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网上流传着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将辞任的消息。5月8日,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在招商银行深圳总部宣布现任党委书记马蔚华辞任,党委书记一职将由曾任中国建设银行零售业务总监、北京分行行长的田惠宇接替。招行方面表示,马蔚华是因年龄原因,提出不再担任招商银行主要领导职务。而据外界推测,田惠宇可能会在三周后的股东大会上,被任命为招商银行行长。 马蔚华曾被外媒称为“中国最具创新意识的银行家”,带领招行从一个深圳银行,跻身为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佼佼者,地位仅次于五大国有行。但近年来,招行渐现疲态,面临着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赶超。能不能保住股份制商业银行领头羊位置?招行能否再度“华丽转型”? 超龄服役 其实,在不久前的招行2012年业绩发布会上,马蔚华的一句,“谁当行长都能健康发展”,似乎已为他今日的辞任埋下伏笔。生于1948年的马蔚华今年已65岁,早过了退休年龄,他执掌招行14年已被业内点评为“超期服役”,2010年他曾留任招行行长三年。 外界曾一度认为马蔚华将继续留任招行3年,尤其是今年4月马蔚华成为3名执行董事候选人之一,更让外界觉得连任乃毫无悬念的事情。马蔚华称:“你们也看到了董事会提名(我)作为董事连任,将来我不管做什么都有继续为招商银行效力的机会。我觉得大家对招行未来的发展不要过于担心。” 尽管此前坊间不时就会流传出关于这位超龄服役的老行长离职的传闻,但昨日(5月8日)招行股价波澜不惊,继续绕30日线横向震荡,截至收盘,该股报收12.50元,涨0.08%。 招行两次转型 1999年3月,马蔚华正式接掌招商银行任招行行长,兼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此前他担任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行长一职。在任的14年期间,马蔚华先后提出两次“转型”,带领招商银行从一家深圳本地银行,跻身为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领头羊。 马蔚华第一次提出转型是在2004年,当时的银行更看重大企业客户,而马蔚华则认为需将重心放在中小企业及零售业务上,提出发展零售银行的战略。实际上,招行的一卡通和一网通产品,已经让当时的招行在同行中具备了一定优势。而零售银行转型之举,更是让招行备受肯定,随后,招行不断扮演着变革者的角色。 时隔五年后,马蔚华于2009年提出“二次转型”。此次转型,则是在招行首次出现上市以来利润负增长的情况下提出的。 数据显示,2009年招行实现净利润182亿元,同比下降13.48%,“一次转型”给招行提供的动力已经显出疲态。而马蔚华将“二次转型”的目标,由此前大规模资本消耗、赚取利差的方式,转变为降低资本消耗、提高贷款定价能力、控制财务成本等方面上。
![田惠宇 讲话 田惠宇三周后将继任行长 利润增速放缓是最大挑战 马蔚华卸任招](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9590242065588.jpeg)
业内人士评价,“二次转型”,与其说是业务发展方式的转变,不如说是将管理理念与国际接轨。通过两次转型,招行坐上仅次于五大国有银行的第六把交椅,成为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领跑者。 净利润增速放缓 但从招行2012年年报来看,渐显疲态。从资产总额来看,招商银行以3.4万亿元稳坐股份制商业银行榜首。但其2012年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去年营业收入1133.67亿元,净利润452.7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9%和25.31%。不仅净资产收益率被兴业、民生赶超,成本收入也滑进倒数之列。 招行曾表示,将继续推进“二次转型”,未来将坚持差异化竞争,大力发展小企业、小微企业、财富管理和中间业务,加快流程再造和新产品开发。而2013年,马蔚华也强调,招行将新增信贷主要投向“两小”企业,即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在其他银行的追赶下,招行试图以此来重新树立优势。 但是,招行的转型和“两小”业务推进得并不顺利,一些分支机构对于招行是否能够顺利完成转型也持观望态度。而马蔚华在任的14年期间,招行已打上了鲜明的“马式”风格。其实,招行在减少马蔚华个人对招行影响的同时,也在寻觅马蔚华的接班人。 在马蔚华离任后,如何面对 “马蔚华化”的招行,又如何接手“二次转型”,这对于新一任接班人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按照银行高层变动惯例,田惠宇先担任招商银行党委书记一职,在三周后的股东大会上,经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表决后才可任命为招商银行行长。