽履政第一次来芜湖,明确提出 “要把800里皖江沿江城市群的优势充分地、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在安徽奋力崛起中发挥脊梁作用”。

 芜湖市区域划分图 芜湖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明星吗(对话)

     从表面上,它的意义可能一般,沿江地区不但具有良好的基础,而且通江达海,与长三角地区一水相连,理应瞄准江浙沪、追赶江浙沪,在全省先走一步,快走一步,率先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成为发展的表率、崛起的先锋。但我们换一个角度,从区域经济的视角看,安徽在此时此刻打造马芜铜城市群,有着深刻的背景和内在的诉求。

    首先是向东看,长三角地区事实上已成为若干个地域相连,工业化城市化互补的的城市经济群,比如江苏的“苏锡常”“宁镇扬”、浙江的“杭嘉湖”,这些城市群是长三角的增长极,是上海龙头的重要“侧翼”。就安徽来讲,无论是“借梯登高”还是“借船出海”,都需要有一个马芜铜这样的平台。

    背景:马芜铜安徽省人均生产总值最高的地区,也是接受现代文明、工业文明最早的地区,民间创业活力很强。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地区在融入长三角中,区位优势独特,产业特征鲜明,历史文化和思想观念与东部地区最为接近。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对于安徽来说,最好的、条件最成熟的,是她的马芜铜沿江城市群。难怪安徽高层对这个地区寄予了如此寄望。

      其次从中部崛起来看,湖北的武汉“8+1”城市群正在崛起,湖南的长株潭城市群已具雏形,河南的中原城市群也呼之欲出。特别是湖南的长沙、株州、湘潭沿汀江中下游自然形成一个“品”字型的城市群体,间距30—50公里,但从现在的单体城市实力来看,其中任何一个城市都不足以担当牵引湖南经济发展的龙头,而三个城市“捆绑”组合在一起的产业效益及相关指数,就超过了武汉、成都、重庆、南京等城市。在周边城市群“跑马圈地”的态势下,安徽没有理由拒绝来自城市群的诱惑。

      背景:安徽的崛起,首先是大城市和大城市群的崛起,而安徽没有大城市一直为各界所诟病,我想,如果沿江城市群能够做起来,特别是马芜铜核心增长极能够培育起来,将弥补安徽缺少大城市的遗憾。这可能比合肥现代化大城市更能给人带来惊喜。

     我解读沿江城市群发展规划,以及省委省政府马芜铜城市群发展规划,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落子马芜铜,追求站在长三角背后的一体化发展”。背景:所谓发挥脊梁作用,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经济实力。跨越式发展,就是在新技术的支撑下,不断开拓新的发展领域,可以逾越一些过程的快速发展。二是要努力培养强有力的产业集群,增强辐射力。三是要用新型工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建设。四是要营造环境,提升形象,给安徽争光。五是要率先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芜湖区域营销的卖点在哪里

       如果说落子马芜铜,追求站在长三角背后的一体化发展是个战略问题的话,那么马芜铜三个城市政府可能更多地考虑是战术问题,谋求在城市群定位下的各自发展的最大化。

       背景:近年来,与马芜铜城市群毗邻的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作为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组成的城市密集区,它们都具有与生俱来的政策优势与强大的集聚功能。而且,由于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坚实的经济基础,大城市的便利设施,以及马芜铜地区所没有的航空运输,都是其招商引资、集聚人口的优越条件,马芜铜城市群在与它们的竞争中无疑处于不利地位。

      除了来自区域外部的威胁外,马芜铜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的同构竞争也愈演愈烈。芜湖现已成为汽车及其零部件、新型建材和家用电器3大生产基地,其目标定位是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宁汉之间区域中心城市。马鞍山与南京相邻,钢铁产业优势突出,其目标定位是长江下游现代加工业基地和山水园林城市。铜陵市的有色金属生产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其目标定位是全国铜产业基地、电子材料产业基地,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工贸港口城市,皖中南中心城市。雷同的城市定位与产业发展方向会造成区域资源的“内耗”,削弱了马芜铜城市群作为一个整体对外竞争的实力。

       那么,芜湖人考虑的问题既不是拦截长三角东部沿海外资资源的内地转移问题,也不是组团出海的“塔便车”的问题,更不是夜郎自大、封闭发展的问题,而是一个在区域发展定位、支柱产业选择与发展、政府施政理念下考虑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芜湖城市的卖点在哪里?!

         现在我们谈论芜湖,一谈就是比较优势,首推区位优势,这种做法无非是想表达芜湖是产业梯度转移的首选地,可问题是,各地都有区位优势也就无所谓比较优势,就像前些年许多城市动不动就提“现代化大都市”,城市建设同质化、产业雷同化,没有自己的品牌资本,没有自己新的发展优势,也就是没有找到自己城市的营销卖点,结果在全国区域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显不出来。比如,大连,把东北亚航远中心作为自己的区域营销品牌,结果世界排名前5位的现代物流企业全都进来了,与天津、青岛相比,其比较优势明显提升。又如昆明,它打出的是“春城名片”,赋予的内涵是全国最丰富的生物资源库、全国最大的花卉市场、全国最好的土豆生产基地、全国领先的的机床制造、全国最优美的自然环境。

我认为芜湖区域营销的卖点在哪里呢?一个是大城市(群),一个是山水园林城市)。所谓大城市,就是要有芜湖就是马芜铜的整体概念。马芜铜整体上可以看作是一个组团型城市发展的特大型城市群,目前每个组团之间只有几公里距离,尽管松散,但已初具雏型。在经济体量上,马芜铜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5,马鞍山的人均生产总值已超过2500美元,芜湖人均生产总值已超过1800美元,铜陵人均生产总值已超过2000美元,这是安徽省人均生产总值最高的地区,三个城市各有特色,马鞍山是安徽省人均生产总值最高的城市,接近江苏人均水平,芜湖是安徽省发展空间最大的城市,铜陵是安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此外,奇瑞、马钢、海螺、铜陵有色这些在安徽经济中数一数二的标志性企业都座落在这3个城市。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奇瑞公司,配套企业多达1000多家,意大利的菲亚特、德国的马斯夫、西门子都把配套厂建在这里。所以,马芜铜中任何一个城市出去打牌,都不是单一的牌,而是大城市群的牌。

对芜湖作为滨江山水园林城市进行全新的定义与整体包装,这是城市的特色定位:历史悠久的江南明珠、最适宜居住的滨江城市、有着远大发展前途的跨江城市:首先是历史特色,就是濒江的第三方物流业源远流长。芜湖自古以来就是长江重埠,是长江、青弋江和巢湖的物质集散地,是在19世纪70年代就是开放口岸,以“长江巨埠、皖之中坚”闻名天下。现在我们在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依托马芜铜在港口、高速公路和交通干道交汇处、开发区、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物流设施和各具特色的中转、配送中心,是芜湖发展的“返祖归真”。

还有就是芜湖的城市特色。芜湖紧邻长江,有71 KM岸线,是长江上第五大良港,内河有20多条,有镜湖、莲塘等湖泊水面478 KM2,这是打造城市特色空间的资本。比如滨江景观大道,集城市观光、购物、休闲、商住于一体,是芜湖展示形象、特色的窗口,也是芜湖城市区别于其它城市的标识。芜湖产业的发展也有地域特色,就是发展大运量、大耗水、大耗能的工业,如电源工业、重化工业。

背景:马芜铜城市群重工业基础较好,芜湖的奇瑞轿车、马鞍山的钢铁产业和铜陵的有色金属产业在全国均占有重要地位,加之沿江充裕的水资源优势,适合发展大耗能、大耗水的重化工业和能源工业,有条件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基础产业基地,完全可以在现有加工制造业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更新,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形成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汽车、建材、电子、生物药业等产业集群,共同构建现代化的制造业基地。

三、追问芜湖模式

这是一个如何认识以前二十年芜湖经济发展的成功的问题,科学准确地认识这一点,对芜湖发挥在马芜铜乃到全省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有着重要的启示。

芜湖的成功曾被定义为“芜湖模式”,是指芜湖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积极利用国家政策性机遇,用足用活国家赋予的各项政策,比如开发区的建设、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试点、争取国债资金和开行打捆贷款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2003年,我在工作中也曾专门探讨芜湖成功的奥秘,将之归结为四大因素,一是解放思想,二是改革创新,三是招商引资,四是制度建设。但现在看来,无论是芜湖模式,还是“四个转变”促发展,都没有抓住芜湖模式的真正的精髓。

中国经济除了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热点外,还有三大亮点:东莞、昆山与芜湖。东莞与昆山具有类似性,它们的区位特点有两方面是共同的,一是处于三角洲的中心位置;二是都受益于经济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东莞得益于深圳,昆山得益于上海。改革开放初期,大量外资涌入深圳、上海等城市,但由于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投资额度与环保等因素影响,一些投资者最终选择了进入门槛远低于深圳、上海的东莞和昆山。这些投资者进来后,由于这两个城市的投资环境较好,就产生了集聚效应,先来者吸引来大批的后来者。尤其是东莞,台商及其家族达到了10多万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台商子弟学校也办了起来。从东莞、昆山的企业的资本结构看,主要是外商独资与合资。

我认为,不同于东莞、昆山,芜湖发展的成功,得益于区域经济下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的产业布局。芜湖是处于长三角的边缘地带,是紧靠发达地区的不发达地区。同时,芜湖的区位优势显著,距离南京才2个小时车程,水陆交通便利;安徽又是华东穷省,芜湖具有劳动力成本、运营成本低廉等优势;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就是芜湖毗邻江、浙轻工业发达地区,再加上安徽本身有一定工业基础,配套能力非常强,供应链较短。因此,珠三角、长三角的大型企业都在芜湖布局。芜湖的发展既得益于珠三角的大型企业如美的、科龙等,形成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电子电器产业,也得益于长三角的大批大量国际国内优秀企业的进入,极大地带动了芜湖的发展。

背景:2005年,芜湖市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400.65亿元,比“九五”末翻一番,年均增幅12.5%;累计实现财政收入235.3 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3倍,年均增幅21%;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8亿元,是“九五”的2.4倍,年均增长24.4%。其中,仅芜湖经济开发区2005年就实现工业产值270亿元。客观地说,长期以来,芜湖市委市政府着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做了大量工作,全市上下的服务意识、环境比较强,招商引资的意识比较强。这一倾向掩盖了另一个倾向,就是芜湖市在区域经济战略上有盲区,没有清醒意识到,芜湖经济的成功,托赖于国内、国际大型企业的产业布点战略。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在称赞芜湖的成就时,也要指出,芜湖的成绩有偶然性,带有巧合的成分。芜湖下一步的发展,应从跨国公司、大型企业的战略布局,来设计和规划芜湖的区域经济战略,这个视角要求芜湖东向发展的区域经济战略更清晰,后续的发展更科学。所以,我们说,芜湖需要新的知识与观念的冲击,需要在新的基础上做脑力大碰撞。

四、芜湖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明星吗?

这个问题实质是大型企业集团产业布点下的芜湖发展问题。我们说芜湖以往经济的成功依赖国内、国际大型企业的产业布点战略,未来几年内华东、长三角市场在大型企业集团产业布点战略中的地位仍很突出,幸运女神仍将可能惠顾芜湖。至于能不能抓住机遇,并最终形成集聚效应和马太效应,成为中国区域经济中继东莞、昆山之后区域经济发展的明星,芜湖之后的第四个亮点,关键是看芜湖能不能做出更好的区域经济战略。这个区域经济战略,不是基于经济学的,而是基于企业战略,它的组成部分有人才战略、品牌战略、规模战略、民有战略、特色战略,共六大战略,其发展的模式是“规模企业与高等教育的循环发展”,这应当是在新的区域经济竞争的条件下芜湖模式的最新版本,是一个创新、科教兴市、工业兴市的版本。在这个意义上说,芜湖新一轮发展快慢、强弱,取决于芜湖城市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和企业的数量、质量和规模优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58529.html

更多阅读

鲍参翅肚还能成为高端餐饮的“拐杖”吗? 鲍参翅肚图片

改革开放以来,粤菜之所以能够红遍全中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粤菜中的“鲍参翅肚”等高档菜式,不但能够帮助拉高餐厅的消费水平,而且能够让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趋之若惊,纷纷以品尝为尊。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人们一提到粤菜,便联想到“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农业产业化理论

一般而言,国际上流行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平衡发展理论——主张地区间、产业间平衡发展,适用于较高发展阶段和较小区域。平衡发展理论认为各地区、各产业应基本保持同步发展,通过平衡部署生产力,实现

东北亚区域合作 东北亚区域经济中的黑龙江

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东北亚地区人杰地灵,具有尚待开发的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富廉价、素质甚高的劳动力,以及广阔的很有潜力的购买力市场。东北亚地区许多重要的技术指标也名列世界前茅。可以预见,东北亚经济圈的逐步形成必将对

区域经济发展四大政策 2014区域发展四大亮点

      通过研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我们可以看到四个新亮点:  一是强调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连续性,进一步明确区域政策和区域规划的创新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完善创新区域政策、区域

跨文化交际论文 浅析宾西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

     前言  宾西镇位于哈尔滨市宾县的西部,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而成为哈东经济开发区,是未来的热点。同时宾西的区域经济发展路线也是学术界的热点和难点。本文认为宾西的区域经济发展路线应该是在跨文化交际之中营造

声明:《芜湖市区域划分图 芜湖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明星吗(对话)》为网友专属的感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